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秦朝(形成)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宋朝(加强)元(新发展)秦朝(形成)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宋朝(加强)元(新发展)明清(顶峰)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都察院的御史掌监察。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明初政治制度新知探究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废除宰相制度一、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胡惟庸 胡惟庸,安徽定远人,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宰相。随着权势的不断扩大,胡惟庸日益嚣张跋扈,擅自决定官员的升降,而且呈给皇帝的奏章要经过他的审查,凡对他不利,一律不予上呈。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他处死。相权过大,威胁皇权(1)原因:(2)措施: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①直接原因:②历史原因:③具体原因:④根本原因: 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明初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2.废行省,设三司新知探究“内阁”应运而生(3)结果:①有利于加强皇权,防止权臣专权,巩固统治。(利)②缺乏制约皇权的机制,易造成君主独裁、太监乱政。(弊)③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洪武十七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 660件,共3 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设置内阁太祖成祖宣宗神宗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OX(时期)侍从顾问顾问,参与机密事务决策票拟权“部权尽归内阁”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阅读史料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探究二 内阁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对君主专制有什么好处?新知探究3、内阁的性质、特点及作用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性质),相当于“顾问+秘书”,并无决策权和行政权(特点),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作用) 。新知探究 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 钱穆《国史大纲》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神宗实录》卷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决策机构(有决策权)内侍机构(无决策权)制度赋权皇帝信任制约皇权不能制约皇帝与大臣商议皇帝决定结论: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相同 职责 不同 性质 权力来源 任免 对皇权作用 明大臣四拜或五拜,清大臣始有三跪九叩之礼。 明大臣可以侍坐,清大臣则奏对无不跪。 明六曹答诏皆称“卿”,清则称“尔”。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三、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初年由满洲贵族组成的商讨和决定军国大事的最高权力机关。 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很大的决策权,它决策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皇权受到很大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帝设立南书房扩大皇权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互相制约集权于帝雍正帝军机处内景隆宗门内军机处外景①雍正年间, 用兵西北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②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根据史料与图片,指出军机处的设置时间、最初目的、最初名字,地点,人选;职能军机处雍正年间、处理西北军务、军需房、隆宗门(皇宫内)、亲臣重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隆宗门内军机处外景根据史料与图片,指出军机处的特点③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发出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 ——赵翼《檐曝杂记·廷寄》特点:简:机构简单,人员少密:地处内廷速:办事效率高 军机处a.最初名称和目的、设置时间、地点、人选b.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承旨遵办c.性质:不是正式机构,但权力很大d.特点:简、速、密 机构简单,人员少办事效率高地处内廷、廷寄军机处的设立表现e.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皇权扩大皇权顶峰皇权受限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相权阻碍皇权废除宰相政事繁忙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皇权设南书房参与机要形成制约设置内阁设军机处跪受笔录集权皇帝明朝清朝进一步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达到顶峰导致近代落后根源阻碍中国社会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延续了近2000年,影响深远。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联系的观点:从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融合、对外关系等角度思考发展的观点:从对当世的影响与后世影响出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积极影响: ① 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 能有效地集中力量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消极影响: 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 ③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前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全面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223)1、一个中心:皇权至上(人治高于法治)2、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3、双重影响:封建社会初期的积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的消极影响。4、三大发展趋势: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权力削弱;皇权加强,相权遭到削弱,直到丞相被废除;政府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1、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2、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D.清朝的军机大臣 3、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票拟与批红 明宣宗时期,开始将部分奏章交到内阁,由阁臣替皇帝拟出处理意见,用小票墨笔书写,贴在各个奏章上面,称为“票拟”。然后呈给皇帝审定,再由皇帝(太监)用朱笔抄写,交付施行,成为“批红”。至明英宗,票拟制度化,成为阁臣的一项专职。批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