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课 珍视生命第1课时 守护生命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3.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二、能力目标1.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2.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三、知识目标1.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2.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实例分析。海伦·凯勒,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海伦接受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2.通过教科书第9页“运用你的终验”引导学生讨论守护生命的话题。提示:(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两个方面的内容。(2)①爱护身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不能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②养护精神。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二、爱护身体1.实例探究:伦敦进行欧洲最大的救灾演练当地时间2016年2月29日,英国伦敦消防部门进行了模拟应急演练。演习设定为恐怖分子策划了一场袭击,炸毁了伦敦一个地铁站附近的一栋大楼,大楼倒塌压在了载满乘客的地铁列车上,超过1 000人死亡,2 000人受伤。演习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各方人员在面临恐怖袭击等大灾难事件时的应急营救技能。这次演习耗资77万英镑,一共持续4天。这种大规模的演习,在实际中很少见,但在发生重大灾难的情况却是必须面对的。2.阅读教科书第100页“探究与分享”并回答相应问题。提示:看法: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而小伟的行为是不爱护身体的表现。教师总结: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自己的身体。例如:提前制订计划,做到专时专用;让老师、同学或家长帮助监督自己;采取转移注意力,避开诱因等方式提高自制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过分迷恋做危害身体健康的事情。3.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4.史料分析有关资料显示,近40年来美国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增加了4倍。资料还显示,在美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比被谋杀的人多。在年龄为15-24岁的美国青少年中,自杀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意外及恶性肿瘤。在加拿大,自杀是导致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思考:(1)造成青少年轻生的原因有哪些?(2)你想对那些不珍视自己生命的青少年说些什么?5.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不要自伤自残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起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6.面对危险,自救自护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7.补充实例事例一:2016年1月9日下午,三名初中生未经学校许可,私自进入学校职工篮球场打篮球。打球过程中,篮球卡在篮板与篮筐夹缝中。三人没有报告老师,就将球场边上的桌子搬到篮球架下去取被卡的篮球。拿到球后,三人无视安全,站在桌子上模仿NBA球员把手吊在篮筐上扣篮,并在扣篮过程中吊在篮筐上悬空摇晃身体。此时意外发生,篮球架倒塌并砸中其中一名初中生,导致该名初中生死亡。事例二:2016年2月11日,文昌市的昆联水库发生一起溺亡事故,一名14岁女生不慎落水,另一名19岁男生不会游泳,但仍奋不顾身去救人,最后女生被救起,男生却永远失去了生命。三、养护精神1.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阅读教科书第102 -103页“探究与分享”并思考相应问题。提示:(1)这是因为:在艰苦的环境和生活中,费利德依然没有放弃对生命美好的追求,在挫折面前,费利德始终不放弃生的希望。她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播下追求美好的梦想,让梦想带给他们动力,在不断努力中,把梦想变为现实。(2)因为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体现的是在最恶劣的条件下,费利德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世界,让孩子们通过艺术活动尽量做到身体被囚禁,精神仍然健康和自由。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让孩子们寻找着每个人内在生命活力涌动的色彩,体现了对美的热爱、体现了生命的力量,维护了生命的尊严,是对生命的坚持,还有生命中那始终不曾泯灭的“爱”与“希望”。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2.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观察教科书第103~104页“探究与分享”并思考相应问题。提示:(示例)我参加过参观历史博物馆和经典诵读活动。参加这些活动,我感受到了悠久的中华文明史和民族文化气息,丰富了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了个人素养。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教师总结: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一方面,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另一方面,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3.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化,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史诗。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阅读教科书第104页“拓展空间”并思考相应问题。提示:(1)(示例)在爱护身体方面,值得肯定的地方: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经常开窗通风;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生病后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生吃蔬菜水果时洗干净等。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我不喜欢运动,应该每天保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我对自己家庭成员的健康了解不够,不知道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应该通过家长了解,进行身体检查;我一般不做身体检查,应该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体检。(2)同学们的交流进行总结归纳。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爱护身体的重要性,其中不仅仅要关注自己的身体,提高安全意识,在精神层面上我们也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不为小小的诱惑所引诱,感知真正的真、善、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