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要内容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第9课对外开放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思维导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空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年徘徊“两个凡是”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农村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梳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企业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新发展理念、重大成就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思考:“两个凡是”说明当时中国社会仍存在什么问题?两年徘徊“两个凡是”“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思想解放,加快拨乱反正打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是一场意义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地点北京主要内容思想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历史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伟大的历史转折平反冤假错案到1982年底,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有300多万干部得到平反昭雪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拨乱反正拨乱反正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农民。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所有制结构职权划分分配方式改革前改革后单一公有政企不分平均分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城市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1992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年份决定兴办4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海南岛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198019851984199019881992东部(沿海)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内地中西部(内地)点推进线面对外开放引进来外国资金、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200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走出去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1982年中共十二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987年中共十三大1992年中共十四大1997年中共十五大2002年中共十六大2007年中共十七大2012年中共十八大2017年中共十九大时间会议名称确立的理论主要内容(解决问题)1997年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002年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2007年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2012年中共十八大2017年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14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思考: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异同。VS思想纠错领导核心历史地位纠正了博古等人的错误指导思想彻底纠正了“左”的思想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挽救党、红军、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伟大的历史转折,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代的遵义会议”19531950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1958人民公社化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制:地主私有→农民私有意义: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土地所有制:农民私有→集体公有意义: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实现农业向社会主义转变特点: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影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内容:土地公有、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影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近代的开放现在的开放被动:在被英国以及其他殖民者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选择开放主动: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基础之上主动开放的性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性质:加速我国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影响: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影响:大大加快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现在开放与近代开放的关系旧中国新中国前提列强入侵被迫开放独立自主主动开放内容不平等,有屈辱性平等互利目的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引进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经济发展影响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严重阻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实现了富强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材料二:辛亥革命失败了,但它孕育了一场更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到来。处在北洋军阀封建专制黑暗统治下,在民主与专制的思想交锋中,陈独秀以他早年对民主的热烈追求不能不成为新的运动的先导。材料三: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大讨论冲破了“左”倾错误思想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为大规模拨乱反正、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条件。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思考: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是怎样的?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促进思想解放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材料二:辛亥革命失败了,但它孕育了一场更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到来。处在北洋军阀封建专制黑暗统治下,在民主与专制的思想交锋中,陈独秀以他早年对民主的热烈追求不能不成为新的运动的先导。材料三: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大讨论冲破了“左”倾错误思想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为大规模拨乱反正、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条件。思考: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是怎样的?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促进思想解放典型例题1.(2019·莆田质检)1978年,中国开始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转变。促成这次转变的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2.(2019·南平质检)关于邓小平的评价最贴切的是()A.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民主革命的先行者C.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D.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DD3.(2018·福州质检)邓小平认为对外开放要找到一个风险不大的“试验场”为改革开放探路。这个“试验场”是()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包括()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④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典型例题AA典型例题5.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小刚制作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知识简表。请找出时间表述错误的选项()A.AB.BC.CD.D选项名称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A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七大C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八大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B典型例题6.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的战略布局()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全面深化改革③全面依法治国④全面从严治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D典型例题(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完成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土地改革;由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图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实质是什么?答: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3)图三、图四与什么运动有关?错误地发动这一运动的原因是什么?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典型例题材料: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摘编自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4)根据材料指出,邓小平对“大包干”“包产到户”持什么态度?这一态度对中国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支持态度。影响:这一态度,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5)依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的调整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何积极作用?答:积极作用:政策的调整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党史专家正确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它是1949年以后这个历史时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典型例题(1)请从历史性决策的角度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重要的转折点”。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结构图(2)请根据提示完成上面结构图中A、B、C处的内容:A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_____________;C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材料一 邓小平曾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材料二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典型例题(3)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的地区是哪里?结合材料说明这样做有何作用。答:经济特区(或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典型例题(4)D、E处的理论名称分别是什么?这些理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作用?答:D:邓小平理论;E: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结束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