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2020年秋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广东?中考]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下列装置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⑤ C.②③ D.②④ 2.要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 )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以上都正确 A A 旧知回顾 3.[东莞?中考]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应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B.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C.加入二氧化锰可以增加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 D.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4.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B.氧化钙+水→氢氧化钙C.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水 D.碳酸→水+二氧化碳 D D 5.如图是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 ; ② ;③ ;④ 。 (2)①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将导管、橡皮塞和大试管连接后,进行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将 ,如果导管口有 ,则装置不漏气。 ②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作用是 。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 。④除了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到氧气,还可以用 法收集氧气。(3)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试管 酒精灯 铁架台 集气瓶 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 气泡冒出 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 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向上排空气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 氧气 + + 二氧化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木炭燃烧 氢气燃烧 蜡烛燃烧 煤气燃烧 火圈表演 导入新课 想一想,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实验探究 认识燃烧具备的条件 问题1:物质是否可燃? 蜡烛、煤块、火柴能被点燃吗? 沙子、石块能被点燃吗? 现象 分析 推断 燃烧首先具备的条件是:______ ________。 可燃 不可燃 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蜡烛、煤块、火柴是可燃物。 沙子、石块不是可燃物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讲授新课 问题2:物质是否需要与氧气(空气)接触才能燃烧? 现象 分析 推论 点燃蜡烛 燃烧还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被烧杯罩住 的蜡烛 蜡烛能持续燃烧 蜡烛很快熄灭 可燃物接触空气或氧气 空气中的蜡烛能与氧气持续接触 用烧杯罩住的蜡烛不能与氧气接触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问题3:物质是否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燃烧?不同的物质是否有不同的温度要求? 现象 分析 推论 室温下存放的 蜡烛会燃烧吗? 燃烧需要具备的另外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且各种物质要求的温度 。 被火柴点燃后呢? 用火柴点燃煤块 不燃烧 燃烧 无法点燃 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不同 蜡烛需要点燃才能燃烧。 煤块无法用火柴点燃,但可以用其他方式点燃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讨论: 上述三个条件是否同时具备才能燃烧?若缺少一个条件会怎样? 三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才能燃烧,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燃烧。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物质本身是________ 可燃物接触________________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结论】 可燃物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以及大气压强等因素有关。 物质 白磷 红磷 酒精 木炭 木材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558 320~ 370 250~330 700~750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思考: (1)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要用小木条等引燃? 煤的着火点较高,小木条着火点低,先引小木条,燃烧放出的热量足可以达到煤的着火点。 (2)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扇,越扇越旺,而燃烧的蜡烛却一吹就灭? ·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少,用嘴吹会使产生的热量随空气的流动而散失,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 ·煤炉中燃料多,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扇风不会使煤炉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扇风时又使空气流通,补充了氧气,所以会越扇越旺。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练一练】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的是( ) A.可燃物 B.氧气 C.压强 D.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C 【练一练】孔明灯的火焰温度可达到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C.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D.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灯罩的着火点 D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练一练】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中放有一小块白磷,当把烧杯口上加盖一个薄铜片,上面分别放上白磷和红磷后,发现有不同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铜片上白磷燃烧 B.铜片上红磷燃烧 C.水中白磷燃烧 D.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水能灭火 A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思考: 可燃物在燃烧时有没有共同特征? 共同点:发光、发热。 伴随现象:火焰。 【注意】火焰是可燃气体或可燃物汽化燃烧时的现象。 1.什么是燃烧: 在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氧化反应。 发光 发热 氧气 剧烈 想一想: 缓慢氧化会燃烧吗?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缓慢氧化进行的速度比较慢,变化过程中放热,但不发光。 当缓慢氧化释放的热量聚集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就会引起可燃物的自动燃烧,叫做自燃。 如在自然界或在仓库中堆积的煤炭、稻草、谷物、落叶、棉纱等,若通风不好,堆放久了,都可能因为自燃而引发火灾。 某仓库中稻草自燃引发火灾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缓慢氧化都能引发自燃。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练一练】现有下列事实:①动物呼吸,②白磷自燃,③食物腐烂。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发光 B.都剧烈燃烧 C.都是氧化反应 D.都发生爆炸 C 【练一练】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C.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B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你知道下列几种灭火实例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吗? 讨论: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 喷出的水蒸发吸热,会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实验时不慎将少量酒精滴在台上并着火燃烧,立即用湿布盖住燃着的酒精。 用湿抹布扑盖燃着的酒精,可以起到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二、灭火依据什么原理 讲授新课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扑灭森林火灾时,救火人员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放火烧去那片草地,形成隔离带。 油锅着火,迅速盖锅盖,可以隔绝空气。 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树木砍掉,可以清除可燃物,建立隔离带。 通过以上分析,你得到灭火的原理有哪些? 二、灭火依据什么原理 灭火原理和方法: 1、隔离或清除可燃物; 2、隔绝空气或氧气; 3、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灭火只需满足一个灭火条件即可 思考: 灭火需要三个条件都满足吗? 二、灭火依据什么原理 我们不仅要知道如何灭火,还要了解如何防火。 请阅读下面图画,列举在家居生活和野外活动中应注意的防火安全措施。 在家居生活中应该如何防火? 在家居生活中应注意: 1.用完燃气要及时关闭总阀门; 2.家中的打火机火柴等一定要妥善保管,要放在小孩拿不到的地方; 3.电插座不要超负荷使用; 4.燃气式热水器禁止装在浴室内; 5.牢记119火灾报警电话。 二、灭火依据什么原理 在野外活动中应该如何防火? 在野外活动中应注意: 禁止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禁止吸烟,禁止烧烤,禁止野炊,; 二、灭火依据什么原理 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知识视窗 类型 泡沫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图片和灭火原理 适用范围 喷射带水渍泡沫的CO2在燃烧物表面形成隔绝空气的水膜 加压在瓶中的液态CO2喷出汽化,能降温和隔绝空气 由压缩的CO2吹出小苏打粉,受热分解出CO2而灭火 用于扑灭木材、棉布及可燃油的失火 因灭火不会留痕迹,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发生的火灾 其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可用于扑灭一般火灾及油、气燃火 二、灭火依据什么原理 【练一练】一旦发现下列险情该如何处理? (1)由于线路老化短路而发生火灾 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未切断电源灭火,有漏电危险 (2)液化汽油罐着火了 应立即用湿毛巾盖住角阀,然后徒手关闭角阀,气源会被切断,火焰会很快熄灭 (3)在家中吸烟,不慎引燃被子 用水灭。主要是水变成水蒸气先带走一部分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二、灭火依据什么原理 【练一练】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A 【练一练】某火锅店突然起火,火势凶猛,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拨打火警119 B.疏散周边群众 C.收拾贵重物品 D.切断店内电源 二、灭火依据什么原理 c 为什么在加油站或面粉厂周围要严禁烟火? 极容易引发爆炸事故。 什么是爆炸?应如何避免呢? 三、爆炸与防爆安全 讲授新课 1.爆炸: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空间急速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 爆炸产生的原因: ①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②在有限的空间内; ③产生急速的燃烧。 思考: 火药平摊在铁板上,点燃能否发生爆炸?为什么? 不会发生爆炸;因为不是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产生的热量能及时的扩散。 三、爆炸与防爆安全 思考: 煤气是可燃气体,为什么在用煤气做饭时不会爆炸,煤气泄漏时反而容易引发爆炸? 像煤气这样易爆的可燃物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遇到火源就会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作爆炸极限。 易燃、易爆、粉尘和气体爆炸极限的范围 【注意】氢气、天然气等易燃气体在点燃之前要验纯。 三、爆炸与防爆安全 这两种“爆炸”有什么区别? 思考: 炸药爆炸 车胎爆炸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爆炸与防爆安全 思考: 爆炸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但在受到控制的条件下,它也可以为人类服务,你能举出例子吗? 三、爆炸与防爆安全 知识视窗 注意易燃、易爆物的安全 易燃和易爆物极易着火燃烧,甚至引发爆炸,所以存放时要格外小心。所有放置危险品的容器要牢固、密封,容器外要有醒目的警示性标志,并标明物质名称、化学性质和注意事项。 常见危险品的安全警示性标志 三、爆炸与防爆安全 【练一练】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D 【练一练】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要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B.高层楼房着火,要迅速乘坐电梯逃生 C.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厨房天然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D 三、爆炸与防爆安全 三、爆炸与防爆安全 一、燃烧及所需的条件 二、灭火依据的原理 1.燃烧: 在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燃烧所需的条件: 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3)可燃物要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 当缓慢氧化释放的热量聚集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就会引起可燃物的自动燃烧,叫做自燃。 3.自燃: 1、隔离或清除可燃物; 2、隔绝空气或氧气; 3、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灭火只需满足一个灭火条件即可 缺一不可 1.爆炸: 2.爆炸产生的原因: ①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空间急速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 ②在有限的空间内; ③产生急速的燃烧。 易爆的可燃物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遇到火源就会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作爆炸极限。 3.爆炸极限: 课堂小结 2.下列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气球爆炸 C.木材燃烧 D.火药爆炸 1.将棉手帕放入白酒中浸湿,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烧不坏的棉手帕”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燃烧 D.白酒中的水蒸发使手帕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D A 课堂练习 3.如图所示,将白磷(a)和红磷(c)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80℃)中,热水中还有一块白磷(b)。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不仅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空气 B.a与c对比中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C.b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与Y型瓶加塞子比较,小气球能缓冲管内压强变化 C 4.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B.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抹布扑盖C.厨房内天然气泄漏要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 D.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C 5.汽车内燃机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后和空气混合燃烧,其目的是( )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加快燃烧速率,使反应充分 C.降低温度防止爆炸 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更容易反应 B (1)图a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利用 的灭火原理; (2)图b中将煤球加工成蜂窝煤后再燃烧,有利于煤充分燃烧的原因是 ; (3)图c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 采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填“能”或“不能”)。 6.(2020?安庆模拟)根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隔绝空气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燃烧释放的热量能持续给火柴梗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不能 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