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上海市静安区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0·静安模拟)“从(二里头遗址)新发现中,人们几乎可以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的上述言论( )A.否认了夏王朝的存在B.证实了夏王朝的存在C.揭示了二里头文化与中国国家起源的关系D.揭示了原始农耕与文明起源的关系【答案】C【知识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里头文化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而材料“从(二里头遗址)新发现中,人们几乎可以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即指二里头遗址揭示中国国家起源的问题,C正确;A错误,与史实不相符;B错误,说法过于绝对,目前学术界并不能证实夏王朝的存在;D错误,与史实不相符;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历史和历史重现,答题关键在于 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2020·静安模拟)商朝的历史之所以被认为是“信史”主要是因为( )A.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 B.甲骨文发现并识读C.《史记》的明确记载 D.神话传说得到验证【答案】B【知识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所谓“信史”,是指有藉可查的历史。而商朝之所以被称为“信史”是因为甲骨文的发现并识读。B正确;A错误,无法看出“有藉可查”;C、D错误,神话传说和后代的史书记载不属于一手史料;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历史和历史重现,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把握“信史”的含义即可回答问题,涉及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3.(2020·静安模拟)“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从语意判断,该史料最可能出自( )A.《魏书》 B.《隋书》 C.《汉书》 D.《晋书》【答案】A【知识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解析】【分析】根据“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可知: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主张年轻的朝臣应废除鲜卑语,学习汉语,否则“当加降黜”,即降罪罢黜。属于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应出自《魏书》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根据“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判断出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即可回答问题。4.(2020·静安模拟)“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 唐初始有此名,初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材料中的“此”指的是( )A.枢密院 B.宣政院 C.理藩院 D.政事堂【答案】D【知识点】唐朝的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北宋 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故材料中“此”指政事堂,D正确;ABC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唐宋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基础知识。5.(2020·静安模拟)诗句“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唯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中 “榷场”作为互市场所主要存在于( )A. 西周和东周时期 B.西汉和东汉时期C. 西晋和东晋时期 D.北宋和南宋时期【答案】D【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榷场是宋辽金元各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宋初同南唐通市,在汉阳、郸口等地设置榷署。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二年 (公元977年) 后在镇、易、雄、霸等州设榷务同辽贸易,辽也在南疆设榷场同宋贸易。南宋与金在边境设立榷场,贸易比较发达。元灭宋前,双方也于边境设榷场贸易。所以“榷场”主要存在于两宋时期,D正确;ABC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榷场”是宋辽金元各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榷场贸易的兴衰与国家商税收入相联系6.(2020·静安模拟)李约瑟称“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其中的公元3世纪就“令西方望尘莫及的”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火铳 D.旱罗盘【答案】A【知识点】两汉的科技成就【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其时间大致为105年,与材料中时间相差不大,A正确;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时期,火铳出现于元明时期,旱罗盘盛行于12世纪,都与材料时间不相符,因此BCD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汉代科技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领先世界。7.(2020·静安模拟)清代的金瓶掣签制度,主要适用于( )A.蒙古 B.西藏 C.新疆 D.台湾【答案】B【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奠定与地方治理【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瓶掣签制度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是清王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式设立的制度。所以主要适用于西藏,B正确;A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朝的宗教民族政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清朝乾隆时期确立了金瓶掣签制度,主要针对西藏地区。8.(2020·静安模拟)西欧中世纪末期常常被称为“‘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时代”。这里的“‘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分别是指( )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B.启蒙运动和殖民扩张C.启蒙运动和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答案】A【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西欧中世纪末期”,“人”被发现是指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并非以“神”为中心,重视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即文艺复兴运动;而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国与世隔绝的状态,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世界各大洲之间也有了联系,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都能买到,所以新航路的开辟也被称为“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故答案为AB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结合材料时间及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内容即可判断。9.(2020·静安模拟)如图为学生笔记。笔记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圈地运动 B.美国“宅地法”C.俄国1861年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答案】C【知识点】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但是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农民在改革后仍然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所以并不彻底。与材料相符合,C正确;AB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俄国1861年改革虽然不彻底,但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0.(2020·静安模拟)“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从内容判断,上述材料出自(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答案】D【知识点】美国内战【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的时间“1863年元月1日起”及内容分析可知:该材料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相吻合,D正确;A错误, 《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10月,与材料时间不相符;B错误,《独立宣言》于1776年7月4日由大陆会议出席代表共同签署;C错误,《人权宣言》颁布于1789年8月26日;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的南北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一份由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张所有美利坚联邦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豁免的对象未包含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11.(2020·静安模拟)“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材料中“铁和血”“煤和铁”分别喻意( )A.武力手段、工业基础 B.暴力战争、国家垄断C.强权政治、商品经济 D.专制统治、自由竞争【答案】A【知识点】意大利、德意志的统一【解析】【分析】跟据所学知识可知: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主张武力统一德国。而“煤和铁”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煤和铁”强调德意志的工业革命是推动德国走向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的物质基础。故答案为AB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德意志的统一,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结合德意志统一的背景可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即可。12.(2020·静安模拟)日本明治维新通常被视为一场改革,但也有人说它是一次革命。说它是革命的主要依据是( )A.爆发了武装倒幕运动,事实上出现了统治权力的转移B.日本经济发展,成为亚洲首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C.推动了社会进步,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发展工商业,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体制【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 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可以说“明治维新”是改革,但“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因此也可以被认为是一场革命,A正确;BCD无法说明“明治维新”是一场革命,因此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治维新”的性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13.(2020·静安模拟)南京,常常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这里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爆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南京条约》签订、南京国民政府覆灭C.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D.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国民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答案】B【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北平和谈与渡江战役【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署《南京条约》,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结束(新政协召开标志完全结束)。所以,南京就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故答案为BA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把握。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结束即可。14.(2020·静安模拟)“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美国汉学家芮玛丽上述评价中的 “非凡努力”当指( )A.清末新政 B.维新运动 C. 太平天国 D.洋务运动【答案】D【知识点】洋务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可知:这些人物的努力延续了清王朝的统治,根据“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判断,该事件是洋务运动,故D正确;A与材料的时间不相符;B错误,维新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相符,也没有延续清王朝的统治;C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进行的自救运动。15.(2020·静安模拟)“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作为条约条款,上述内容当出自( )A.《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答案】C【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该条款终止中国与朝鲜是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出自《马关条约》,说明日本想独占朝鲜的意图并为其奠定基础,C正确;ABD与材料的内容不相关,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马关条约》终止了中国与朝鲜的附属国关系,为日本独占朝鲜奠基。16.(2020·静安模拟)美国总统麦金莱(W.Mckinley)在1898年年终的国情咨文中担保: “采取与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相适合的一切手段,维护我们在那一地区(中国)的巨大利益”。与这一担保一致,美国推出了( )A.“门户开放” B.“十四点建议”C.绥靖政策 D.“扶蒋反共”【答案】A【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5%征收关税; 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 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这与材料时间及内容相吻合,A正确;十四点原则是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B;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以1944年10月25日魏德迈继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驻美军总司令和11月30日赫尔利继任美国驻华大使为标志,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确定了扶蒋反共的方向,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结合材料时间即可回答问题。17.(2020·静安模拟)明确揭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答案】B【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所以B正确;A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共二大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提出了中国革命两步走的纲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8.(2020·静安模拟)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不仅是因为中国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与指挥,而且还在境外协助盟军作战。中国军队协助盟军作战的最主要境外地是( )A.苏联 B.越南 C.印度 D. 缅甸【答案】D【知识点】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于1941年12月编成,并于1942年3月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因此缅甸是中国军队协助盟军作战的最主要境外地,D正确;ABC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的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中国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同时还参与入缅作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2020·静安模拟)英国“脱欧”近年来闹得纷纷扬扬。受英国“脱欧”影响最大的是( )A.经济全球化 B.世界多极化 C.欧元国际化 D.西欧一体化【答案】D【知识点】经济全球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脱欧”指的是脱离“欧盟”,而“欧盟”是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所以英国“脱欧”影响西欧的一体化进程,D正确;A、B、C错误,并不是英国“脱欧”产生的影响,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区域集团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脱欧”反映了区域集团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20.(2020·静安模拟)我国一位核心领导人曾风趣地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领导人所说的“非洲兄弟”把我国“抬”进了(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答案】B【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解析】【分析】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两阿”提案获胜,中国重返联合国.毛泽东高兴地评价重返联合国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B正确;A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得益于非洲国家的支持。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21.(2020·静安模拟)丝路风雨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路——穆涛:《丝绸之路是世界观》,载《文汇读书周报》,2017年7月3日(1)结合汉、唐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一条“中国融入世界”之路。(2)历史上,丝绸之路虽多次受阻,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通畅。以唐代为例,简要概述丝绸之路保持畅通的原因。(3)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地位有所下降,简析其下降原因。【答案】(1)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和思想文化向西传播,西方的物品(可以回答具体的农作物品种)以及艺术、科技、历算、宗教向中国传播。借助丝绸之路以及东西方交流的枢纽长安,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广泛的交流。(2)畅通原因:中原国力强盛;西域少数民族势力相对式微;统治者重视;人民生活文化需要。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唐朝的对外开放(3)中国的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封闭;海上贸易的优势逐渐显现。奥斯曼帝国的阻碍以及新航路的开辟【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发展历程【解析】【分析】(1)本题侧重于考查丝绸之路的作用,答题关键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根据所学知识可从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方贸易的发展及丝绸之路推动中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和思想文化向西传播,西方的物品(可以回答具体的农作物品种)以及艺术、科技、历算、宗教向中国传播。借助丝绸之路以及东西方交流的枢纽长安,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广泛的交流。(2)本题侧重于考查唐朝丝绸之路畅通的原因,答题关键在于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方面的把握。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唐朝国力强盛,加强对西域控制、对外贸易繁荣、唐朝兼容并包、开放的政策及西域各国与唐朝巨大的实力差异角度 进行分析;(3)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可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国内: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中西方贸易的发展;国际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阻碍传统商路及新航路的开辟,促使海上贸易繁荣。故答案为:(1)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和思想文化向西传播,西方的物品(可以回答具体的农作物品种)以及艺术、科技、历算、宗教向中国传播。借助丝绸之路以及东西方交流的枢纽长安,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广泛的交流。(2)畅通原因:中原国力强盛;西域少数民族势力相对式微;统治者重视;人民生活文化需要。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唐朝的对外开放(3)中国的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封闭;海上贸易的优势逐渐显现。奥斯曼帝国的阻碍以及新航路的开辟【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丝绸之路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汉朝开通丝绸之路,唐宋时期丝绸之路繁荣,明清时期丝绸之路衰败,这与当时的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密切相关。22.(2020·静安模拟)思想启蒙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为辛亥革命补上理念一课。虽然人们把“启蒙运动”的桂冠赠与了它,但它与欧洲启蒙运动,无论是思想谱系还是前因后果,都有着完全不同的DNA,无法相提并论。中国新文化运动,肇远因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以民族主义为前提,以救亡为己任。所以当我们追溯那段历史时,不难发现,亡国灭种的阴影,一直盘桓在知识分子的心头,也成了新文化运动一个转贯穿始终的主要话题。——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1)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肇远因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2)既然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无论是思想谱系还是前因后果,都有着完全不同的DNA”,为何它还会赢得“启蒙运动”的桂冠?(3)你是否同意“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为辛亥革命补上理念一课”?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民族危机因鸦片战争而凸显,因甲午战争而激化。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中国在民族危机之下学习西方的器物和制度,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学习思想文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腐朽统治,但没有动摇封建专制制度的文化、思想基础。(2)与启蒙运动一样,新文化运动批判了现行的封建专制制度,传播了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促成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为后续的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所以,它同样具有思想启蒙的性质。(3)同意;辛亥革命后建立起中华民国,但民主意识并未深入人心,专制残余死灰复燃,导致帝制卷土重来。而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作为(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启蒙运动【解析】【分析】(1)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根源在于民族文集的加剧,而民族危机产生于鸦片战争中,甲午战后大大加深;另外从向西方学习的程度角度进行分析可知: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及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像西方的学习停留在器物和制度层面,没有动摇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而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文化,彻底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2)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文化运动促进饿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所以依然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观点,同意材料观点可从辛亥革命没有动摇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而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角度进行回答。如答不同意,也可适当赋分,因为毕竟是从制度走向文化,本质上可以说是不同的追求故答案为:(1)民族危机因鸦片战争而凸显,因甲午战争而激化。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中国在民族危机之下学习西方的器物和制度,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学习思想文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腐朽统治,但没有动摇封建专制制度的文化、思想基础。(2)与启蒙运动一样,新文化运动批判了现行的封建专制制度,传播了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促成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为后续的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所以,它同样具有思想启蒙的性质。(3)同意;辛亥革命后建立起中华民国,但民主意识并未深入人心,专制残余死灰复燃,导致帝制卷土重来。而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作为(提供)系统的理论【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难度适中,注意分析材料即可回答问题。23.(2020·静安模拟)双元革命材料一:18世纪下半叶,欧洲爆发了两场影响深远的革命,进一步推动了欧洲乃至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这两场革命分别是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1789爆发的法国大革命。这两场革命的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却都摧毁了各自国家原有的社会秩序。同时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巨大的扩散效应,后来波及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所有近代国家几乎都是18世纪双元革命的产物。其一,工业革命奠定了工业化的经济体制,它塑造了一种崇尚效率与数量的文化;其二就是法国大革命所塑造出的现代民主制。前者在资本主义不断追求经济成长与全球扩张的带动下,创造了具有无限潜力的生产制度;后者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公共制度的主要模型。——改写自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1789—1848》材料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革命的年代:1789—1848》封面(1)霍氏所说的“革命的年代”为何始以1789年,终以1848年?(2)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革命的年代:1789—1848》封面上配上“一场世界革命从英国和法国这对孪生火山口向外喷发”意在表达怎样的信息?(3)对霍氏所言“双元革命”的历史影响,你怎么看 【答案】(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新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2)旨在强调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工业革命影响了世界经济、文化,导致世界格局的变化,法国大革命则深刻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公共制度(3)略【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解析】【分析】(1)本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结合1789年、1848年时间明显可以判定原因为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新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革命指工业革命,法国革命指法国大革命,“一场世界革命从英国和法国这对孪生火山口向外喷发”强调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的巨大影响力。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最终导致世界格局的变化;法国大革命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也可以表达对作者观点的赞同与否,自圆其说即可。故答案为:(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新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2)旨在强调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工业革命影响了世界经济、文化,导致世界格局的变化,法国大革命则深刻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公共制度(3)略【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题目简单。1 / 1上海市静安区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0·静安模拟)“从(二里头遗址)新发现中,人们几乎可以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的上述言论( )A.否认了夏王朝的存在B.证实了夏王朝的存在C.揭示了二里头文化与中国国家起源的关系D.揭示了原始农耕与文明起源的关系2.(2020·静安模拟)商朝的历史之所以被认为是“信史”主要是因为( )A.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 B.甲骨文发现并识读C.《史记》的明确记载 D.神话传说得到验证3.(2020·静安模拟)“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从语意判断,该史料最可能出自( )A.《魏书》 B.《隋书》 C.《汉书》 D.《晋书》4.(2020·静安模拟)“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 唐初始有此名,初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材料中的“此”指的是( )A.枢密院 B.宣政院 C.理藩院 D.政事堂5.(2020·静安模拟)诗句“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唯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中 “榷场”作为互市场所主要存在于( )A. 西周和东周时期 B.西汉和东汉时期C. 西晋和东晋时期 D.北宋和南宋时期6.(2020·静安模拟)李约瑟称“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其中的公元3世纪就“令西方望尘莫及的”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火铳 D.旱罗盘7.(2020·静安模拟)清代的金瓶掣签制度,主要适用于( )A.蒙古 B.西藏 C.新疆 D.台湾8.(2020·静安模拟)西欧中世纪末期常常被称为“‘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时代”。这里的“‘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分别是指( )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B.启蒙运动和殖民扩张C.启蒙运动和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9.(2020·静安模拟)如图为学生笔记。笔记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圈地运动 B.美国“宅地法”C.俄国1861年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10.(2020·静安模拟)“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从内容判断,上述材料出自(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1.(2020·静安模拟)“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材料中“铁和血”“煤和铁”分别喻意( )A.武力手段、工业基础 B.暴力战争、国家垄断C.强权政治、商品经济 D.专制统治、自由竞争12.(2020·静安模拟)日本明治维新通常被视为一场改革,但也有人说它是一次革命。说它是革命的主要依据是( )A.爆发了武装倒幕运动,事实上出现了统治权力的转移B.日本经济发展,成为亚洲首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C.推动了社会进步,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发展工商业,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体制13.(2020·静安模拟)南京,常常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这里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爆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南京条约》签订、南京国民政府覆灭C.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D.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国民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14.(2020·静安模拟)“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美国汉学家芮玛丽上述评价中的 “非凡努力”当指( )A.清末新政 B.维新运动 C. 太平天国 D.洋务运动15.(2020·静安模拟)“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作为条约条款,上述内容当出自( )A.《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6.(2020·静安模拟)美国总统麦金莱(W.Mckinley)在1898年年终的国情咨文中担保: “采取与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相适合的一切手段,维护我们在那一地区(中国)的巨大利益”。与这一担保一致,美国推出了( )A.“门户开放” B.“十四点建议”C.绥靖政策 D.“扶蒋反共”17.(2020·静安模拟)明确揭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18.(2020·静安模拟)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不仅是因为中国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与指挥,而且还在境外协助盟军作战。中国军队协助盟军作战的最主要境外地是( )A.苏联 B.越南 C.印度 D. 缅甸19.(2020·静安模拟)英国“脱欧”近年来闹得纷纷扬扬。受英国“脱欧”影响最大的是( )A.经济全球化 B.世界多极化 C.欧元国际化 D.西欧一体化20.(2020·静安模拟)我国一位核心领导人曾风趣地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领导人所说的“非洲兄弟”把我国“抬”进了(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21.(2020·静安模拟)丝路风雨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路——穆涛:《丝绸之路是世界观》,载《文汇读书周报》,2017年7月3日(1)结合汉、唐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一条“中国融入世界”之路。(2)历史上,丝绸之路虽多次受阻,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通畅。以唐代为例,简要概述丝绸之路保持畅通的原因。(3)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地位有所下降,简析其下降原因。22.(2020·静安模拟)思想启蒙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为辛亥革命补上理念一课。虽然人们把“启蒙运动”的桂冠赠与了它,但它与欧洲启蒙运动,无论是思想谱系还是前因后果,都有着完全不同的DNA,无法相提并论。中国新文化运动,肇远因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以民族主义为前提,以救亡为己任。所以当我们追溯那段历史时,不难发现,亡国灭种的阴影,一直盘桓在知识分子的心头,也成了新文化运动一个转贯穿始终的主要话题。——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1)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肇远因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2)既然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无论是思想谱系还是前因后果,都有着完全不同的DNA”,为何它还会赢得“启蒙运动”的桂冠?(3)你是否同意“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为辛亥革命补上理念一课”?简要说明理由。23.(2020·静安模拟)双元革命材料一:18世纪下半叶,欧洲爆发了两场影响深远的革命,进一步推动了欧洲乃至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这两场革命分别是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1789爆发的法国大革命。这两场革命的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却都摧毁了各自国家原有的社会秩序。同时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巨大的扩散效应,后来波及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所有近代国家几乎都是18世纪双元革命的产物。其一,工业革命奠定了工业化的经济体制,它塑造了一种崇尚效率与数量的文化;其二就是法国大革命所塑造出的现代民主制。前者在资本主义不断追求经济成长与全球扩张的带动下,创造了具有无限潜力的生产制度;后者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公共制度的主要模型。——改写自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1789—1848》材料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革命的年代:1789—1848》封面(1)霍氏所说的“革命的年代”为何始以1789年,终以1848年?(2)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革命的年代:1789—1848》封面上配上“一场世界革命从英国和法国这对孪生火山口向外喷发”意在表达怎样的信息?(3)对霍氏所言“双元革命”的历史影响,你怎么看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里头文化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而材料“从(二里头遗址)新发现中,人们几乎可以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即指二里头遗址揭示中国国家起源的问题,C正确;A错误,与史实不相符;B错误,说法过于绝对,目前学术界并不能证实夏王朝的存在;D错误,与史实不相符;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历史和历史重现,答题关键在于 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答案】B【知识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所谓“信史”,是指有藉可查的历史。而商朝之所以被称为“信史”是因为甲骨文的发现并识读。B正确;A错误,无法看出“有藉可查”;C、D错误,神话传说和后代的史书记载不属于一手史料;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历史和历史重现,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把握“信史”的含义即可回答问题,涉及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3.【答案】A【知识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解析】【分析】根据“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可知: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主张年轻的朝臣应废除鲜卑语,学习汉语,否则“当加降黜”,即降罪罢黜。属于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应出自《魏书》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根据“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判断出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即可回答问题。4.【答案】D【知识点】唐朝的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北宋 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故材料中“此”指政事堂,D正确;ABC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唐宋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基础知识。5.【答案】D【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榷场是宋辽金元各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宋初同南唐通市,在汉阳、郸口等地设置榷署。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二年 (公元977年) 后在镇、易、雄、霸等州设榷务同辽贸易,辽也在南疆设榷场同宋贸易。南宋与金在边境设立榷场,贸易比较发达。元灭宋前,双方也于边境设榷场贸易。所以“榷场”主要存在于两宋时期,D正确;ABC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榷场”是宋辽金元各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榷场贸易的兴衰与国家商税收入相联系6.【答案】A【知识点】两汉的科技成就【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其时间大致为105年,与材料中时间相差不大,A正确;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时期,火铳出现于元明时期,旱罗盘盛行于12世纪,都与材料时间不相符,因此BCD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汉代科技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领先世界。7.【答案】B【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奠定与地方治理【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瓶掣签制度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是清王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式设立的制度。所以主要适用于西藏,B正确;A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朝的宗教民族政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清朝乾隆时期确立了金瓶掣签制度,主要针对西藏地区。8.【答案】A【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西欧中世纪末期”,“人”被发现是指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并非以“神”为中心,重视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即文艺复兴运动;而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国与世隔绝的状态,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世界各大洲之间也有了联系,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都能买到,所以新航路的开辟也被称为“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故答案为AB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结合材料时间及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内容即可判断。9.【答案】C【知识点】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但是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农民在改革后仍然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所以并不彻底。与材料相符合,C正确;AB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俄国1861年改革虽然不彻底,但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0.【答案】D【知识点】美国内战【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的时间“1863年元月1日起”及内容分析可知:该材料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相吻合,D正确;A错误, 《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10月,与材料时间不相符;B错误,《独立宣言》于1776年7月4日由大陆会议出席代表共同签署;C错误,《人权宣言》颁布于1789年8月26日;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的南北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一份由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张所有美利坚联邦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豁免的对象未包含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11.【答案】A【知识点】意大利、德意志的统一【解析】【分析】跟据所学知识可知: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主张武力统一德国。而“煤和铁”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煤和铁”强调德意志的工业革命是推动德国走向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的物质基础。故答案为AB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德意志的统一,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结合德意志统一的背景可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即可。12.【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 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可以说“明治维新”是改革,但“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因此也可以被认为是一场革命,A正确;BCD无法说明“明治维新”是一场革命,因此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治维新”的性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13.【答案】B【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北平和谈与渡江战役【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署《南京条约》,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结束(新政协召开标志完全结束)。所以,南京就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故答案为BA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把握。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结束即可。14.【答案】D【知识点】洋务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可知:这些人物的努力延续了清王朝的统治,根据“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判断,该事件是洋务运动,故D正确;A与材料的时间不相符;B错误,维新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相符,也没有延续清王朝的统治;C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进行的自救运动。15.【答案】C【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该条款终止中国与朝鲜是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出自《马关条约》,说明日本想独占朝鲜的意图并为其奠定基础,C正确;ABD与材料的内容不相关,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马关条约》终止了中国与朝鲜的附属国关系,为日本独占朝鲜奠基。16.【答案】A【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5%征收关税; 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 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这与材料时间及内容相吻合,A正确;十四点原则是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B;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以1944年10月25日魏德迈继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驻美军总司令和11月30日赫尔利继任美国驻华大使为标志,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确定了扶蒋反共的方向,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结合材料时间即可回答问题。17.【答案】B【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所以B正确;A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共二大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提出了中国革命两步走的纲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8.【答案】D【知识点】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于1941年12月编成,并于1942年3月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因此缅甸是中国军队协助盟军作战的最主要境外地,D正确;ABC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的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中国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同时还参与入缅作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答案】D【知识点】经济全球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脱欧”指的是脱离“欧盟”,而“欧盟”是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所以英国“脱欧”影响西欧的一体化进程,D正确;A、B、C错误,并不是英国“脱欧”产生的影响,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区域集团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脱欧”反映了区域集团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20.【答案】B【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解析】【分析】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两阿”提案获胜,中国重返联合国.毛泽东高兴地评价重返联合国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B正确;A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得益于非洲国家的支持。21.【答案】(1)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和思想文化向西传播,西方的物品(可以回答具体的农作物品种)以及艺术、科技、历算、宗教向中国传播。借助丝绸之路以及东西方交流的枢纽长安,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广泛的交流。(2)畅通原因:中原国力强盛;西域少数民族势力相对式微;统治者重视;人民生活文化需要。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唐朝的对外开放(3)中国的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封闭;海上贸易的优势逐渐显现。奥斯曼帝国的阻碍以及新航路的开辟【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发展历程【解析】【分析】(1)本题侧重于考查丝绸之路的作用,答题关键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根据所学知识可从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方贸易的发展及丝绸之路推动中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和思想文化向西传播,西方的物品(可以回答具体的农作物品种)以及艺术、科技、历算、宗教向中国传播。借助丝绸之路以及东西方交流的枢纽长安,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广泛的交流。(2)本题侧重于考查唐朝丝绸之路畅通的原因,答题关键在于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方面的把握。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唐朝国力强盛,加强对西域控制、对外贸易繁荣、唐朝兼容并包、开放的政策及西域各国与唐朝巨大的实力差异角度 进行分析;(3)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可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国内: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中西方贸易的发展;国际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阻碍传统商路及新航路的开辟,促使海上贸易繁荣。故答案为:(1)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和思想文化向西传播,西方的物品(可以回答具体的农作物品种)以及艺术、科技、历算、宗教向中国传播。借助丝绸之路以及东西方交流的枢纽长安,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广泛的交流。(2)畅通原因:中原国力强盛;西域少数民族势力相对式微;统治者重视;人民生活文化需要。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唐朝的对外开放(3)中国的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封闭;海上贸易的优势逐渐显现。奥斯曼帝国的阻碍以及新航路的开辟【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丝绸之路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汉朝开通丝绸之路,唐宋时期丝绸之路繁荣,明清时期丝绸之路衰败,这与当时的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密切相关。22.【答案】(1)民族危机因鸦片战争而凸显,因甲午战争而激化。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中国在民族危机之下学习西方的器物和制度,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学习思想文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腐朽统治,但没有动摇封建专制制度的文化、思想基础。(2)与启蒙运动一样,新文化运动批判了现行的封建专制制度,传播了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促成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为后续的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所以,它同样具有思想启蒙的性质。(3)同意;辛亥革命后建立起中华民国,但民主意识并未深入人心,专制残余死灰复燃,导致帝制卷土重来。而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作为(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启蒙运动【解析】【分析】(1)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根源在于民族文集的加剧,而民族危机产生于鸦片战争中,甲午战后大大加深;另外从向西方学习的程度角度进行分析可知: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及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像西方的学习停留在器物和制度层面,没有动摇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而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文化,彻底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2)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文化运动促进饿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所以依然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观点,同意材料观点可从辛亥革命没有动摇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而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角度进行回答。如答不同意,也可适当赋分,因为毕竟是从制度走向文化,本质上可以说是不同的追求故答案为:(1)民族危机因鸦片战争而凸显,因甲午战争而激化。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中国在民族危机之下学习西方的器物和制度,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学习思想文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腐朽统治,但没有动摇封建专制制度的文化、思想基础。(2)与启蒙运动一样,新文化运动批判了现行的封建专制制度,传播了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促成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为后续的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所以,它同样具有思想启蒙的性质。(3)同意;辛亥革命后建立起中华民国,但民主意识并未深入人心,专制残余死灰复燃,导致帝制卷土重来。而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作为(提供)系统的理论【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难度适中,注意分析材料即可回答问题。23.【答案】(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新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2)旨在强调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工业革命影响了世界经济、文化,导致世界格局的变化,法国大革命则深刻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公共制度(3)略【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解析】【分析】(1)本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结合1789年、1848年时间明显可以判定原因为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新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革命指工业革命,法国革命指法国大革命,“一场世界革命从英国和法国这对孪生火山口向外喷发”强调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的巨大影响力。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最终导致世界格局的变化;法国大革命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也可以表达对作者观点的赞同与否,自圆其说即可。故答案为:(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新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2)旨在强调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工业革命影响了世界经济、文化,导致世界格局的变化,法国大革命则深刻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公共制度(3)略【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题目简单。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上海市静安区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学生版).docx 上海市静安区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