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课时 专题三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 课件-2021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福建专版)(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3课时 专题三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 课件-2021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福建专版)(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第33课时 专题三 列强的侵略与
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
常考专题研究篇
目录
02
福建4年中考聚焦
01
线索梳理
01
线索梳理
线索1 近代列强的侵略
线索2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腐朽封闭所以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01
线索梳理
线索1 近代列强的侵略
时期
阶段特征
影响
鸦片战争到19 世纪60年代
侵略方式: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以发动战争打开中国为主要手段
(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2)经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一、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影响
时期
阶段特征
影响
鸦片战争到19 世纪60年代
国家:英法为首,美俄随后
(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
的新思潮;
(4)外交:国门打开,清王朝
被迫开放
时期
阶段特征
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
侵略方式:政治: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的政治策略;
经济: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文化:宗教侵略、奴化教育
(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
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
高涨;
(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
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
进一步瓦解;
时期
阶段特征
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
国家:除英法等国家外,后期德日意也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
(3)思想:维新思潮和民主共
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巨
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
位;
(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
工具
时期
阶段特征
影响
20 世纪二
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期
(1)侵华方式:从“以华
制华”到独霸中国,
主要国家是美日;
(1)政治:日本侵华扶植
伪政权,中华民族的
危机加深,促成了国
共合作抗日;
时期
阶段特征
影响
20 世纪二
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期
(2)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
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一战
后,美国势力上升,成为与日
本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华盛
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
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列强共
同支配的局面
(2)经济:民族
工业的发展
陷入困境
时期
阶段特征
影响
二战后到朝鲜战争
侵略方式:美国“扶蒋反共”,独霸中国
(1)政治:扶蒋反共,
内战爆发,长期
没有完成统一;
(2)经济:使中国的
民族经济日益萎

国家:美国
二、列强侵华的方式、特点及影响
列强侵华的方式
史实
列强侵华的特点
列强侵华的影响
发动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签订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从内容看:赔款越来越多,开放的通商口岸由沿海向内地推进,列强获得的侵略权益越来越多,清政府最终成为帝国主义国家
统治中国的工具;
从影响看:一次次的侵略战争使中国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侵犯中国主权
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干涉中国内政、
操纵中国政权
控制清政府、操纵北洋军阀政府、扶植蒋介石
侵占中国领土
侵占了中国的香港、台湾以及东北、西北、山东等地区的大片领土
对列强: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
对中国:把西方技术带入中国,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加快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是,侵华战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是中国近代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
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支持反革命政变、帮助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等
经济侵略
勒索赔款、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以及掠夺土地、劳动力、资源等
精神文化侵略
传教、实行奴化教育等
线索2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腐朽封闭所以落后→落后
就要挨打)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维新派:维新变法
革命派:辛亥革命
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一、中国各阶层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
的抗争
近代前期——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前
特点
反封建和反侵略基本上是分开进行的, 整体上以反侵略为主,而且是直接与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
原因
这一时期, 中外反动势力时战时和, 以战为主, 外国侵略者对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直接的、公开的武装侵略
二、近代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阶段性特征
近代中国人民
的抗争
近代后期——《辛丑条约》签订后
特点
中国人民把反帝与反封建的斗争结合起来
原因
《辛丑条约》签订后,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 帝国主义国家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 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趋于汇合
中国近代化探索
史实
派别
阶段
意义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器物
(1)推动了中国的近
代化进程;
(2)促进了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产
生与发展;
(3)在社会上起到了
思想启蒙的作
用,促进了人
们思想的觉醒
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激进派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三、农民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运动名称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兴起背景
民族矛盾的加剧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斗争矛头
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
帝国主义国家
斗争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
反帝爱国运动
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无纲领,只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外交思想
平等外交
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四、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辛亥革命
02
福建4年中考聚焦
【2020·泉州模拟·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
满族无力应对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近
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中国思想
界认识到,只有进行一场激进的改革或革命,才能
救中国。当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
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时,另一部分人则宣传革命,
主张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27 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
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
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摘自国家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
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
们的出路!”
——1937 年7 月8 日,中共中央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 年7 月17 日,蒋介石在庐山的谈话
【材料四】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
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
洋大海之中。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 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请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后,主张改革和革命的进步
人士各一人。(3 分)
事件:洋务运动;(1分)
主张改革的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主张革命的人物:孙中山、黄兴等。(2分,各写出一人即可)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31 年日本为夺
“满蒙”而制造的重大事件,并说明这一事件的历
史影响。(4 分)
事件:九一八事变;(2 分)
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 分)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分别举出国共两党英勇抗
日的典型战役各一例。(4 分)
标志:《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2分)
国民党: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
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2分,各答一例即可)
(4) 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这
场战争的地位。(4 分)
根本原因:全民族抗战;(2分)
地位: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