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选择题1.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这番话的真实意图是( )A.应该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B.对儒家思想应该批判地继承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D.强调理想、主张人性的解放2.“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3.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喜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揭露正统理学家的虚伪和欺诈C.要求破除对于孔子思想的迷信D.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4.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认为当时社会弊病丛生的根源在于( )A.程朱理学已经不适合时宜B.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C.商品经济的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的执行5.黄宗羲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他( )A.率家乡子弟参加抗清斗争B.揭露和批判君主专制制度C.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D.积极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潮6.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而韩非子则主张君主专制。依据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列评价中正确的是( )A.都有利于封建统治B.都具有民主色彩C.都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前者进步,后者落后7.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8.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提倡君民平等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D.反对君主集权的专制制度9.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认为历史运动是“势之必然”。这说明他( )A.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极力主张“循天下之公”C.反对帝王以天下为私产D.强烈要求改革法制之弊10.“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11.明末李贽提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C.抨击腐朽统治D.反对权威崇拜12.下列观点中属于明代李贽的观点的是()A.“天下为主,君为客”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D.“工商皆本”“经世致用”1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这种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条件有()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③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④西学东渐的影响⑤抗清斗争实践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14.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提倡男女平等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仍然严重④有性别歧视的思想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5.“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日知录》中的这段文字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魏晋玄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16.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17.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以下解释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的危害甚于焚书坑儒B.顾炎武强烈抨击八股取士制度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C.顾炎武对八股取士制度带有偏见D.明朝后期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18.梁启超在评价我国古代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著作应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李贽的《焚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19.(2014福建)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20.(2013全国新课标)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二.材料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 太史公自序》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 董仲舒传》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请回答: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2分)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材料四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BDBB6-10CBDAA11-15DCCCD16-20BBDCC二.材料题⑴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⑵“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⑶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⑷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主张限制君主权力。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⑸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