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法不可违学案

资源简介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题:法不可违
预习导航
一、违法无小事
1. 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 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 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的行为。
3. 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 行为、 行为和 行为。
(2)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 法律规范,应当承担 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3)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 法律规范,应当受到 或 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4)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 法律规范,应当受到 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4.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 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 。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 。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 ,增强 ,严格遵守 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 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 ,又要 ,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 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应该是( )
A.不说谎 B.不违纪
C.不违法 D.不犯罪
2.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对社会危害的大小,违法行为可分为 ( )
A.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B. 刑事违法行为和犯罪
C.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D.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3. 下面漫画《签个名》中这个人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违纪行为
4. 社会生活中违法的表现各式各样,下列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的是( )
A.十字路口闯红灯 B.未成年人辍学打工
C.持刀拦路抢劫 D.拾到别人的东西不予归还
5. 我省刘某某因散布“甲醇泡海鱼”谣言被行政拘留5日并罚款500元;王某因与朋友发生口角,把对方打成重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他们行为的共同点是( )
A. 都是违法行为 B. 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C. 都是犯罪行为 D. 都受到了刑罚的处罚
二、非选择题
6.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不同点 危害性 (1) (2)
触犯法律 (3) 刑法
处罚 (4) 刑罚处罚(严厉)
相同点 (5)

课外提高
一、单项选择
1. 据报道,2017年4月8日凌晨,安徽男子徐某醉酒闹事,不但谩骂前来处置的特警队员,被带到派出所后还将民警打伤,最终被依法行政拘留十五日。徐某的行为属于( )
A. 民事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 严重违法行为
2. 2017年3月28日,陶某因锯断共享单车车锁,以方便自己使用,被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以盗窃罪提起公诉,法院判处陶某拘役四个月,缓刑五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陶某被处罚,是因为( )
A. 他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B. 他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C. 他的行为具有严重危害性
D. 他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3.下列能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图示是( )
A. B.

C. D.
4. 大学生闫某因捕猎并售卖了十六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被法院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半。闫某被严惩是因为其行为( )
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的有关规定
③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④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八年级学生梁某,为了试探“有困难,找警察;有案件,请拨110”是否真实,多次用不同的公用电话拨打“110”电话,结果110次次紧急出动,次次扑空。梁某的行为( )
①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②是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行为
③损害了公安机关重承诺守信用的形象
④扰乱了社会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6. 材料一:2018年3月3日,广西凭祥市一女子谎报火警,扰乱了公共秩序,凭祥市隘口边防派出所日前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违法行为人农某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材料二:上海铁路法院统计显示,超过70%的涉轨民事纠纷发生于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多为因拥挤、抢座等引发肢体冲突致人身伤害。其中,60%为18至35岁的年轻人群,不少当事人文化程度并不低,甚至是高学历人员,但安全文明意识和行为与其知识水平并不匹配。
(1)材料一该女子的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2)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预习导航
一、违法无小事
1.不违法 2.出于过错 危害社会
3.(1)民事违法 行政违法 刑事违法 (2)民事 民事责任 (3)行政 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 (4)刑事 刑罚
4.一般违法行为 最严重 承担法律责任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分清是非 守法观念 治安管理 (3)依法 维护自己的权益 尊重他人的权益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C 2.D 3.B 4.C
5.A【解析】材料中的刘某某和王某都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对公民、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都是违法行为;据“被行政拘留5日并罚款500元”可知,刘某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据“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可知,王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受到了刑罚的处罚,属于犯罪行为;故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故选A。
二、非选择题
6.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不同点 危害性 (1)社会危害性较小 (2)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触犯法律 (3)刑法以外的法律 刑法
处罚 (4)民事或行政制裁(较轻) 刑罚处罚(严厉)
相同点 (5)都是违法行为, 都对社会造成危害,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课外提高
一、单项选择
1.B 2.C
3.B【解析】 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图示是B,因为违法分为一般违法与严重违法,严重违法是犯罪。ACD都与题干要求不符,被排除;故选B 。
4.A【解析】题干中大学生闫某受到刑罚处罚,是因为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构成犯罪。①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属于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故选A。
5.C【解析】梁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是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①②④正确。选C。
二、非选择题
6.(1)行政违法行为
(2)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