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说课课件16张PPT+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说课课件16张PPT+说课稿)

资源简介

5.3《善用法律》说课稿
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能力目标: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他人、国家的合法权益,知道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途径。
  知识目标:了解能够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维权的有效途径、诉讼的三种类型。
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树立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学会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树立起敢于斗争意识。
  本课是《法不可违》《预防犯罪》两课的延续。在现实生活中,法律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要学会使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因此,本节课实践性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依法维权意识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比较淡薄,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设计了三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让法律保护你
  环节二: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环节三:有勇有谋 善于斗争
  一、环节一:在法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律的保护,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学会使用法律保护自己,法律才有了意义。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善用法律》。
  二、环节二: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首先讲述17岁王海的案例,请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和案例思考。
  小结:在社会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了烦恼、困惑和痛苦时,可以积极寻求外界帮助,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问题时,要积极寻求法律救助。
  再次阅读王海的案例材料,思考问题:王海对于法律知道不多,谁能给他提供帮助?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继续阅读王海的案例材料,思考问题:(1)这次是谁帮助了王海?(2)还有哪些机构团体可以帮助我们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还有以下机构团体可以为公民提供帮助:国家行政机关相关部门、消费者协会、妇女联合会、居(村)民委员会等。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打官司就是诉讼,是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出示任务:判断以下案例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诉讼。(通过案例分析和连线练习巩固)
  环节二小结: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手段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环节三:请学生最后阅读王海案例材料并思考问题:你如何看待他的处理方式?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吗?
  阅读教材第60页“探究与分享”案例,评论快递员小张的行为。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若遇到侵害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应该选择正确的斗争方式;我们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出示任务:学以致用,看谁更机智,续写故事。
  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遇事一定要冷静,寻求帮助是良策,保全自己真聪明,不可硬拼要智斗,法律武器记心中,时刻不忘“110”。(参见教材61页“方法与技能”)
  环节三小结: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总结:通过王海的案例我们知道了遇到侵害要依法求助,并在故事续写中了解了要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使用法律,善用法律。

(共16张PPT)
5.3《善用法律》说课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敢于善于同违法侵权行为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知识目标:了解能够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维权有效途径、诉讼的三种类型,并树立起敢于打官司的意识,提高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能力目标:理解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途径。


二、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教学重点: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学会善于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树立起敢于斗争意识。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内容主要是《法不可违》、《预防犯罪》的延续。在现实生活中法律与学生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使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因此本节课实践性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运用。所以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以保证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学情分析
经过第五课前两框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淡薄,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中学生内容不宜太难太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教学过程
导入:让法律保护你

环节(一):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环节(二):有勇有谋 善于斗争
导入新课
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律的保护,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学会使用法律保护自己,法律才有了意义。
环节一: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1.求助有法
案例材料:17岁的王海(化名)家住扶余县,父母离异后,他跟着母亲生活,后来母亲与继父结合。王海的继父喜欢喝酒,不但不让王海上学,还逼着王海去打工赚钱,酒后还经常殴打王海和王海的母亲。
思考:(1)如果在生活中出现了烦恼、困惑和痛苦等,你可能首先求助于谁?为什么?
(2)请你帮王海想想办法,应该找谁帮助解决问题?
法律是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

2.法律服务机构
案例材料:王海首先求助于亲戚,可是继父并不听亲戚们的劝导;老师了解情况以后,主动找他的继父沟通,做工作,可继父却说:“这是我家的私事,您不用管!”
思考:对于法律知道不多的他,谁能给他提供帮助?
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3.诉讼手段
案例材料:但继父并没有让王海上学,并且以更残酷的手段殴打王海和她的母亲。经别人的提醒王海想到了打官司,可母亲犹豫了。母亲觉的这是家丑不可以外扬,并且还怕遭到更可怕的待遇。

思考:妈妈的想法对吗?打官司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吗?你怎么想的?
打官司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因为,勇敢地状告侵权者,不仅可以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还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诉讼的三种类型:知识讲授,案例判断
环节一: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手段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小结
环节二:有勇有谋 善于斗争

案例材料:没有拿起法律武器的王海,在继父又一次醉酒殴打后,忍无可忍的他拿起菜刀砍死了继父,王海为此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思考:(1)你如何看待他的处理方式吗?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吗?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侵犯我们权益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当在生活中我们若遇到侵害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应该选择正确的斗争方式解决问题,我们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看谁更机智,续写故事。
情境一:一天放学,李智独自背着书包往家走。突然,身后有人说:“嘿,哥们儿,等会儿!”李智回头一看,是个陌生人。还没等他开口,陌生人就说:“最近哥们儿手头有点紧,借点钱用。”假如此时你是李智,你会怎么办?
情境二:一天,王超乘公共汽车去上学,车上人挺多,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刚坐稳,突然发现一个穿着打扮很精神的男子,一只手拿着晨报,另一只手掏出一把小刀子,伸向一名女子的小提包……此时,你应怎么办?
情境三:初中学生小娅被一个流里流气的男青年截住,先是要与她交朋友,后来又让她资助点儿钱。周围没人,跑不掉,又敌不过他,怎么办?
环节二:有勇有谋 善于斗争

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本课总结
让法律保护你

环节(一):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环节(二):有勇有谋 善于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