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课 珍视生命 第2课时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2)善于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激励自己。 2.能力目标 (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正确对待挫折。 (2)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3.知识目标 (1)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2)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难点: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材料导入: 提问: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通过故事的导入,让学生明确面对人生中的挑战与难题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探究新知 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105页“运用你的经验”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展示知识点:1.挫折的含义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105页“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展示知识点:2.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06页“相关链接”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106-107页“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展示知识点:3.调整挫折感受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107页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展示知识点: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学生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并选代表总结发言。 学生阅读“相关链接”内容,学习更多认识、分析挫折的理论。 学生先进行填写,然后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建立挫折的含义和分析的新知识。 让学生明白面对挫折,产生不用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挫折对人的影响,并知道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通过典型事例,让学生总结挫折对人生的作用,增强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和引导。 展示知识点: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如同光秃秃的树干会长出新芽,断尾的壁虎会长出新的尾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108页“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09页“方法与技能”内容。 展示知识点: 学生代表根据第108页“阅读感悟”中儿子与父亲的对话,进行角色表演,其他学生谈谈对儿子的话的感悟。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活动,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分享,总结面对挫折的方法。 学生朗读“方法与技能”内容。 通过角色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增强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通过反思活动,让学生学习正确分析和面对挫折的方法。 让学生学习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课堂总结 展示本节知识结构。 归纳、梳理知 识点。 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 回答问题。 通过几道典型例题,让学生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 课后探究:在老师的帮助下,查阅有关资料,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并整理至少一种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在历史上,你知道哪些面对挫折而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你从中收获了什么?与同学一起分享。 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锻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视野,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第 1 页 共 3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