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东北学区三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东北学区三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资源简介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东北学区三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18八下·农安月考)2016年上映的电影《我的战争》出场的场景:1950年,一批批志愿军战士在祖国的号召下,齐集鸭绿江边,唱着战歌登上军列,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由此可知,该电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抗美援朝 B.二月抗争
C.西藏和平解放 D.红卫兵串联
【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彭德怀在19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国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中朝人民取得战争的胜利。因此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旨在通过提炼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保家卫国为目的跨过鸭绿江到朝鲜,进行抗美援朝。
2.(2018八下·农安月考)“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住……”一首激荡人心的电影插曲《我的祖国》,它是电影中志愿军战士克服缺粮、缺水、缺氧的严重困难,坚持坑道作战时唱的歌,其背景是下列哪次战役(  )
A.渡江战役 B.百团大战 C.上甘岭战役 D.辽沈战役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上述材料反映的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上甘岭战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旨在考查考生提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属于材料题,难度适中。材料难度中等,题干中“志愿军战士”给考生很好的引导。
3.(2018八下·农安月考)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前,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相关的史实有(  )
①朝鲜内战爆发
②“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③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出兵朝鲜,美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与此同时,美空军飞机多次侦察、骚扰、扫射、轰炸鸭绿江中国一侧目标,造成中国方面平民和民用设施的严重伤亡和损失,这是对中国的赤裸裸的侵略行为。同时,美国派遣其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干涉中国内政;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仔细审查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背景,旨在考查考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根据题意,美国威胁中国的事件有“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4.(2018八下·农安月考)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是(  )
A.渡江战役的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三大战役的胜利
【答案】C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藏的和平解放,旨在考查考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评价的掌握情况,难度适宜。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2018八下·农安月考)学校每周都有一次升国旗仪式,每当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都感到无比的骄做和自豪。历史上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D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知识,1949年9月,为了筹建新中国,在北平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将五星红旗确立为国旗,将《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法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旨在考查考生对该部分知识点的掌握,难度适宜,适合初中学生使用,较好的考查考生基础知识。
6.(2018八下·农安月考)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完成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依据,要求选出与之相对应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意义,属于史实评价题。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2018八下·孝南月考)“企业的秘有制相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可知是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业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可知是指新中国采用和平赎买的办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逐步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8.(2018九上·北京开学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相关知识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历史意义。
9.(2018八下·农安月考)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会议内容的是(  )
A.制定第—个五年计划
B.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C.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答案】A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知识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改北平为北京作首都,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不是会议内容,选项中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旨在考查考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难度适中,适合初中学生使用。能够较好的检测考生的基础知识。
10.(2018八下·农安月考)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B.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C.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困难
D.农民对国家政策不满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1950年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旨在考查土地改革的背景,属于史实评价题,难度适中。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
11.(2018八下·农安月考)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老干部批评“文革”的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
D.“四人帮”借指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辈革命家
【答案】C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67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旨在考查考生对文革期间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12.(2018八下·农安月考)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中决定为了(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发展轻工业
【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说明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落后,基于这一国情,“一五”计划中决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CD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旨在考查一五计划的背景。通过分析材料,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在国民经济恢复后进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13.(2018八下·农安月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社会主义改造时于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期间,建成了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场等,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属于基本史实题。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14.(2018八下·农安月考)我国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土地(  )
A.由农民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 B.由国家所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由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 D.由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土地由农民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属于基本史实题。三大改造中,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的形式,把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
15.(2018八下·农安月考)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的成就有(  )
A.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B.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的认识。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至1957年。我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是1952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1956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2000年,香港回归祖国是1997年,澳门回归祖国是1999年。ACD不是发生在“一五计划”时期,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旨在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1956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制度,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几乎同步进行,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16.(2018八下·农安月考)“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九一三事件 B.“四五运动”
C.二月抗争 D.“四人帮”被粉碎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四人帮”就是江青反革命集团。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旨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本题属于容易题。
17.(2018八下·农安月考)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其中,严重的失误(  )
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破坏,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损失的内乱。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都是成功的,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历史事件的评价,需要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题难度适中。
18.(2018八下·农安月考)与“县委书记”“治沙兰考”等信息相关的人物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焦裕禄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焦裕禄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焦裕禄的评价,旨在考查考生对焦裕禄的贡献的掌握。本题较容易。
19.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材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工业上主要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A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在1956年底,与题干中的炼钢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1953年,与题干中的炼钢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大跃进”运动在工业上主要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符合题意;
D项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在农村,与题干中的炼钢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18八下·农安月考)楹联可反映一定的历史信息。在“万里长征,后人应识别前人苦;十年浩劫,前事当为后事师”中,“前事”指的是(  )
A.万里长征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十年浩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是一场由领导者发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因此十年浩劫、“前事”都是指文化大革命。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评价,旨在考查考生提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1976-1977年的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是一场浩劫。
二、非选择题
21.(2018八下·农安月考)判断题。
以下是一组题为《新中国、新希望》的邮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邮票一选用毛泽东头像突显了他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2)邮票二体现了中苏人民的伟大友谊。
(3)邮票三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邮票二和邮票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5)邮票四中的会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6)这组邮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断发展壮大。
【答案】(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正确
(5)错误
(6)正确
【知识点】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⑴依据所学可知,邮票一选用毛泽东头像突显了他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故此题表述正确;
⑵依据所学可知,邮票二体现了中苏人民的伟大友谊。表述错误;
⑶依据所学可知,邮票三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完成,此题表述错误;
⑷依据所学可知,邮票二和邮票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此题不成熟正确;
⑸依据所学可知,邮票四中的会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一届政协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故此题表述错误;
⑹依据所学可知,这组邮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断发展壮大。此题表述正确。
【点评】本题通过邮票的图案和时间点,考查考生史实掌握情况。本题属于史实判断题,信息量比较大,能较好地检测考生通史掌握情况。
22.(2018八下·农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此材料出自哪里?
(2)标志着“三年以来”开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标志着“三十年以来”开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标志着什么?
(4)“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标志着什么?
(5)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和继承他们的革命事业?
【答案】(1)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2)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3)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我们青少年要深深懂得,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凝聚了千百万革命先烈的艰苦斗争和牺牲,我们应该发扬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知识点】五四运动;内战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⑴依据材料信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可知,此内容出自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⑵依据所学可知,“三十年以来”开始的历史事件是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⑶依据所学可知,“三十年以来”指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⑷依据所学可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⑸开放性题目,我们青少年要深深懂得,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凝聚了千百万革命先烈的艰苦斗争和牺牲,我们应该发扬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以来重要的历史事件,属于基本是史实题,跨度较大,需要考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3.(2018八下·农安月考)识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什么?
(2)率军入朝的司令员是谁?你还能举出以前学过的他的事迹吗?
(3)在抗美援朝中,涌现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例并谈一谈他们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结合抗美援朝以及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谈一谈怎样才能取得抗击外族入侵的胜利。
【答案】(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彭德怀;百团大战。
(3)黄继光、邱少云;热爱祖国、不怕困难、英勇战斗、不怕牺牲。
(4)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走科技强军之路,不断壮大国防力量;继承发扬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光荣传统等。
【知识点】抗美援朝;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分析】⑴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⑵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率军入朝的司令员是彭德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40年彭德怀领导了百团大战;
⑶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在抗美援朝中,涌现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黄继光、邱少云;第二问开放性题目,热爱祖国、不怕困难、英勇战斗、不怕牺牲;
⑷开放性题目,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走科技强军之路,不断壮大国防力量;继承发扬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光荣传统等。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旨在考查考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难度适中,适合检测考生基础知识。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为了保家卫国,帮助朝鲜。抗美援朝中,涌现很多英勇无畏的战士。
24.(2018八下·农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以上材料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哪部法律?依据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
(2)这次改革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
(3)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答两点即可)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
(2)农民阶级。
(3)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答两点即可)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⑴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知,此内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
⑵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使农民阶级成为土地的主人,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⑶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属于基本史实和史实评价题,难度适中。在《中华人民土地改革法》颁布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5.(2018八下·农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请回答:
(1)图1这张照片拍摄于何时?当时人们正在参加什么活动? 图1所反映事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这一活动有何标志性意义?
(2)图2、图3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图3有何影响影响。
(3)图2、图3所反映的事件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做了筹备工作。
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2)图2土地改革;图3抗美援朝。
影响: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共同作用: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4)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⑴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一是开国大典,拍摄于1949年10月1日;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人民正在参加开国大典;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做了筹备工作;第四问依据所学可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⑵依据所学可知,图2反映了土地改革;图3反映的是抗美援朝胜利;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⑶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都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⑷开放性题目,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点评】本题考查建国初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属于基本史实题和历史评价题。本题难度适中,适合检测考生基础知识,对培养考生家国情怀有不错的导向作用。
1 / 1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东北学区三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18八下·农安月考)2016年上映的电影《我的战争》出场的场景:1950年,一批批志愿军战士在祖国的号召下,齐集鸭绿江边,唱着战歌登上军列,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由此可知,该电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抗美援朝 B.二月抗争
C.西藏和平解放 D.红卫兵串联
2.(2018八下·农安月考)“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住……”一首激荡人心的电影插曲《我的祖国》,它是电影中志愿军战士克服缺粮、缺水、缺氧的严重困难,坚持坑道作战时唱的歌,其背景是下列哪次战役(  )
A.渡江战役 B.百团大战 C.上甘岭战役 D.辽沈战役
3.(2018八下·农安月考)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前,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相关的史实有(  )
①朝鲜内战爆发
②“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③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2018八下·农安月考)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是(  )
A.渡江战役的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三大战役的胜利
5.(2018八下·农安月考)学校每周都有一次升国旗仪式,每当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都感到无比的骄做和自豪。历史上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2018八下·农安月考)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完成
7.(2018八下·孝南月考)“企业的秘有制相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8.(2018九上·北京开学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9.(2018八下·农安月考)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会议内容的是(  )
A.制定第—个五年计划
B.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C.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0.(2018八下·农安月考)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B.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C.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困难
D.农民对国家政策不满
11.(2018八下·农安月考)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老干部批评“文革”的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
D.“四人帮”借指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辈革命家
12.(2018八下·农安月考)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中决定为了(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发展轻工业
13.(2018八下·农安月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社会主义改造时于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14.(2018八下·农安月考)我国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土地(  )
A.由农民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 B.由国家所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由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 D.由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15.(2018八下·农安月考)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的成就有(  )
A.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B.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6.(2018八下·农安月考)“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九一三事件 B.“四五运动”
C.二月抗争 D.“四人帮”被粉碎
17.(2018八下·农安月考)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其中,严重的失误(  )
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8.(2018八下·农安月考)与“县委书记”“治沙兰考”等信息相关的人物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焦裕禄
19.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材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0.(2018八下·农安月考)楹联可反映一定的历史信息。在“万里长征,后人应识别前人苦;十年浩劫,前事当为后事师”中,“前事”指的是(  )
A.万里长征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非选择题
21.(2018八下·农安月考)判断题。
以下是一组题为《新中国、新希望》的邮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邮票一选用毛泽东头像突显了他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2)邮票二体现了中苏人民的伟大友谊。
(3)邮票三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邮票二和邮票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5)邮票四中的会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6)这组邮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断发展壮大。
22.(2018八下·农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此材料出自哪里?
(2)标志着“三年以来”开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标志着“三十年以来”开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标志着什么?
(4)“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标志着什么?
(5)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和继承他们的革命事业?
23.(2018八下·农安月考)识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什么?
(2)率军入朝的司令员是谁?你还能举出以前学过的他的事迹吗?
(3)在抗美援朝中,涌现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例并谈一谈他们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结合抗美援朝以及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谈一谈怎样才能取得抗击外族入侵的胜利。
24.(2018八下·农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以上材料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哪部法律?依据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
(2)这次改革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
(3)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答两点即可)
25.(2018八下·农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请回答:
(1)图1这张照片拍摄于何时?当时人们正在参加什么活动? 图1所反映事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这一活动有何标志性意义?
(2)图2、图3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图3有何影响影响。
(3)图2、图3所反映的事件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彭德怀在19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国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中朝人民取得战争的胜利。因此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旨在通过提炼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保家卫国为目的跨过鸭绿江到朝鲜,进行抗美援朝。
2.【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上述材料反映的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上甘岭战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旨在考查考生提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属于材料题,难度适中。材料难度中等,题干中“志愿军战士”给考生很好的引导。
3.【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出兵朝鲜,美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与此同时,美空军飞机多次侦察、骚扰、扫射、轰炸鸭绿江中国一侧目标,造成中国方面平民和民用设施的严重伤亡和损失,这是对中国的赤裸裸的侵略行为。同时,美国派遣其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干涉中国内政;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仔细审查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背景,旨在考查考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根据题意,美国威胁中国的事件有“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4.【答案】C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藏的和平解放,旨在考查考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评价的掌握情况,难度适宜。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答案】D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知识,1949年9月,为了筹建新中国,在北平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将五星红旗确立为国旗,将《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法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旨在考查考生对该部分知识点的掌握,难度适宜,适合初中学生使用,较好的考查考生基础知识。
6.【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依据,要求选出与之相对应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意义,属于史实评价题。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可知是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业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可知是指新中国采用和平赎买的办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逐步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8.【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相关知识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历史意义。
9.【答案】A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知识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改北平为北京作首都,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不是会议内容,选项中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旨在考查考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难度适中,适合初中学生使用。能够较好的检测考生的基础知识。
10.【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1950年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旨在考查土地改革的背景,属于史实评价题,难度适中。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
11.【答案】C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67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旨在考查考生对文革期间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12.【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说明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落后,基于这一国情,“一五”计划中决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CD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旨在考查一五计划的背景。通过分析材料,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在国民经济恢复后进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13.【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期间,建成了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场等,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属于基本史实题。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14.【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土地由农民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属于基本史实题。三大改造中,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的形式,把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
15.【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的认识。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至1957年。我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是1952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1956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2000年,香港回归祖国是1997年,澳门回归祖国是1999年。ACD不是发生在“一五计划”时期,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旨在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1956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制度,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几乎同步进行,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16.【答案】D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四人帮”就是江青反革命集团。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旨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本题属于容易题。
17.【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破坏,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损失的内乱。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都是成功的,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历史事件的评价,需要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题难度适中。
18.【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焦裕禄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焦裕禄的评价,旨在考查考生对焦裕禄的贡献的掌握。本题较容易。
19.【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工业上主要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A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在1956年底,与题干中的炼钢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1953年,与题干中的炼钢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大跃进”运动在工业上主要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符合题意;
D项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在农村,与题干中的炼钢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C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十年浩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是一场由领导者发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因此十年浩劫、“前事”都是指文化大革命。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评价,旨在考查考生提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1976-1977年的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是一场浩劫。
21.【答案】(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正确
(5)错误
(6)正确
【知识点】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⑴依据所学可知,邮票一选用毛泽东头像突显了他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故此题表述正确;
⑵依据所学可知,邮票二体现了中苏人民的伟大友谊。表述错误;
⑶依据所学可知,邮票三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完成,此题表述错误;
⑷依据所学可知,邮票二和邮票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此题不成熟正确;
⑸依据所学可知,邮票四中的会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一届政协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故此题表述错误;
⑹依据所学可知,这组邮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断发展壮大。此题表述正确。
【点评】本题通过邮票的图案和时间点,考查考生史实掌握情况。本题属于史实判断题,信息量比较大,能较好地检测考生通史掌握情况。
22.【答案】(1)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2)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3)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我们青少年要深深懂得,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凝聚了千百万革命先烈的艰苦斗争和牺牲,我们应该发扬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知识点】五四运动;内战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⑴依据材料信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可知,此内容出自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⑵依据所学可知,“三十年以来”开始的历史事件是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⑶依据所学可知,“三十年以来”指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⑷依据所学可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⑸开放性题目,我们青少年要深深懂得,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凝聚了千百万革命先烈的艰苦斗争和牺牲,我们应该发扬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以来重要的历史事件,属于基本是史实题,跨度较大,需要考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3.【答案】(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彭德怀;百团大战。
(3)黄继光、邱少云;热爱祖国、不怕困难、英勇战斗、不怕牺牲。
(4)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走科技强军之路,不断壮大国防力量;继承发扬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光荣传统等。
【知识点】抗美援朝;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分析】⑴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⑵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率军入朝的司令员是彭德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40年彭德怀领导了百团大战;
⑶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在抗美援朝中,涌现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黄继光、邱少云;第二问开放性题目,热爱祖国、不怕困难、英勇战斗、不怕牺牲;
⑷开放性题目,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走科技强军之路,不断壮大国防力量;继承发扬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光荣传统等。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旨在考查考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难度适中,适合检测考生基础知识。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为了保家卫国,帮助朝鲜。抗美援朝中,涌现很多英勇无畏的战士。
24.【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
(2)农民阶级。
(3)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答两点即可)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⑴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知,此内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
⑵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使农民阶级成为土地的主人,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⑶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属于基本史实和史实评价题,难度适中。在《中华人民土地改革法》颁布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5.【答案】(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做了筹备工作。
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2)图2土地改革;图3抗美援朝。
影响: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共同作用: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4)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⑴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一是开国大典,拍摄于1949年10月1日;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人民正在参加开国大典;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做了筹备工作;第四问依据所学可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⑵依据所学可知,图2反映了土地改革;图3反映的是抗美援朝胜利;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⑶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都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⑷开放性题目,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点评】本题考查建国初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属于基本史实题和历史评价题。本题难度适中,适合检测考生基础知识,对培养考生家国情怀有不错的导向作用。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