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18课 罗斯福新政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材料1:绝望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个美国。一些看不到出路的人甚至从纽约刚刚建成的华盛顿桥上跳了下去。当时,美国和世界各大媒体都不得不用这两个字来形容30年代初的形势,那就是“恐惧”。 ——《大国崛起》解说词 的确,正如前总统柯立芝哀叹的那样“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 而前总统胡佛送给罗斯福政府的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1、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材料2: 1928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胡佛是一位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他在竞选时的口号十分鼓舞人心。他说:“如果我当选,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 然而面对这样一场空前的危机他是如何化解的呢? 信奉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胡佛政府认为,坚持了一百多年的自由市场既然能带来空前的繁荣,那么它也会在自我调节中克服这场危机。然而,胡佛政府的期待落空了,大萧条还在一天天地延续,国家徘徊在动荡的边缘,1700多万人失业,近200万人流浪在全国各地。 ——《大国崛起》解说词2、胡佛反危机的失败材料3:股市的崩溃只是经济大规模衰退的一个信号。随之而来的,是800个银行破产,900万个存款账户消失。人们的生活积蓄在瞬间化为乌有。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国的经济危机使14万家企业倒闭,全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失业。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饥民们排成长队,只为等候免费的面包和一点点汤。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4:富兰克林·罗斯福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笑容和自信为他赢得了大选,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在宣誓就职的那一天,有近十万人冒着严寒来聆听他的演讲。(“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将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我们唯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大国崛起》解说词3、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4、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1、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2、胡佛反危机的失败3、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4、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1、阶段(2个阶段) ⑴第一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和复兴经济 ⑵第二阶段:1936-1939年,着重改革2、内容(3R) 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改革(Reform)⑴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⑵调整农业政策 ⑶复兴工业 ⑷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4个方面)内容具体措施结果与影响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先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通过《紧急银行法》;管制证券业等 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成立农业调整署;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 公布《农业调整法》等 调整农业政策的目的是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 制定包括工资、工时、禁止童工及保障工会谈判集体合同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 稳定了价格;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 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公共工程局等机构。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建成了一批造福后代的重大工程;客观上刺激了生产和消费三、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作用与意义 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如果罗斯福不实行新政,当时的美国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黄安年教授在《罗斯福新政改革》一文中指出:当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就处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当时可供选择的道路只有三条: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非民主手段的法西斯专政或对原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策进行某些改革。 首先,罗斯福上台执政前夕,美国并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观条件。 其次,美国经济更强大,而且具有民主主义传统的美国人民坚决反对法西斯上台。这样,剩下的一条道路就是继续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制度了。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长治久安,必须进行积极的改良。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试图解决危机的罗斯福新政顺乎历史潮流应运而生。 当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确已发展到顶点,它的生产关系已完全成为生产力的桎梏。如果不改变生产关系,垄断资本主义便没有前途。出路就是改变生产关系。(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1、作用(2)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教材【学思之窗】写道:“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其中 “旧”怎样理解?“新运用”又如何解释? “旧秩序”指的是原有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新运用”指的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即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了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罗斯福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进行了深刻改造。一方面扶植垄断资本家并在某些方面有所抑制,另一方面向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作必要的让步,提供就业机会,阻止危机发展,减轻危机影响。实际上就是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来克服危机的影响。 2、实质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特点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社会弱势群体)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出现了不同于传统自由放任政策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把美国的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以“新政”为典型的福利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这种资本主义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用,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的起点。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了民主制度,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自我调整,干预经济的一个成功案例,这种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引起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一系列新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独一无二的综合实力,使美国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企图安排世界秩序却无果而终的尴尬,开始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主导国际秩序,并最终在20世纪后期,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新课小结1、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他们是谁?你同意上面的观点吗?为什么?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问题探究】2、罗斯福新政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