资源简介 2019-2020学年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长坪民族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2分)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礼花 B.面包变质 C.植物光合作用 D.冰雪融化2.(2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给液体加热 B.闻气体气味 C.读取液体体积 D.熄灭酒精灯3.(2分)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4.(2分)用分子观点解释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正确的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5.(2分)液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A.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B.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C.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分子总数增加6.(2分)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B.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C.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 D.蜡烛+氧气 二氧化碳+水7.(2分)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 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 D.氯化钾;液氧8.(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9.(2分)今年5月上旬,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其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和115个中子)在南京丢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 C.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g10.(2分)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n B.m═n+x C.m═n﹣x D.m═x﹣n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1.(5分)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金属铁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②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12.(5分)表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周期 H He 第二周期 Li Be B … Ne 第三周期 Na Mg Al … Ar (1)表中13号元素的名称是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2)该图是元素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 ,通过上表分析可知,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13.(8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2)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和收集氧气,他应选用装置(填序号,下同) 来制取,用装置 来收集,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检验集气瓶中存放的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若检验氧气是否充满集气瓶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14.(4分)已知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遇到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会变成红色,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某一种基本性质,并证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实验方法如图甲所示:(1)可见烧杯B中的现象是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为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又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如图乙所示,你认为有没必要?(填,有或无) 原因是 。15.(6分)化学教材“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提出问题】(1)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2)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哪个好?【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①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的现象②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③将实验②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 g. ④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 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1)A中产生的气体是 ;B试管中的现象 .(2)实验②、③证明:氧化铁的 和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4)实验设计④的目的是 ,若实验④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16.(2分)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计算:(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1)一个维生素C分子由 构成;(2)一个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 ;2019-2020学年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长坪民族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解答】解:A、燃放礼花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面包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2.【解答】解:A、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手握长柄,故A错;B、气体的闻味方法:用手扇着闻,故B错;C、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错;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D正确。故选:D。3.【解答】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观察空气成分示意图可知,其中R指的是氧气。故选:B。4.【解答】解:我们能闻到洋葱的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洋葱中含有刺激性气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之中的缘故,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与分子的体积、质量及分子间隔没有直接关系。故选:B。5.【解答】解:A、液氧与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液氧与氧气属于同种物质都是纯净物,所以A不符合题意;B、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本身没变,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所以B符合题意;C、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本身没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显然化学性质不变,所以C不符合题意;D、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本身没变,分子的总数不会增加,只是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B。6.【解答】解:A、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B、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C、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D、蜡烛+氧气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7.【解答】解:A、净化后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氧化镁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水和冰混合后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符合题意。C、生锈的铁钉中含有铁、铁锈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中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氯化钾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液氧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8.【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态,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9.【解答】解:A、该元素的名称是铱,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77,故选项说法错误;C、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外有77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10.【解答】解:A、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不一定等于n,故A错误;B、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故B正确;C、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而不是m═n﹣x,故C错误;D、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而不是m═x﹣n,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1.【解答】解:(1)铁是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原子,离子;(2)①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答案为:10;②当a=8时,即质子数为8,电子数为10,质子数比电子数少了2个,说明该为阴离子,而且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故答案为:阴离子,O2﹣;(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说明氯化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着,故答案为:氯化氢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12.【解答】解:(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表中13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为13,其元素的名称为铝元素;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阳离子;(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由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2+8+18+8+2=38.通过上表分析可知,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相同,锶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5周期。故答案为:(1)铝;失去; Al3+;(2)38;5(或五)。13.【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试管;集气瓶;(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A;C或E;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氧气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收集的气体是氧气;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故答案为:伸入瓶内;伸到瓶口;14.【解答】解:(1)根据题给信息结合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可以判断烧杯B中的现象为溶液变为红色,这一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氨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2)由于氨水具有挥发性分子运动速度快,并且显碱性所以滴有酚酞的烧杯B中变红,蒸馏水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设计图乙所示对比实验就是为了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但烧杯B中已经加入了蒸馏水,所以没有必要再做这一对比实验。故答案为:(1)酚酞试液变红;氨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2)无;实验甲已做过对比实验,故没有必要再做实验乙。15.【解答】解:(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以有实验现象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可知A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B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2)实验②、③证明: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填:质量;(3)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4)二氧化锰也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所以设计实验④的目的是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哪一个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故答案为:(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2)质量;化学性质;(3)过氧化氢水+氧气;(4)探究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催化剂效果哪个好;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16.【解答】解:(1)由化学式可知,一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共20个原子构成;(2)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2+8×1+6×16=176.;故答案为:(1)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2)17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