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知识点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知识点总结

资源简介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内容提要】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伟大的时代,往往离不来伟大思想的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民经济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外汇储备位居全球首位,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框架线索】
【知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1.邓小平理论
(1)形成过程:
①萌芽: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是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②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三大确立初级阶段理论和三步走战略;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
③成熟: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2)主要内容:
①发展道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真理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发展阶段: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④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⑤发展动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⑥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⑦政治保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⑧发展战略: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目标。
⑨和平统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⑩教育发展:提出教育 “三个面向”。
?科技地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工作得失判断标准, “三个有利于”。
?计划与市场关系: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指导意义:
①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
②它用马克思主义的宽阔眼界观察世界,对国际形势、社会主义国家成败的经验、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及发达国家的态度和矛盾,作出新的科学判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经验和条件。
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推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4)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形成背景:
①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1989年(6.23日-24日)在北京召开,全会选举江泽民同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全会强调,要继续坚决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坚决执行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必须毫不动摇、始终一贯地加以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贯彻执行,绝不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上去。
②提出: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期间提出“三个代表”要求。
(2)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对党建设的指导意义:
①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②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根本原则,同时进一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
③ 进一步指明了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方向和途径,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4)地位: 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高度评价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并将其写进党章,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1)形成过程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2)主要内容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3)指导意义:
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我们党五十多年来执政的最基本的经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4)地位: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 。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背景: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仍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高高擎起的思想旗帜,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党的理论使命,仍然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篇章。立足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主要内容: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展开和内涵逻辑,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面临的“新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与治党治国治军的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既有理论高度,更具实践价值,将指导我们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地位: 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2018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国民经济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外汇储备位居全球首位,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2.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高速公路、高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中共十八大以来,全国文化事业费用增速超过10%,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获得感。
5.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建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原因:
(1)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2)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3)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2.表现:
(1)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2)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3)中国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形成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共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4)中国同欧洲、拉美也在相互增进了解和合作中展开新的画卷。
(5)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①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②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
③中国倡导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④中国倡议的“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
【本课小结】12 巧记本课要旨
1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个表现: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