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目标12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认识到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掌握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原因和历史意义,了解巨鹿之战、楚汉之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导入新课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但秦朝仅存在了十几年,真可谓是一个“短命王朝”。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呢?学完这一课,你就会弄清这些问题。新课探究秦的暴政赋税沉重秦始皇修建那么多工程,当然需要大量的钱。为了从百姓身上搜刮钱财,他制定了名目繁多的赋税。田租、口赋、杂赋等加起来就占去了农民全部收人的三分之二以上。人们是这样描述当时百姓生活的情况的:“男子力耕不足食,女子纺织不足衣。”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百姓的生活是如何地悲惨。新课探究徭役兵役繁重材料一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50万,南戍五岭50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70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新课探究骊山陵阿房宫新课探究秦长城遗址秦直道新课探究刑法严苛材料二秦简记载,五人共同行盗,即使只抢一钱,每个参与者都要断左足,平民偷东西不到一钱,罚劳役30天。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严苛的刑法:连坐族诛肉刑车裂腰斩活埋新课探究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继位,人称秦二世。他的统治更加残暴,连秦始皇都望尘莫及。这样就使朝廷上人人自危,忠臣不敢说话,奸佞小人当道;民间则民怨沸腾。新课探究前212年坑儒焚书坑儒前213年焚书新课探究“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从巩固统一的角度出发所采取的思想方面的措施。这种加强思想控制的做法并不可取。这种行动带有野蛮性和残酷性,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摧残。“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实行文化专制而采取的一项暴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为此许多封建帝王对其效法,大搞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而且,“焚书坑儒”也没有阻止秦王朝的短命。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做法可不可取?如何评价“焚书坑儒”现象?新课探究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夏。地点:大泽乡,在今安徽宿州。领导人:陈胜、吴广。事件:大泽乡起义。原因: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但在到达大泽乡后遇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走投无路后,便被迫发动起义。新课探究经过:起义发生后,起义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以“伐无道,诛暴秦”为口号,接连攻下了几座县城。在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并封吴广为假王,接着就派主力军向秦朝的都城咸阳方向进攻,一直打到咸阳附近骊山。秦起义军直逼咸阳,直接威胁秦的都城。结果: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下,不到半年,起义就被镇压下去,陈胜、吴广也相继被部下杀害。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新课探究①秦朝经过多次战争统一六国后,人民受战争的苦难十分严重,正是需要休养的时候,而嬴政却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使得人民在战争之后又背上了更沉重的枷锁。②著名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变成了一个强国,但是在经过一百多年后,它已经成为一种僵化的制度。以陈胜、吴广起义为例,他们因为大雨而延误了期限,本来完全可以从轻或者避免刑法,但是在秦国僵化的法律下,他们一定要被处死,这使得人民对政府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大。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新课探究陈胜、吴广起义经过大泽乡起义攻陈县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杀秦军建张楚新课探究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灭掉了秦军主力,同时,刘邦趁机攻入咸阳,威名赫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破釜沉舟新课探究项羽、巨鹿之战项羽先祖世代为楚将,封于项,故称项氏。公元前209年,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杀会稽郡守,起兵响应陈胜、吴广起义。他们找到在民间牧羊的楚怀王的孙子心,立为楚王,仍称楚怀王。章邯率大军前来镇压,项梁战死。章邯随即渡河击赵。赵地的起义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遭到秦军的围困,形势危急。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军往救。宋义到安阳逗留不进,项羽杀死宋义,“乃悉引兵渡(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羽指挥楚军发动了巨鹿之战,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地”,九战九捷,摧毁秦军主力,从而解了巨鹿之围。新课探究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PK新课探究由于项羽原本就是楚国名将的后代,加上巨鹿之战后,他的威望和实力都大增,不但自封为西楚霸王,还封刘邦为汉王。因此,人们就把他们争夺天下的战争称为“楚汉之争”。项羽、刘邦之间的战争为什么称为“楚汉之争”?新课探究战争初期项羽无论在实力还是威望上都占据优势,但公元前202年他却被刘邦在垓下之战中打败了。项羽在乌江边上自刎而死,刘邦则建立了西汉王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是汉高祖。楚汉之争的结果如何?新课探究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①项羽在用人方面不如刘邦。一开始项羽的兵力远远地超过了刘邦。项羽性格暴虐、刚愎自用,“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渐渐众叛亲离。楚汉之争开始时,刘邦兵力较弱,但他礼贤”下士,得到了张良、韩信等谋士良将的辅佐。②刘邦比项羽更得民心。比如,刘邦在关中废除了秦朝残酷的刑法,还“约法三章”,赢得了人民的支持。项羽虽然能征善战,但是他放纵部下烧杀抢掠,违背了民意。所以,项羽失败是他因为在用人和策略等方面不及刘邦。新课探究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战争目的代表阶级战争性质农民起义楚汉之争反抗秦的暴政农民阶级帝位之争封建地主阶级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农民战争新课探究随堂练习BDAC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