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六课西方的文官制度练习题一、单选题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1854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诺斯科特和屈威廉对英国官制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著名的《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又称《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该报告就文官改革提出四项建议如下表所示,据此判断该报告的意义是()一,通过公开考试选拔文官;二,对各部人员统一管理,可以跨部转调、提升;三,提升必以上级年终考核报告为依据,低级人员则以年资为基础;四,将政府工作分为两类,智力工作由大学生毕业者充任,机械工作由文化程度较低人员担负。A.推动政党换届选举B.为英国赢得了克里米亚战争C.减少政府财政支出D.为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改革法案。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C.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1883年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A.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B.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D.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改革法案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做法A.使得美国党政完全分离B.弱化官员党派化C.影响政府行政效率D.造成了政治腐败1854年屈维廉、诺思科特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即《诺思科特一屈维廉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该做法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员任免制度实行的是“政党分肥制”,上台的执政党会大批更换政府的工作人员。后来英国采用了新型的文官常任制度,通过严格的考试录用文官,一旦录用,其任职终身化不受党派更替的影响。文官制度的确立( )A.容易导致政府官员腐败B.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C.体现了英国政治的保守性D.降低了英国民主化程度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少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撒切尔夫人强调的是()①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②政府官员廉洁奉公③政府官员的工作效率???????????????④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美国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是()A.1855年建立文官委员会B.1870年确立竞争考试择优录用C.1883年通过《美国文官法》D.1935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一规定的实际意义在于A.正式确立了文官制度B.打破了两党轮流执政定制C.使政府体制相对稳定D.扩大了政府文职官员权力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首次使用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后来,牛津大学也开始实行书面考试。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任用方面也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这些做法:A.有利于通过考试系统选拔人才的尝试B.照搬了中国的科举制度C.有利于君主立宪制的建立D.加强了国王的权力日本公务员按公务人员的行政隶属关系分为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从横向看公务员队伍又分为特别职公务员和一般职公务员两大类。根据1991年修改后的《国家公务员法》,特别职公务员共列为18种,一般公务员的种类很多,分类方式也不完全一致,而各种类别下又被细分为更多种类。对此分析合理的是()A.管理体制各自为政B.公务人员的分类管理比较细化C.政府内部机构重叠D.地方公务员具有更高专业水平英国首相张伯伦曾对高级文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高级文官权力较大,不支持首相工作B.文官政治独立,充当“从不更换的幕后主管”C.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运转的稳定性和连续性D.首相张伯伦认为文官制度不适合英国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制度改革()A.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B.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果C.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制度改革A.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B.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果C.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C.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因而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A.杜绝了专制局面的出现B.确保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C.消除了官员的腐败现象D.保证了资产阶级统治连贯性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包括()???①公开考试,择优录用???????②政治中立,工作隐名???③职务常任,论功晋升???????④忠诚政党,终身任职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9世纪上半期,美国实施的“政党分赃制”导致政府官员党派化。其后,1883年国会通过的《文官制度条例》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A.党派矛盾激化B.人治走向法治C.政府腐败严重D.分权制衡完善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文官制度被誉为19世纪英国的三大制度创新之一。相对于封建恩赐官职制度和资产阶级政党分肥制度,它具有增强政治平等和提高行政效率等重大的历史进步性。……文官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在内阁经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的存在保证了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高级文官还时时准备为大臣提供咨询,向其提供必要的情报、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显然,服务的年限越长,他们的影响也就越大。这样,他们不但执行既定的方针、政策和命令,而且对于这些方针、政策和命令的制定还有一定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发言权。正是这后一项职能的行使,使文官成为国家机器重要的一部分,成为“永不更迭的幕后政府”。前台是两党轮流执政,后台则永不更换,这是英国文官制度的重要特征。英国的文官制度是适应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及其国家长期行政文化传统而形成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也是英国政治表面表面保守而实质灵活的具体表现之一。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的英国文官制度,对世界各国的公务员制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何平立主编《西方政治制度史》(1)指出英国官吏任用制度的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举例说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的表现。(2)谈谈你对英国文官是“永不更迭的幕后政府”的理解。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答】A.这是工业革命以后选拔人才的标准发生了改变,是科学技术进步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所产生的结果,故A正确。B.题干体现不出国家干预加强产生的影响,故B错误。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与20世纪60年代没有关系,故C错误。D.议会制度的完善与选官标准没有关系,故D错误。故选A。2.【答案】D3.【答案】C【解答】A.根据所学可知,常任文官制有助于提升政府管理素质与水平,巩固了统治,而非削弱精英政治,排除A。B.根据所学可知,常任文官制下,事务官不参与两党之间的竞选,排除B。C.据题干“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两党制的发展与政府事务的复杂性,采用常任文官制,从而确保在两党竞选中,国家事务能够正常运行,故C正确。D.题干强调的是常任文官制确保公共行政稳定进行,而非强调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排除D。故选C。4.【答案】B【解答】???????A.三权分立体制在题干未体现,故排除A。B.由于“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必将导致文官依赖于政党;题干“1893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表明美国文官摆脱隶属关系、独立化,因此,这种变化必将会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故B项符合题意。C.该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D.美国文官制度是民主制度发展的表现,故排除D。故选B。5.【答案】B【解答】B.由题干可以看出文官制度改革法案将文官与执政党分开,保持文官的独立性,但并不能使美国党政完全分离,只能是弱化官员党派化,故B正确。A.根据题干可知,文官制度改革并不能使美国党政完全分离,故A错误。C.法案将文官与执政党分开文官与执政党分开,不会影响政府行政效率,故C错误。D.文官独立性的保持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与政治腐败无关,故D错误。故选B。6.【答案】D【解答】A.1852年西方国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当时还没有出现垄断组织,故A错误。B.题干反映的是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不出是否有利于稳定的经济秩序的建立,故B错误。C.题干看不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遇到了阻力,故C错误。D.根据题干时间“1854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提高,他们想要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而题干反映的对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建议适应了工业革命后的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故D正确。故选D。7.【答案】B【解答】A.选项内容与题干意思相悖,故不选A。B.文官制度的确立对政党统治来说是一个革新,并不是“拉帮结派”,而是考查官员的能力,这对政府工作效率而言是积极的,故B正确。C.题干反映英国政治的一大进步,故不选C。D.题干对民主化起积极作用,故不选D。故选B。8.【答案】C9.【答案】C【解答】AB.项是英国文官制度建立过程的史实,故不选AB。C.结合所学可知可知,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故C正确。D.项是中国近代时期的史实,故不选D。故选C。10.【答案】C【解答】A.美国建国就正式确立了文官制度,排除A。B.两党轮流执政定制从未被打破,排除B。C.题干所述为文官政治的积极作用,文官制度下官员的选择与其政党属性无关,有利于政府体制相对稳定故,故C正确。D.题干无法体现扩大了政府文职官员权力,排除D。故选:C。11.【答案】A【解答】A.题干反映了18世纪英国大学、19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都采用书面考试形式进行录取,这些做法体现了通过考试系统选拔人才的尝试,故A正确。B.题干未涉及其与科举制的关系,故B错误。C.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题干信息无关,故C错误。D.题干信息与加强国王的权力无关,故D错误。故选A。12.【答案】B13.【答案】B【解答】A.项中“不支持首相工作”是对题干信息的错误解读,故不选A。B.结合所学可知,文官政治独立,充当“从不更换的幕后主管”,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才会出现英国首相张伯伦的上述议论,故B正确。C.项表述题干信息未体现,故不选C。D.从题干信息看不出首相张伯伦认为文官制度不适合英国,故不选D。故选B。14.【答案】C【解答】A.题干体现的是通过考试选举,不是民主自由选举,故A错误。B.“全面学习”表述太绝对,故B错误。C.由题干“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可以看出,英美文官制度改革,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故C项正确。D.题干没有体现“执政党的领导能力”,所以更谈不上“大大削弱”,故D错误。故选C。15D【解答】A.垄断资产阶级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题干没有涉及垄断资本对政治的影响,故不选A。B.题干反映的是选官制度的变化,与经济秩序的建立无关,故不选B。C.题干所述文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题干不能反映,故不选C。D.题干所述文官是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取,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进一步削弱贵族势力,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故D正确。故选D。16.【答案】C【解答】A.题干体现的是通过考试选举,不是民主自由选举,故A错误。B.“全面学习”表述太绝对,故B错误。C.由题干“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可以看出,英美文官制度改革,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故C项正确。D.题干没有体现“执政党的领导能力”,所以更谈不上“大大削弱”,故D错误。故选C。17.【答案】C【解答】A.中立政治态度官员不是依靠政党的力量而是依靠自身素质入职,属于精英分子,题干体现的是美国精英政治的影响正日益增强,而不是削弱,故A错误。B.中立政治态度官员的增多不会影响两党之间的矛盾变化,故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可知,这体现了在美国“两官分途”形式下公共行政的稳定性,故C正确。D.题干没有体现联邦政府行政权力的加强,故D错误。?故选C。18.【答案】D【解答】D.根据题干“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因而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可知,西方的文官制度有利于政治秩序的稳定,保证了资产阶级统治连贯性,故D正确。ABC.这三项说法都过于绝对,且题干信息均无法体现,故ABC错误。???????故选D。19.【答案】B【解答】①②③政党制度下,政府官员包括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与内阁执政的政党共进退,事务官负责政府日常事务,不受政党利益的影响,长期任职。故①②③正确。④忠诚政党,终身任职不符合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故排除④。???????故选B。20.【答案】D【解答】A.题干主要反映出美国通过《文官制度条例》,避免了文官的党派化,党派的矛盾激化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错误。B.独立战争后,特别是1787年宪法颁布以后美国实现了法治,故B错误。C.“政党分赃制”导致美国政府官员党派化严重,而非政府腐败,故C错误。D.实行文官制度后,政府官员不再与政党有关联,国会中的党派之争不会影响政府的运作,这是对分权制衡体系的完善,故D正确。故选D。21.【答案】(1)封建恩赐官职制——资产阶级政党分肥制度——文官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择优录取官员,增强了政治平等性;文官的专业化和稳定性,提高了行政效率。(2)政治中立是英国文官制度的重要原则,因此文官不随执政党或内阁的经常更迭而发生变动;文官任期终身制,只要无过失可工作到退休;文官工作专业性强,可向大臣提供咨询,有时还会有决定性的发言权,影响大臣决策。除履行本届政府的政策方针外,还一定程度上可保持前任政府方针政策的继续执行。三大因素保证了文官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有效克服因内阁更迭或党派轮换带来政府衔接工作中的问题。因此,文官被称为“永不更迭的幕后政府”。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