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一战爆发原因(背景)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形成背景 (1)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2)为了夺取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3)19世纪后半期,法德、俄奥、英德矛盾不断激化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形成 (1)三国同盟:1882年,由德国(核心)、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2)三国协约:20世纪初,英国(核心)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影响 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一、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2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1904年英法签定协约








1892年法俄签定军事协定
1879年德奥签定同盟条约















1882年
意加入德奥集团











1907年英俄签定协约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开展了疯狂的军备竞赛

3
疯狂的军备竞赛
具体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英国制造的“无畏舰”
1905年,英国开始制造一种新型的无畏战舰,它是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战舰。德国知道这一消息后,把原计划修造的大军舰一律改为制造无畏舰。而英国则决定,德国每制造一舰军舰,自己就要添造两艘。英国制造无畏舰12艘,超过了德国的9艘。
有人形容20世纪初的“欧洲就像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只要一粒火星,就足以引爆整个欧洲。”
那么,欧洲的哪里是战争一触即发的“火药桶”?“火星”指什么?
巴尔干半岛
萨拉热窝事件

1
背景


萨拉热窝
在德国的大力支持下,奥匈决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萨拉热窝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出动了两个兵团,斐迪南夫妇决定亲自前往萨拉窝巡视。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
导火线——萨热窝事件
斐迪南夫妇在萨拉热
窝被刺1914年6月28日
刺客加夫里洛·普
林西普被逮捕
1914年,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视察军事演习,并访问首府萨拉热窝。斐迪南大公夫妇的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一个塞尔维亚族青年开枪刺死了大公夫妇。

知识拓展
追根溯源

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 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
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样不可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任何一桩偶发事件都有可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促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导火线)。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3
一战全面爆发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和俄、英、法等国很快参战。
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
法国
俄国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VS
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
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
























西线、东线、南线
主要战线

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德
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德奥匈
巴尔干半岛
塞尔维亚←→奥匈

2
一战全面爆发

1
欧洲三条战线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2
一战进程
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等战役致使德国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马恩河




巴黎

马恩河战役

时间:1914年9月
交战双方:英法联军→德军
结果:德军撤退
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 战略破产,之后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3
一战进程
凡尔登战役
(2)第二阶段(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使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凡尔登



巴黎

碾碎法国的磨盘。“让法国人把血流干!”

时间:1916年2---12月 交战双方: 法→德
概况:德出动飞机、飞艇、毒气弹
伤亡:70多万(“凡尔登绞肉机”)
结果:宣告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军投降的计划破产;历时最长,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和转折点,法军站稳脚跟、德国兵力士气衰落

炮轰过后的凡尔登镇
尸体遍布的凡尔登战场
凡尔登战场上正在收尸的德国士兵
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为什么美国在凡尔登战役后,加入协约国参加一战?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借口。
原因:凡尔登战役后,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目的:捞取战利品、 争夺世界霸权;
影响:使协约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一战结束
1、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
美国的“中 立”
一战开始后,美国保持中立,同交战双方做生意,大发战争财。1917年,德国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两国交恶。

4
一战进程
加速一战结束的事件:
2、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
3、中国也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


















战争的天平
协约国
同盟国
1、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
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
1、交战双方无力继续战争。
2、各国出现反战浪潮:战争的惨烈击碎了人们参站的狂热,各国纷纷出现反战浪潮。
3、协约国实力增强:一直采取中立政策的美国对德宣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4、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退出一战。
5 、同盟国瓦解:1918年,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德国国内发生起义。

5
一战结束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法国福煦元帅的列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同盟国战败,历时四年多的一战结束。
战争的结果:1918.11 同盟国集团失败
材料:
①一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他们;
②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③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
④塞尔维亚参与战争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是正义的,
但从整体上来说,它无法改变一战的帝国主义战争性质。
合作探究:
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四种参战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请从交战双方的正义性、参战目的上来讨论)
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6
一战影响
影响①: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材料一: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一半。交战国在战争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据统计,参战各国的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
影响②: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材料二: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沿着盛极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
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独立的埃及、非洲人自己的非洲。
影响③: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一战中德军的飞机
“一战成名”的新式武器
影响④: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
(1)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
(3)要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4)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