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庆市五县(区)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商周公卿在传世文献和标准器铭文中有200多位,其中姓氏可考65位。其中商代公卿中异姓和同姓的百分比分别是78.95%、21.05%,而西周异、同姓公卿分别是34.78%、65.22%.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这说明了( )A.“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B.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逐步形成C.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D.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 25.下表是古籍中涉及大秦秦(罗马帝国)的部分记载。据此判断,汉魏时期( )内容 出处“永宁元年,掸国(今缅向东北)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阕朝贺,献乐及幻人……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 《后汉书》“从加那调州(今缅向丹那沙林,一说在孟加拉湾西岸)乘大拍,张七帆,时风一月余,乃入秦,大秦国也。” 《吴时外国传》“大秦道既从海北陆通,又循循海而南,与交趾(今越南北部)七那外夷比(邻)又有水道通益州、永昌……” 《魏略》A.中西方交往以海路为主 B.中国与大秦直接往来频繁 C.海陆交通都可到达大秦 D.史籍对大秦已有详尽记载26.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 B.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 C.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 D.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27.明朝规定入内阁大学士者既有“格心之学”,又有“济世之才”,通过经筵日讲“格君心之非”,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A.确保了中央的决策正确 B.有助于规范君主执政C.受到了陆王心学操控 D.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机构28.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到1901年,全国20余所新式教育机构的分布为:广州5所,天津4所,上海3所,福州、南京、北京、武昌、台北各2所,珲春、烟台、旅顺、乌鲁木齐各1所。影响新式教育机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西方列强进行文化侵略 B.洋务运动人才需求突出 C.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D.近代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29.如表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主要党派简况。这表明( )党派 时间 创建人 概 况中华民国联合会 1912.1 章炳麟、程德全等 扶助共和政府,最先瓦解同盟会民社 1912.1 孙武、黎元洪等 反对南京临时政府,拥护袁世凯政权,“反孙倒黄”“捧黎拥袁”统一共和党 1912.4 陈其美、张謇等 谋求“江浙集团”领导南京临时政府革命阵营内部陷于分裂 B.革命党放弃了反满情绪 C.党派政治立场完全一致 D.民国时期政治环境宽松30.1924年7月,北京学生联合会等50余个团体联合组成反帝国主义运动大同盟,提出“扑灭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废除压迫中国弱小民族所定一切不平等条约”;9月3日至9日,上海废约运动大联盟更是掀起全国性的群众反帝国主义运动。这反映了( )南京国民政府擅长动员群众 B.北伐战争推动反帝爱国运动 C.中华民族已有近代意义的觉醒 D.一战后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骤降31.1962~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基础上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说明( )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B.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C.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民经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32.查士丁尼法典规定:离婚由一方提出,但不是由于对方的过失而是另有正当原因,.﹣…对当事人双方都不加制裁;……一方主张离婚却无任何正当理由,以致无过失的一方遭受损失,虽准许其离婚,但对主张离婚的一方给予制裁。这体现了罗马法( )A.反对婚姻自由 B.保护弱势群体 C.引导公正理性 D.维持公序良俗33.美国1787年制完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这一变革体现了( )A.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B.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 C.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 D.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34.1935年8月30日到31日夜间,苏联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利用老式风镐,创造了5小时45分采煤102吨的记录,超出当时普通定额的13倍,其本人成为全苏工人学习的榜样。这说明工业化建设中工人热情高涨 B.新经济政策获得民众广泛支持 C.苏联工业技术水平大幅提高 D.苏联农业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35.如表是美国部分媒体和国会使用“自由世界”、“西方”一词的使用统计情况。据此可知机构 词汇 1988年 1993年 百分变化( ) 提到的次数 百分比的变化 1988 1993 纽约时报 “自由世界” 71 44 ﹣38% “西方” 46 144 +213%华盛顿邮报 “自由世界” 112 67 ﹣40% “西方” 36 87 +142%国会记录 “自由世界” 356 114 ﹣68% “西方” 7 10 +43%美国社会与政府意识不同步 B.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深 C.互联网快速发展影响舆论 D.世界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第Ⅱ卷(客观题,共16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南北洲或东欧的贸易……原因是欧洲的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织品……(欧洲)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这个问题从古典时代起就有了;那时,罗马帝国为支付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纺织品而耗尽自己的黄金。16、17和18世纪,情况还是如此,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敞,经济萧条的状况。——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贸易的主要特点及原因(14分)(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的状况”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对外交流的认识?(11分)42.(12分)大历史观就是将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现在作比较,再用现在所发生的历史与未来做比较,从而对未来社会的走向做出一定预测的历史观。也就是依据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一切做出合理的判断,用长远的、比较的思维来看待问题的认识方法。材料 黄仁宇一贯的“大历史”观点: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数字上管理乃黄仁宇“大历史”观中的一个枢纽性概念。 黄摩崖(当代“大历史”写作的新锐代表)的“大历史”理念基本包含了黄仁宇大历史观的特点,比如以小见大,讲究历史纵深,中西对比等等。但不同的是,黄摩崖的“以小见大”是扎根于详实的史料,也没有依赖于生硬的技术分析,而是瞩目人性的复杂以及整个文明的活态,行文充满了价值判断与人文关怀。 以材料中一个“大历史观”(任意一点或几点)为依据,结合世界近代某一阶段历史或某一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评析。(要求:论题具体,见解明确;分析问题有理有据)。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蜀汉后期,诸葛亮按照《隆中对》进行改革,以期光复汉室。223年诸葛亮派邓芝出使西吴,向孙权深入剖析蜀吴联手抗魏之利,孙权下定决心“绝魏,与蜀连和”。政治上诸葛亮针对蜀国“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弊端,厉行法治,打击、控制“专权自恣”的益州地主,使益州地区“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风化肃然也”。经济上,诸葛亮“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大力发展水利,保障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针对云贵地区的少数民族叛乱,诸葛亮采取“心战为上”的措施,军事进攻与心理攻击并用,在少数民族地区“不留兵,不运粮”,获得当地民族的拥戴。——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蜀汉后期诸葛亮改革的主要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葛亮改革的积极影响。(7分)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清末官员, 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迅速成为李鸿章手下的洋务干将.不遗余力地将代表现代科技的铁路,矿务,电讯等“夷技”由上而下推及全国。他是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和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创始人…… 1896年,盛宣怀在《自强大计折》中提出:“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中国亟宜仿办,毋任洋人银行,专我大利。……所谓挽外溢以足国者。” 1897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 1910年初,就任邮传部大臣之后,盛宣怀提出“铁路国有”政策,下令将已经承诺由民间商办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路权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借款 600万英镑,以统一全国的轨道。 ――摘编自陈旭麓《盛宣怀传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的主要活动,并予以评述(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盛宣怀提出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6分)历史 参考答案 24-29 BCDBDA 30-35 CACBAD41题(1)欧洲对外贸易需求量大,尤其以亚洲的棉纺织品为主;欧洲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亚欧贸易发展情况由欧洲处于劣势地位到欧洲处于优势地位;(6分)欧洲经过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进行对外贸易;欧洲重视货币和财富的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在亚洲(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基本没有需求;亚洲各国(以中国为典型)实行“闭关”政策;欧洲开展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任意四点8分)(2)中国农业与手工业产品愈来愈显得落后,造成部分农民手工业者破产;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逐渐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市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6分)应积极主动的进行对外交流,不应闭关自守;应奉行平等公正的交流原则;应重视本国经济实力的增强(5分,言之有理即可)42.(12分)示例:论题: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评析:意大利一些自由城市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上看,意大利很长时间内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封建统治基础相对薄弱,农民没有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民更容易进入到城镇中,与劳动力需求者形成雇佣等新的生产关系。所以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从地理方面看,新航路开辟以前,意大利一直紧扼亚、 非、拉三大洲交界处的海陆咽喉,大规模的、洲际间的商品贸易在这里产生。它促使意大利手工业者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最早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扫清了思想障碍。文艺复兴第一次唤醒了人们的自由意识,并使人们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现世的幸福。 综上所述,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能够说明我们了解历史的脉络可以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发现。 (其它论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45.(15分)(1)外结孙吴;整顿吏治;发展农业;安抚少数民族(一点2分,四点8分)(2)为蜀国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政治清明,改善社会风气;保障农业生产;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一点2分,三点7分)(1)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该地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二战后,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对已以土地不公正的分割:“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为了争夺霸权,支持不同利益相关方。(一点3分,三点9分)(2)评价:巴以冲突的悲剧是因为双方受宗教观影响而形成的民族文化特性;双方过于强调自身信仰与价值的绝对性,从而使得他们缺乏多元共存的精神;域外大国的介人将这些文化冲突进一步复杂化。(每点2分)47.(1)创办厂矿局企业和银行,投身洋务事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现代化;创办学校,推动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促使辛亥革命爆发。(每要点3分.只有活动,没有评述每要点得2分)(2)银行是贸易畅通、工商业发展的枢纽;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办银行榨取利润;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每要点2分)PAGE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