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壹】 全新气象呈现繁盛图景 【贰】 重心南移推进文化繁荣 【叁】 社会变化带来阶层流动 卖什么? 全新气象呈现繁盛图景 (一)农业的发展 1.耕种制度: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 北宋自越南引进的良种 占城稻 新的稻米品种 人口增加 开垦更多土地 粮食产量增加 商品粮 经济作物 2.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全新气象呈现繁盛图景 (一)农业的发展 突破自给自足 宋人采茶制茶图 3.棉花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棉花逐渐被种植和推广。 4.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辽夏金元) 卖什么? ①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 钧窑 洗 贯耳瓶 划花萱草葵瓣口碗 葵口盘 玫瑰紫大花盆 ◎宋朝五大名窑的瓷器 ◎元朝青花瓷和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 全新气象呈现繁盛图景 (二)手工业的发展 1、制瓷业 ①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宋代采煤示意图 全新气象呈现繁盛图景 (一)手工业的发展 2、矿冶业 3、印刷业 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宋代的版权意识 “往往刻一墨图记及牌记”这个“牌记”,载宋人刻书,于书之首尾或序后、目录后,有出版人、刻书人、出版日期、版权声明等信息,类似于今日书籍的版权页。 ——叶德辉《书林清话》 在哪卖? 思考:与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的城市布局有怎样的变化? 唐长安平面图 宋东京平面图 坊市制度的打破 宋代的城市商业活动极为繁盛,已经突破唐朝设置的东、西市旧制, 大街上到处都有商店。交易时间从早到晚,有了“夜市”和“早市”。 全新气象呈现繁盛图景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往哪卖? 1、商业的发展 (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 (3)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 全新气象呈现繁盛图景 1、商业的发展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2.海外贸易 (1)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2)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南宋古船——南海Ⅰ号 ◎宋代对外贸易路线图 全新气象呈现繁盛图景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3.城市繁荣 (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2)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北宋娱乐场所——瓦子 全新气象呈现繁盛图景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元大都 宋元商业繁荣表现 市场扩大 贸易增长 城市发展 边境市场(少数民族),经济往来密切 基层市场(平民大众) 海外市场(国际贸易)发展繁荣 货币(北宋开始出现纸币,元代作为主币发行)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 北宋东京城(开封) 南宋临安城(杭州) 元大都(北京) 活动范围扩大: ①街市制代替坊市制 ②乡镇出现了草市 时间不受限制: 出现了夜市、晓市 重心南移推进文化繁荣 1、经济重心南移 (1)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 (2)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3)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1)两宋时期 重心南移推进文化繁荣 1、经济重心南移 (2)元朝时期 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南方财赋顺利北运的保障措施】 ①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 ②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重心南移推进文化繁荣 2、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历史趣闻】两宋时期的全国Ⅰ、Ⅱ、Ⅲ卷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 【知识梳理】 朝代 表现 特征 规律 魏晋南北朝 (永嘉南渡)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一是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二是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中唐以后 (安史之乱) 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南方经济总量基本持平 南宋时期 (靖康之变)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标志)和规律 重心南移推进文化繁荣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人民的南迁,有利于民族的进一步融合。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何影响? 思考 重心南移推进文化繁荣 社会变化带来阶层流动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元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观念上的变化? 1.门第观念淡化,社会阶层流动增强。 2.社会成员关系趋于平等,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3.政府减弱对社会的管控。 社会更加自由,趋向平民化 宋代“不抑兼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更自由;金元时期,出现一定程度逆转,大趋势没变。 宋代科举……由唐朝的“工商不得入仕”到宋代的“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更强调公平竞争,实行糊名法……录取名额大大增加。 ——据《宋会要辑稿?选举》 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蔡襄 宋朝后妃半数以上选自平民之家,余者又有近半数出自中小官僚,与唐朝显著不同。一般社会成员的婚姻观念或贵进士,或求资财,至于望族门第云云,早已非世俗所重。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榜下捉婿 社会变化带来阶层流动 宋太宗时,京师有一名市民击登闻鼓,起诉其家奴丢失了他家的一头猪,要求家奴赔偿损失。太宗下诏,“赐千钱偿其值”。这是中国社会史的一个标志性案件:意味着从魏晋到隋唐的奴婢制已经瓦解,主家与奴婢从此都是法律上的主体。双方如果有了纠纷,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吴钩《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 租佃制 宋朝十分普遍。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法律明文规定,佃农在契约期满后可以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 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苏轼 《策别安万民》 社会变化带来阶层流动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经济中心南移 社会的变化 农业 耕种制度 经济结构 棉花的种植和推广 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宋:五大名窑 元:青花瓷、釉里红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制瓷业 矿冶业——煤 印刷业 手工业 商业发展 海外贸易 城市繁荣 宋元时期的南移进程 经济中心南移的影响 平民社会的到来【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人身束缚的松弛 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懈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