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年级17天轻松提升化学第5天——氧化剂和还原剂(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化学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C→CO2 B.CO2→COC.CuO→Cu D.H2SO4→BaSO4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A.H2O+CaOCa(OH)2B.2H2O+2Na2NaOH+H2↑C.3NO2+H2O2HNO3+NOD.2H2OO2↑+2H2↑3.根据反应:O2+2H2S2S↓+2H2O,Na2S+I22NaI+S↓,4NaI+O2+2H2SO42I2+2Na2SO4+2H2O,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正确的是( )A.O2>I2>S B.H2S>NaI>H2OC.S>I2>O2 D.H2O>NaI>H2S4.银与空气中的硫化物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变黑的原理是4Ag+2H2S+O22Ag2S+2H2O,其中H2S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B.含氧酸可作氧化剂,而无氧酸不能C.在8NH3+3Cl2N2+6NH4Cl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数之比是2∶3D.已知还原性:Fe2+>Br-,可知反应2Fe3++2Br-2Fe2++Br2不易进行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Fe+Cu2+Fe2++Cu的反应中,Fe作还原剂,在其他反应中,Fe一定也作还原剂B.在上述反应中,氧化性:Fe2+>Cu2+C.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于排在后面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D.S中的硫原子化合价是+6,处于硫的最高价,因此S的氧化性一定很强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7.已知I-、Fe2+、SO2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H2O2A.2Fe3++SO2+2H2O2Fe2++S+4H+B.H2O2+H2SO4SO2↑+O2↑+2H2OC.I2+SO2+2H2OH2SO4+2HID.2Fe3++2I-2Fe2++I28.已知6HCl+KClO33Cl2↑+KCl+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ClO3是氧化剂B.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5C.HCl既是还原剂又起到酸的作用D.生成3分子Cl2有6个电子转移9.向含有Mn2+的酸性溶液中滴加过二硫酸钾(K2S2O8)溶液,会发生如下反应(未配平):Mn2++S2+H2OMn+S+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是Mn2+B.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增强C.反应中有1个还原剂参加反应,则转移5个电子D.该反应常用于检验溶液中Mn2+的存在,现象是溶液紫红色消失10.实验室常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NaNO2+NH4Cl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NO2是氧化剂,NH4Cl是还原剂B.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NH4Cl中的氮元素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D.每生成1 mol 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11.有A、B、C、D四种物质,已知它们能发生下列反应:①A2++BB2++A ②A2++CC2++A③B2++CC2++B ④C2++DD2++C由此可推知,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A.氧化性:A2+>B2+>C2+>D2+B.氧化性:D2+>C2+>B2+>A2+C.还原性:A>B>C>DD.还原性:D>B>C>A三、非选择题12.船底防污漆是一种加有防污剂的特种漆。涂装于船底和海洋水下设施之上,通过漆膜中毒料的渗出、扩散或水解,达到防止藤壶、牡蜗等海生物附着的目的。氧化亚铜(Cu2O)是一种鲜红色粉末状固体,主要用于制造船底防污漆,用来杀死低级海生动物。几乎不溶于水,可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与硫酸、盐酸、硝酸反应如下:①Cu2O+H2SO4CuSO4+Cu+H2O②Cu2O+4HCl2HCuCl2+H2O③3Cu2O+14HNO3(稀)6Cu(NO3)2+2NO↑+7H2O(1)Cu2O中Cu的化合价为________。?(2)反应①中氧化剂为____________,还原剂为____________。?(3)反应②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若是请说明转移电子情况,若不是请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4)请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南村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资治通鉴》中记载:“陈宣帝太建九年,齐后妃贫苦,至以卖烛为业。”文中的发烛就是原始的火柴。K2Cr2O7是火柴工业用作制造火柴头的氧化剂。在下列反应中:K2Cr2O7+14HCl(浓)2KCl+2CrCl3+3Cl2↑+7H2O(1)_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_是氧化剂。?(2)_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3)在参加反应的盐酸中,起还原剂(被氧化)作用的HCl与起酸性作用的HCl的质量比为________。?(4)该反应中每生成3分子Cl2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个。?14.(1)铁元素是构成人体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缺铁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和发育,最大的影响是缺铁性贫血。此类病人需要服用补铁药品。一个体重50 kg的健康人含铁2 g,这2 g铁在人体中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以下为常见的铁元素的几种微粒,其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A.Fe B.Fe2+ C.Fe3+(2)亚硝酸钠有毒,有传言说亚硝酸钠是致癌物质,但事实上亚硝酸钠并不是致癌物质,致癌的是亚硝酸钠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亚硝胺。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NaNO2,曾多次发生过因误食NaNO2而中毒的事件,其原因是NaNO2把人体内的Fe2+转化为Fe3+而失去与O2结合的能力,这说明NaNO2具有________性。下列不能实现上述转化的物质是_______。?A.Cl2 B.O2C.FeCl3 D.KMnO4(H+)(3)在Fe+4HNO3(稀)Fe(NO3)3+NO↑+2H2O的反应中,HNO3表现了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则生成1分子NO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56 g Fe参加反应时,被还原的HNO3为________g。?高一年级17天轻松提升化学第5天——氧化剂和还原剂·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解析】选A。A项中C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B项、C项中C、Cu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要加入还原剂,D项中元素化合价不变。2.【解析】选C。A项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H2O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是氧化剂;C项中只有NO2中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D项中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3.【解析】选A。判断依据是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在第一个反应中,O2是氧化剂,S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O2>S;在第二个反应中,氧化性I2>S;在第三个反应中,氧化性O2>I2,所以A项正确。4.【解析】选D。题述反应中,H2S中的氢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故H2S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5.【解析】选D。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A不对;只要是酸就有氧化性,故B不对;C中的氧化剂是氯气,还原剂是氨气,二者的分子数之比是3∶2,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必须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D正确。6.【解析】选A。在Fe+Cu2+Fe2++Cu的反应中,Fe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在铁单质中,Fe的化合价只能升高,故在一个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中,Fe一定也作还原剂,A正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在Fe+Cu2+Fe2++Cu反应中,Cu2+是氧化剂,Fe2+是氧化产物,故对于氧化性来说应该是Cu2+>Fe2+,B错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还原性强于排在后面的金属还原性。排在前面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弱于排在其后面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C错误;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一定都有氧化性,但不一定都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如S中的硫原子化合价是+6价,但在反应时,不一定就体现了其强氧化性,D错误。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7.【解析】选B。由A项方程式可得还原性:SO2>Fe2+,与已知相符,A项反应能发生;由B项可得还原性:H2O2>SO2,与已知不符,该反应不能发生;由C项可得还原性:SO2>I-,与已知相符,该反应能发生;由D项可得还原性:I->Fe2+,与已知相符,该反应能发生。8.【解析】选B、D。根据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反应的“不交叉”原则可知,KClO3是氧化剂,6分子HCl中只有5分子作还原剂,另一分子起到酸的作用,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1,生成3分子Cl2,KClO3中氯从+5价降低到0价,有5个电子转移,故B、D错误。9.【解析】选B、C。根据方程式中各元素化合价升降情况判断,该反应中起还原作用的是Mn2+,A项错误;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有氢离子生成,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增强,B项正确;若反应中有1 个还原剂Mn2+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为5 个,C项正确;该反应常用于检验溶液中Mn2+的存在,Mn2+被氧化后生成Mn,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D项错误。10.【解析】选C。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3价变为0价,所以亚硝酸钠是氧化剂,氯化铵是还原剂,正确;B项,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正确;C项,该反应中NH4Cl中的氮元素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错误;D项,该反应每生成1 mol 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1 mol×(3-0)=3 mol,正确。11.【解析】选A。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比较的一般规律是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根据上述关系,由①知,氧化性:A2+>B2+,还原性:B>A;由②知,氧化性:A2+>C2+,还原性:C>A;由③知,氧化性:B2+>C2+,还原性:C>B;由④知,氧化性:C2+>D2+,还原性:D>C。综合①~④可得,氧化性:A2+>B2+>C2+>D2+,还原性:D>C>B>A。三、非选择题12.【解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Cu2O中Cu的化合价为+1。(2)反应①中只有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1价的Cu变为+2价和0价的Cu,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故Cu2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3)反应②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4)反应③中的HNO3和Cu(NO3)2可拆写成离子形式,并删去12个N,得到离子方程式:3Cu2O+14H++2N6Cu2++2NO↑+7H2O。答案:(1)+1(2)Cu2O Cu2O(3)不是 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4)3Cu2O+14H++2N6Cu2++2NO↑+7H2O13.【解析】(1)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到0,被氧化;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由+6降低到+3,被还原,K2Cr2O7作氧化剂。(2)HClCl2,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Cl2为氧化产物。(3)14个HCl分子参加反应,有6个HCl分子被氧化,生成3个Cl2分子,另外8个HCl分子起酸性作用,所以起还原剂(被氧化)作用的HCl与起酸性作用的HCl的质量比为6∶8=3∶4。(4)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到0价,故生成3分子Cl2转移电子数为3×2×[0-(-1)]=6个。答案:(1)氯 K2Cr2O7 (2)Cl2 HCl (3)3∶4 (4)614.【解析】(1)最高价态的粒子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的粒子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的粒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2)Fe2+Fe3+发生了氧化反应,故NaNO2具有氧化性,所以为了实现此转化也应选择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而FeCl3与Fe2+不能反应,故FeCl3不能实现上述转化。(3)Fe和HNO3(稀)的反应中,一部分HNO3(稀)起氧化作用,生成NO,另一部分则起酸性作用生成Fe(NO3)3。氮的化合价由+5价降到+2价,生成1分子NO,转移3个电子;56 g Fe参加反应时,参加反应的HNO3为252 g,被还原的HNO3为252 g ×=63 g。答案:(1)B(2)氧化 C(3)酸 氧化 3个 6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2020高一轻松寒假17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化学第5天——氧化剂和还原剂.doc (人教版)高一年级17天轻松提升化学第5天——氧化剂和还原剂 - 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