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血泪代价背后的近代之光课标要求: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880年,他的豪华餐厅被炸毁,当时仅由于半小时之差,使他幸免于难;1879年又有人要炸他的专列,但炸弹未爆;他差点未能逃脱1866年的那次暗杀;1873年,有人向他开了五枪; 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街头被投掷的炸弹炸死。他呼喊:是什么使这些无耻之徒反对我呢?为什么他们像追猎野兽一样追捕我呢?合作探究一:根据材料和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是什么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要刺杀他呢?(2)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并遇刺,得到哪些启示?一、改革之血泪代价———沙皇遇刺政治上:仍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受双重压迫,生活仍贫困,反抗不断平民知识分子:形成民粹派,主张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2)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经济上:农奴制残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刺杀亚历山大二世一、改革之血泪代价———沙皇遇刺1.背景:一、改革之血泪代价———沙皇遇刺2.启示:(1)推行改革,会有阻力,会有牺牲。但血泪代价背后也焕发出进步的近代之光。(2)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3)改革的成败不能因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衡量,而是应该看它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概念解读——近代化 近代化是指从传统的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宗法社会逐渐向商品经济发达的现代工业法制社会转型的过程。具体来说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经济领域:工业化、全球化 政治结构:民主化、法制化 社会结构:城市化、都市化 思想观念:理性化、科学化 俄国的近代化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转型,启动于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材料一: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使俄国由封建生产方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占据统治地位。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解放了的农民除了从事农业生产以外,还要经营手工业或商业,这样既有利于活跃城乡的经济生活,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第二,随着商品经济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农村中阶级分化加剧,致富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逐渐增多,于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发展起来,俄国资产阶级队伍扩大了。第三,大工厂迅速取代了手工工场,成为俄国经济生活的主旋律。大工厂应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1.请根据教材第一目并结合以下材料归纳: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表现及原因。二、改革之血泪之光———开启俄国的近代化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时间企业数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1874200051937材料三: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1、 经济近代化的表现: (1)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农业主要成分;原因:①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结构的更新。 ②农村社会分化加剧(农民、富农、地主) (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明显加快。原因:①增加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市场②政府扶植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政策(1)总体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和西欧;(2)对外国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3)发展很不平衡。◆局限:二、改革之血泪之光———开启俄国的近代化领域 近代化内容 评价 政治体制 司法制度 军事 教育 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了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有财产限制;实权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里废除了等级审判制度,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鼓励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促进军队的近代化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推动教育近代化2.合作探究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二目完成下表(特点:缓慢)归纳总结: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经济近代化: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政治近代化: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 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机构。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俄国的改革三、改革之血泪同行———改革并非唯一途径材料一:俄国农奴制历经5个世纪之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虽推行改革将其废除,但仍然保留了大量残余,也未改变俄国腐朽的专制统治。俄国继续革命在所难免。合作探究三: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说“俄国继续革命在所难免”?“革命”给俄国社会带来什么重大改变?(1)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既未改变专制统治,也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严重动摇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材料二: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英法通过革命,美国通过独立战争的途径较早地走上近代化道路德、意通过统一战争,日本通过改革的途径走上近代化。中国:改革与革命并举的近代化道路三、改革之血泪同行———改革并非唯一途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世界其他各国是通过怎样的独一无二的方式开启近代化进程的?小结1861年改革经济近代化政治近代化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社会矛盾激化开启革命在所难免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得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巩固练习(1)英国、法国。理解: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中俄农奴制改革之比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6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废除奴隶制度的法令共包括一系列文件……它的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做牲畜和器物任意买卖和交换,但地主对农民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二、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三、关于赎取份地手续。……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金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四、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管理组织。为了管理改革后的农民,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1)据材料一,指出改革后俄国农奴的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宁为什么说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论证。(1)获得人身自由,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地主对农民仍有一些限制,地主趁机割去农民最好的土地,农民必须负担义务,农民必须支付高额赎金,利用旧的村社组织对农民进行管理。材料二 1959年9月21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决定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一律没收,分配给农奴和奴隶;对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由国家出钱赎买后,分配给农奴和奴隶。 ——梁俊艳、张云《中国西藏与欧美主要国家废除农奴制(奴隶制)比较》材料三 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昔日的农奴和奴隶破天荒第一次获得当家作主的权利。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成功召开,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出席大会的301名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0%以上,藏族代表中绝大多数是翻身的农奴和奴隶。 ——《热地:我亲身经历了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2)据材料二、三,指出西藏废除农奴制后,农奴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就上述材料,说明这两次改革性质的不同。(2)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奴无偿获得土地;政治上获得真正的自由并拥有民主权利,成为国家的主人。(3)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性质;俄国: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