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道德与法治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走 进 法 治 天 地 新课导入 材料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立法机关科学立法,我们才能做到有法可依。 执法机关只有做到严格执法,才能保障法律的顺利实施。 材料二:中国近期出现了制造并销售假新冠疫苗、非法经营和走私疫苗等行为,政府表示正在打击这些涉及新冠疫苗的犯罪活动。 思考:这些做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新课导入 材料三: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高空抛物罪案件。被告人韩某从高空建筑物抛掷物品,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高空抛物罪。被告人韩某以高空抛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三千元。 司法机关做到公正司法,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树立法律的权威。 全民守法,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材料四:全民守法,就是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 重点问题 树立法治意识 学会依法办事 2.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3.怎样做到依法办事? 1.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树立法治意识 探究一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提示:①有利于树立法律信仰;②有利于维护宪法的尊严;③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思考: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探究一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思考:确立“国家宪法日”有什么重要意义?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提示: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确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探究一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提示: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思考:以上名言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探究一 为什么树立法治意识 思考:以下这些法律规定,你自觉遵守了吗?怎样才能更好地遵守? 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育法第四十四条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德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旅游法第十三条 探究一 为什么树立法治意识 思考:以下这些法律规定,你自觉遵守了吗?怎样才能更好地遵守?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环境保护法第六条第四款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第一款 提示: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笔记区: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1.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③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①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②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学会依法办事 探究二 为什么学会依法办事 思考:樊某最终被行政拘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五条规则:旅客应当依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乘坐。樊某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扰乱了公共秩序,受到法律惩罚。我们在生活中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021年3月17日12时许,D2214次列车停靠在荆州站,旅客丁先生持本人的车票上车,发现一名旅客坐在他的座位上,丁先生便向该旅客阐明状况,但旅客樊某回绝让座并辱骂丁先生。 乘警接到报警后,前往处置,樊某拒不配合。乘警立刻通报前方站派出所辅佐,2名民警上车增援配合乘警,将樊某制服并强迫带离。旅客樊某最终因霸占别人座位,被铁路警方处以行政拘留7日处分。 1.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的尊崇和遵守。 笔记区 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探究三 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底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我想成为一个守法的好公民,但是怎样才能做到依法办事呢? 探究三 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材料:小宇的爸爸原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债务问题公司破产,多年积蓄化为乌有。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工作,小宇的爸爸常常酗酒,每次喝醉后,就拿小宇的妈妈出气,非骂即打。每当小宇哭着恳求爸爸不要打妈妈时,爸爸就冲小宇撒气。 提示:小宇应该运用法律来维权。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思考:你认为小宇的爸爸的行为是否违法?小宇应该怎么做? 忍气吞声 以暴制暴 依法维权 助长嚣张气焰 受害者变成违法者 惩治违法者 伸张正义 探究三 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思考:跳舞者在保障自身权益时还应注意什么? 提示:舞民有跳舞的权利,但是在实现自身权利的过程中,损害了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安徽宁国警方开出了首张广场舞噪音扰民罚单。安徽省宁国市一家医院的多名患者报警称,附近宁阳公园内的广场舞噪音扰民,大概4、5支队伍在跳广场舞,都用高音喇叭播放歌曲,导致医院患者无法静心疗养。 随后民警很快赶到现场,将广场舞组织者约到派出所谈话,但效果不是很大。针对这种屡教不改的情况,民警对涉及噪音扰民的5名广场舞组织者当场出具了处罚决定书,并依法作出警告处罚。 探究三 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思考:你如何看待“静音广场舞”现象? 提示:这种行为值得提倡,既保障了跳舞的权利同时又不损害他人的权益。启示我们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最近在上海嘉定区安亭镇出现了一种画风清奇的静音广场舞。在安亭镇红梅小区旁的小花园里,十几名舞者整齐划一地跳着舞,但现场却听不到一点音乐声。原来,舞者们都佩戴了一对能够接受指定频段的耳机。不少居民对这种“静音模式”的广场舞表示赞赏。 探究三 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提示:三个观点都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表现,我们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不能对法律选择性遵守。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观点一: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跟着走。 观点二:只要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管,就可以闯红灯。 观点三: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车辆少或没有车时可以闯。 笔记区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②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怎样依法办事?(依法办事的要求?) 我们与法律同行 学会 依法办事 树立 法治意识 2、为什么要依法办事 3、怎样做到依法办事 1、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