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11月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6-2017学年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11月份)

资源简介

2016-2017学年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11月份)
一、选择题
1.(2016七上·潜江期中)下面是对北京人小毛一天生活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早上,小毛独自一人在原始森林中射死了一头野兽
B.中午回家后,小毛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C.下午,小毛用陶罐蒸出香喷喷的小米饭
D.晚上,小毛与大家共同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
2.(2016七上·潜江期中)小明在网上搜索“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由此你能判断小明搜索的最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3.(2016七上·潜江期中)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
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部结成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4.(2016七上·潜江期中)一名同学在新班级进行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这名同学应姓(  )
A.商 B.周 C.夏 D.秦
5.(2016七上·东台期中)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6.(2016七上·长泰期中)某同学利用如图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7.(2016七上·潜江期中)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孔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下列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①孔子 ②老子 ③孟子 ④庄子 ⑤董仲舒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⑤
8.(2016七上·灵璧期中)如图所示为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5 12”汶川大地震中,这一水利工程除鱼嘴部分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该工程建造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9.(2016七上·潜江期中)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陈胜、项羽 B.吴广、项羽 C.陈胜、吴广 D.项羽、刘邦
10.(2016七上·潜江期中)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下列哪一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
A.统一度量衡 B.休养生息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二、材料分析题.
11.(2016七上·潜江期中)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3)请你说说材料二中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12.(2016七上·潜江期中)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是我国古代封建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初形势图
材料二:秦朝政治结构
材料三:“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指汉武帝)从其(指主父偃)计。 ──《汉书》
(1)材料一中齐、鲁、晋、燕、宋等图示圆点所反映的是周朝实行的什么制度?周天子推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周初实行的这种 制度在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弊端,为了克服弊端,秦始皇开创了新的制度。根据材料二所示,新的制度是什么制度?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的什么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还在经济和文化上有何举措?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示的制度,在西汉初年曾经“并存”出现,结果导致出现了材料三中所描述的问题。汉武帝采取哪一条具体措施来巧妙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外,汉武帝在思想上、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大一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A、早上,小毛独自一人在原始森林中射死了一头野兽,不正确,当时没有弓箭。B、中午回家后,小毛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不正确,北京人不会人工取火。C、下午,小毛用陶罐蒸出香喷喷的小米饭,不正确,北京人不会种植小米。D、晚上,小毛与大家共同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
2.【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可知小明搜索的最可能是半坡原始居民遗址。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
3.【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黄大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他们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至今,海外华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
4.【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定都阳城。因而这名同学应姓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夏朝建立。
5.【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由图中甲骨文和司母戊鼎可知考查的知识点是商朝的相关知识。右图文物是甲骨文,它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左图文物是司母戊鼎,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所以通过图中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辨析能力。
6.【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伴随着周天子实力的衰弱,各诸侯国展开了争霸战争,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
7.【答案】A
【知识点】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儒家学派的认识。
8.【答案】B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都江堰”。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四川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都江堰的掌握情况。
9.【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
10.【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汉初休养生息。
11.【答案】(1)信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2)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
(3)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1)图一是《铁制农具》,图二是《穿有鼻环的牛尊》,读图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2)由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的措施。(3)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1)信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2)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3)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知识点。(2)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点。(3)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影响的知识点。
12.【答案】(1)分封制;稳定政局,巩固疆土。
(2)新制度:中央集权制;地方上: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和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3)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卖。
【知识点】秦灭六国;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齐、鲁、晋、燕、宋等图示圆点所反映的是周朝实行的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2)据材料二图片中可以看出,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是县令。因而这种新的制度是中央集权制;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还在经济上统一货币,把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统一使用的文字。(3)材料一的分封制和材料二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在西汉初年曾经“并存”出现,汉武帝采取推恩令巧妙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外,汉武帝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卖,来巩固“大一统”。故答案为:(1)分封制。稳定政局,巩固疆土。(2)新制度:中央集权制;地方上: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和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3)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卖。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2)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3)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1 / 12016-2017学年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11月份)
一、选择题
1.(2016七上·潜江期中)下面是对北京人小毛一天生活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早上,小毛独自一人在原始森林中射死了一头野兽
B.中午回家后,小毛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C.下午,小毛用陶罐蒸出香喷喷的小米饭
D.晚上,小毛与大家共同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A、早上,小毛独自一人在原始森林中射死了一头野兽,不正确,当时没有弓箭。B、中午回家后,小毛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不正确,北京人不会人工取火。C、下午,小毛用陶罐蒸出香喷喷的小米饭,不正确,北京人不会种植小米。D、晚上,小毛与大家共同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
2.(2016七上·潜江期中)小明在网上搜索“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由此你能判断小明搜索的最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可知小明搜索的最可能是半坡原始居民遗址。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
3.(2016七上·潜江期中)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
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部结成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黄大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他们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至今,海外华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
4.(2016七上·潜江期中)一名同学在新班级进行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这名同学应姓(  )
A.商 B.周 C.夏 D.秦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定都阳城。因而这名同学应姓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夏朝建立。
5.(2016七上·东台期中)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由图中甲骨文和司母戊鼎可知考查的知识点是商朝的相关知识。右图文物是甲骨文,它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左图文物是司母戊鼎,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所以通过图中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辨析能力。
6.(2016七上·长泰期中)某同学利用如图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伴随着周天子实力的衰弱,各诸侯国展开了争霸战争,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
7.(2016七上·潜江期中)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孔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下列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①孔子 ②老子 ③孟子 ④庄子 ⑤董仲舒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⑤
【答案】A
【知识点】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儒家学派的认识。
8.(2016七上·灵璧期中)如图所示为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5 12”汶川大地震中,这一水利工程除鱼嘴部分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该工程建造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答案】B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都江堰”。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四川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都江堰的掌握情况。
9.(2016七上·潜江期中)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陈胜、项羽 B.吴广、项羽 C.陈胜、吴广 D.项羽、刘邦
【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
10.(2016七上·潜江期中)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下列哪一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
A.统一度量衡 B.休养生息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汉初休养生息。
二、材料分析题.
11.(2016七上·潜江期中)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3)请你说说材料二中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答案】(1)信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2)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
(3)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1)图一是《铁制农具》,图二是《穿有鼻环的牛尊》,读图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2)由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的措施。(3)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1)信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2)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3)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知识点。(2)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点。(3)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影响的知识点。
12.(2016七上·潜江期中)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是我国古代封建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初形势图
材料二:秦朝政治结构
材料三:“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指汉武帝)从其(指主父偃)计。 ──《汉书》
(1)材料一中齐、鲁、晋、燕、宋等图示圆点所反映的是周朝实行的什么制度?周天子推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周初实行的这种 制度在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弊端,为了克服弊端,秦始皇开创了新的制度。根据材料二所示,新的制度是什么制度?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的什么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还在经济和文化上有何举措?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示的制度,在西汉初年曾经“并存”出现,结果导致出现了材料三中所描述的问题。汉武帝采取哪一条具体措施来巧妙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外,汉武帝在思想上、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大一统”?
【答案】(1)分封制;稳定政局,巩固疆土。
(2)新制度:中央集权制;地方上: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和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3)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卖。
【知识点】秦灭六国;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齐、鲁、晋、燕、宋等图示圆点所反映的是周朝实行的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2)据材料二图片中可以看出,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是县令。因而这种新的制度是中央集权制;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还在经济上统一货币,把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统一使用的文字。(3)材料一的分封制和材料二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在西汉初年曾经“并存”出现,汉武帝采取推恩令巧妙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外,汉武帝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卖,来巩固“大一统”。故答案为:(1)分封制。稳定政局,巩固疆土。(2)新制度:中央集权制;地方上: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和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3)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卖。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2)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3)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