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联合体2021届新高三7月联考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教育联合体2021届新高三7月联考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07
了朝廷的正式批准。这反映明末
A科举制发展繁荣
B传统秩序被破坏
C江南是全国重心
D.抑商政策在调整
6.朱荫贵教授指出,在近代中国,辛亥革命引发了一场“经济突
变”,虽不如政治变革那样激烈但其带来的经济突变时间拉得
更长。该学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否定君主专制统治的必要性
B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
C使群众性爱国运动趋于高涨
D.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7.与同时代大多数的年轻知识分子一样陈独秀刚开始倾心于康
梁的变法维新主张。但在赴日留学接触了大量新思潮后,面对
国内封建复古思想泛滥袁世凯称帝的社会现实他决定办一个
“思想革命”的刊物,“革中国人思想的命”,于是《青年杂志》诞生
了。据此可知,陈独秀
A.以维新思想为革命思想
B.在思想上推动革命发展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D.积极倡导民主科学思想
8.19世纪60年代起,以中国人为主创办的近代报刊迅速兴起它
们“传述各国之事,上自朝廷,下及闾里,尽情议论”。19世纪90
年代中后期,有上百种报刊先后创办,其中以上海为最遍及各
主要城市。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报刊成为了解世界的主要窗口
B.近代中国开始走向主动开放
C.报刊成为当时反清革命的媒介
D.社会变局影响近代报刊发展
9.下表是1938年前后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相关言论。由此可知
两人
何应钦
消耗持久,则适合我之国情,如国土、人口、物资、地
形等皆有利于消耗持久”
“吾人必须避我之所短,而发挥我之所长,利用我广
李宗仁土众民、山川险阻等优越条件来困扰敌人,作有计划
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
A.承认中国抗战具有长期性
B对中国抗战前景持悲观态度
C.重在动员全民族联合抗日
D.主张中国借助外力持久御敌
10.2013年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并先后成功举办两届“
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二十国集
团杭州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针对不同全
球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反映出新时期的中国
外交
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A.形成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机制
B.不断调整以适应世界格局变动
C.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基础
D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和奋发有为
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法作为整体,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法
律制度来说已经中断,但在日耳曼人所建立的各王国中,罗马
法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中仍保持着效力。自12世纪开始,西
欧各国先后出现的研究、采用罗马法的热潮提高了罗马法的
地位,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据此可知,罗马法
A.鲜明体现出自然法精神
B成为欧洲各国立法基础
C.重新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D.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12.英国1765年颁布法令禁止英国技工受雇于外国,违者剥夺国
籍、没收家产。1788年,对输出工具或机器者处以500英镑罚
金。这些措施
A.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动摇英国技术优势地位
C.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
D.阻碍了世界工业化进程
13.下图为1936年美国漫画《老树产量更高》,该漫画表明罗斯福
新政
A尚未扭转经济危机
B牺牲了资产阶级部分利益
C.受到民众广泛认可
D解决了工人社会就业问题
14.某学者指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大国经济
复苏乏力陷入长期停滞状况。对此,各国政府在经济贸易方
面实行了一系列排斥外来民族的政策。去全球化充斥西方已
成为西方国家政治主流。该学者认为
A.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逐渐瓦解
B.逆全球化正成为世界潮流
C.贸易保护主义妨碍经济全球化
D.南北国家差距在不断缩小
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20207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毎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123
答案BAB
1.B【解析】陶器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酒器”,酒的酿造主要靠粮食,这说明当时粮食产量有很大增
加,因此B项正确。只有二里头文化遗址还不足以确定夏代的历史就是信史,排除A项;C、D两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2.A【解析】从题干关键信息“这与其统治中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
长城与修筑北方的长城也没有区别”可知,秦朝统一后,对原属于燕国的东北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
取的措施与内地中原地区是一致的,这说明秦朝并没有对新拓展的地区采取差别对待。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这一措施的目的是推动不同地区的政治文化体制的一致化发展,强化东北地区对囯
家的认同故A项正确。B项与題干中“秦朝统一后”矛盾,排除;“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
误;根据題干可知,该措施主要是为了维护囯家统一,D项错误,
3.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绘画芑术日益大众化,受众群体从貴族逐渐转向一般民众
所以答案选B项。Δ、C两项与材料无关,D项错在“普及”,均排除
4.C【解析】从表中的先圣、宣父、太师、隆道公、文宣王的称号可知,唐朝时期,统治者对孔子都较
为尊崇,孔子的地位逐渐提高,这反映岀儒学地位的不斷稳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佛道
想,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与外国的交流,D项
5.D【解析】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嘉靖末年至万历中期,两浙地区外地商人子弟入学应试的限
制逐渐放宽,外地商人通过編定商籍在浙江占籍应试获得了朝廷的正式批准,这体现了商人地位
的提高,说明传统抑商政策在明末有所放松,故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政府对两浙地区外省商人
子弟入籍考试限制的变化,反映不岀科举制的发展繁荣,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解体,传
统社会秩序被破坏,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
6.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囯,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
些障碍,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在经济领城的影响,而否定君主专制统治的必要
属于辛亥苹命在政治领域的影响,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
益严峻,“实业救囯”思想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群众性爱囯运动趋于高涨与中华民囯
成立后列强干涉中国内政有关,不是辛亥革命的结果,排除C项。
⑦.B【解析】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思潮以及囯内封建复古思想的泛滥、袁世凯称帝的社会现
实让陈独秀认识到只有思想命才能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这反映出陈独秀意识到思想革命的重
要性,并適过创办《青年杂志》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进而在思想上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故B项
历史参考答案-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