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高新区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六)(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高新区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六)(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高新区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六)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择出正确答案.)
1.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2.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
A.加强了经济交流 B.发展了航海技术
C.树立了明朝国威 D.促进了政治交往
3.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  )
A.拓跋宏 B.苻坚 C.李世民 D.忽必烈
4.为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5.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保护民权、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管制娟妓、改革历法、改变称呼、限期剪辫、劝禁缠足、改革礼仪、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其目的主要是(  )
A.扫除封建专制 B.维护革命成果
C.改革风俗习惯 D.祛除封建陋习
6.舟山有座“远东第一灯塔”一一花鸟灯塔。1870年由英国建造并长期管理,1930年建成无线电桩,成为中国沿海第一座无线电指向标,二战期间,被日军占领。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花鸟灯塔的这段历史折射了(  )
①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②近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开放史
③中国学习西方的思想解放史
④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发展的影响史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53万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系列的发展表明(  )
A.私营企业拥有一定经营自主权
B.改革的成果得到了法律的肯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走向深入
8.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加速农村城镇化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9.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受距离。”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10.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该观点(  )
A.论证经济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强大
B.认为经济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C.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的态度
D.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个小题,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11.(6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叠堆的唐宋时期瓷器。
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
根据材料,概述海上丝绸之路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
12.(1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40年来取得了题天覆地的变化。八年级(2)班准备以“改革开放足迹”为主题举办知识克赛,请你来回答。
【农村改革篇】
材料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如右图)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经济特区篇】
材料二 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深圳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解放思想篇】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展望未来篇】
材料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回答,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什么?举出一例与深圳同年建设的经济特区。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识,邓小平发表这段讲话有什么重要意义?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4)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13.(12分)【拓展明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以利于英国的商品畅销世界,而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与其炮舰政策分不开的。
﹣﹣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年﹣1873年 3.3 5.0 未统计 3.8
1874年﹣1890年 1.7 5.2 2.1 3.5
1891年﹣1900年 1.6 3.5 2.6 4.8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夺得殖民地面积(平方英里)
1884﹣1900年 英国370万 美国(未统计) 法国360万 德国100万
材料三 二战后,西欧国家凭借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69年欧共体各国开始了政治合作的努力;1993年《政治联盟条约》提出欧洲力求在外文和国家受全等方面步调一致,该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组成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编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英国“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的事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这种特点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欧国家是如何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
(4)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盟的发展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高新区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择出正确答案.)
1.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可知,A项表明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与史实不符,题干材料中也只是说引起轰动,并没有说普遍接受,故排除;“在西方引起轰动”说明儒学思想引起了西方许多的关注才出现的结果,故B正确;C项“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不符合史实,也与材料不符,材料中并没有说是在传教士中引起轰动。故C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推动西方政治革命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故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儒家学说的相关史实。
2.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
A.加强了经济交流 B.发展了航海技术
C.树立了明朝国威 D.促进了政治交往
【分析】本题以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为切入点,考查郑和下西洋。
【解答】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反映的是越南人用淡金交换中国青瓷盘碗的史实,因此材料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加强了经济交流。
故选:A。
【点评】本题以郑和下西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  )
A.拓跋宏 B.苻坚 C.李世民 D.忽必烈
【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北魏是由北方的鲜卑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到孝文帝时开始改革,通过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解答】由“汉化政策”等内容可知他是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改革的内容包括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汉礼,尊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等。
故选:A。
【点评】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4.为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分析】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解答】为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关注西方科技。题干材料强调的“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都属于西方科技成果。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5.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保护民权、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管制娟妓、改革历法、改变称呼、限期剪辫、劝禁缠足、改革礼仪、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其目的主要是(  )
A.扫除封建专制 B.维护革命成果
C.改革风俗习惯 D.祛除封建陋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主要是以改革风俗来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故选项B正确;改革已经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故选项B错误;改革风俗习惯和祛除封建陋习,不属于主要目的,故选项选项CD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相关史实。
6.舟山有座“远东第一灯塔”一一花鸟灯塔。1870年由英国建造并长期管理,1930年建成无线电桩,成为中国沿海第一座无线电指向标,二战期间,被日军占领。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花鸟灯塔的这段历史折射了(  )
①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②近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开放史
③中国学习西方的思想解放史
④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发展的影响史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分析】本题以舟山有座“远东第一灯塔”一一花鸟灯塔为依托,考查中国近代屈辱史。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舟山有座‘远东第一灯塔’一一花鸟灯塔。1870年由英国建造并长期管理,1930年建成无线电桩,成为中国沿海第一座无线电指向标,二战期间,被日军占领。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花鸟灯塔的这段历史折射了①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④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发展的影响史。②近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开放史和③中国学习西方的思想解放史与题干信息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屈辱史的相关史实。
7.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53万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系列的发展表明(  )
A.私营企业拥有一定经营自主权
B.改革的成果得到了法律的肯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走向深入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答】依据材料“1983年”、“1990年”、“1992年”有关市场经济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可知对国家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入。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
8.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加速农村城镇化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答】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工厂大量出现,促进了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民大规模进城务工,引发大规模人口迁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9.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受距离。”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
【解答】A.在斯大林这种快速实现工业化的思想影响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不完全符合当时苏联的国情,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故A项错误。
B.在斯大林这种希望快速实现工业化的思想推动下,苏联形成了优先发展重工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故B项正确。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有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等,它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很大区别。故C项错误。
D.新经济政策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同时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等…其实质是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然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模式则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是直接排斥商品货币关系,二者有着本质区别。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建议学生识记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意义,并对其进行评价。
10.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该观点(  )
A.论证经济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强大
B.认为经济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C.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的态度
D.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
【分析】本题以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的话语为依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关键信息“随着经济的跨国化……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该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快,市场破坏作用大,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不足,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低和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个小题,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11.(6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叠堆的唐宋时期瓷器。
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
根据材料,概述海上丝绸之路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海上丝绸之路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需要掌握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解答】本小问的影响,注意限定信息“唐宋社会经济”,结合所学可知,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提升唐宋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高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引进外国丰富的物品和多样的文化,促进唐宋时期文化的多元化、开放化、融合化;有利于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形成多元思想交融的局面,繁荣唐宋时期的思想、手工业等领域;有利于促进唐宋时期的国际交流,融入国际社会。
故答案为:
影响:有利于提升唐宋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高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引进外国丰富的物品和多样的文化,促进唐宋时期文化的多元化、开放化、融合化;有利于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形成多元思想交融的局面,繁荣唐宋时期的思想、手工业等领域;有利于促进唐宋时期的国际交流,融入国际社会。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分析理解能力。
12.(1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40年来取得了题天覆地的变化。八年级(2)班准备以“改革开放足迹”为主题举办知识克赛,请你来回答。
【农村改革篇】
材料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如右图)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经济特区篇】
材料二 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深圳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解放思想篇】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展望未来篇】
材料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回答,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什么?举出一例与深圳同年建设的经济特区。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识,邓小平发表这段讲话有什么重要意义?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4)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设立、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五大的相关史实。
【解答】(1)据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可知,凤阳县粮食产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原因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行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来这一制度逐渐被完善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基础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制度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据材料二“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深圳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可知,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与深圳同年建设的经济特区还有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经济特区的创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对吸收外资、侨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3)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识可知,邓小平发表的这段讲话是指1992年的邓小平南巡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据以上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应该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故答案为:
(1)粮食产量逐渐上升(或者增长)的趋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珠海、汕头、厦门(任意一个)。
(3)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共十五大。
(4)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答出其中两点或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设立、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五大的相关史实。
13.(12分)【拓展明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以利于英国的商品畅销世界,而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与其炮舰政策分不开的。
﹣﹣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年﹣1873年 3.3 5.0 未统计 3.8
1874年﹣1890年 1.7 5.2 2.1 3.5
1891年﹣1900年 1.6 3.5 2.6 4.8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夺得殖民地面积(平方英里)
1884﹣1900年 英国370万 美国(未统计) 法国360万 德国100万
材料三 二战后,西欧国家凭借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69年欧共体各国开始了政治合作的努力;1993年《政治联盟条约》提出欧洲力求在外文和国家受全等方面步调一致,该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组成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编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英国“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的事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这种特点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欧国家是如何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
(4)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盟的发展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及导致的严重后果、二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欧盟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解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的事例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上半期,英国发展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1840年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据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夺得殖民地面积(平方英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美国、德国经济发展领先,但殖民地面积少。这种特点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据材料三“二战后,……,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通过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
(4)据材料三可知,20世纪90年代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有了新发展。如:欧洲一体化进程在经济方面发行欧元,在政治上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欧盟的发展促进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有力的牵制着美国称霸世界。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答出任意1点即可,回答“强迫签订《南京条约》也可)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回答“美国、德国经济发展领先,殖民地面积少“也可)后果:一战的爆发。
(3)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4)经济:发行欧元;政治: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回答“在国际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也可、其它答案意思相近也可)影响:促进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或牵制美国称霸世界)。(其它答案意思相近也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及导致的严重后果、二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欧盟的相关史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