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单元检测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单元检测卷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国家权力机关的是(  )
A.国务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东海县人民代表大会 D.最高人民检察院
2.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规定(  )
①有助于形成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社会氛围
②能够杜绝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
③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④可以消除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3.2017年12月4日是第四个国家宪法日。今年宪法日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国家设定宪法日,是为了彰显(  )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国家法律效力
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一切团体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③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④宪法与普通法律一样,多宣传,才能引起重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8年4月1日上午,央视曝光了甘肃折达公路考勒隧道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而比质量问题更挑动人们神经的,则是面对记者的采访,交通主管部门领导所表现出的敷衍塞责和傲慢无礼。对此甘肃方面火速启动问责程序,对曝光的6名相关人员进行停职调查。由这说明(  )
①国家机关应严格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②对于一些地方不作为、不尽责、官僚主义的行为要追究相关组织和个人的责任
③通过新闻媒体监督,是行使监督权的唯一途径
④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我们党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坚持依宪治国(  )
①是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理念
③要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动摇
④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我国许多法律的第一条都明确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表明(  )
A.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B.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
C.我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D.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7.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  )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各民族一律平等
C.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D.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8.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了宪法宣誓。这体现了(  )
A.宪法的权威性和宪法至高无上的地位
B.宪法是我们遵守的唯一法律
C.宪法比其他的法律更严厉,履行法定职责
D.宪法是我国其他法律的总和
9.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严格行政问责。对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直至行政首长的责任。“行政问责”表明(  )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②对于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不一定要担当
③我国公民具有自觉监督国家机关的义务
④对于滥用权力的行为要追究相关组织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第一条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字眼。这表明(  )
A.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B.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C.只有宪法才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
D.宪法是其他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11.黄某在担任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期间,不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致使辖区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长期存在违规建设养殖场、扩建塑料制品加工项目等问题。2017年7月,黄某受到行政警告处分。这说明(  )
①法定职责必须为②法无授权不可为③有权可以任性④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以下做法有利于加强宪法监督的是(  )
A.宪法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
B.各级司法机关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责
C.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D.地方人大主动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13.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其根本原因是(  )
A.普通法律只是宪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B.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C.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的间题
D.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
14.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  )
A.尊重和保障人权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人民当家作主
15.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下列属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做法的是(  )
①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
②司法机关依照宪法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行政权
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④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公民基本权利意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下列有关宪法的观点错误的是(  )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和其他法律一样严格 D.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  )原则。
A.人民当家作主 B.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C.民族集中制 D.领导责任制
18.我国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  )
A.科学发展观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中国共产党党章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对国家治理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形象化描述。将政府的权力置于宪法和法律的制度笼子里,有利于(  )
①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②将权力法治化、规范化
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④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的学习,某同学发表了如下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宪法内容须牢记,宣传宪法我参与②宪法规定我义务,履行义务我天职
③宪法学习是首要,唯一准则要遵守④宪法尊严我维护,践踏宪法敢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2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宪法对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材料二 我国已颁布的《刑法》《民法总则》和其他一些法律都写明本法“以宪法为依据”。
材料三《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按一般程序由半数以上代表通过即可。
请回答: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说明了:
   
材料二说明了:
   
材料三说明了:
   
22.宪法,本国至高的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节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材料二: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据材料二回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什么根本政治制度?
材料三:2018宪法修改内容中,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2)为什么在2018年宪法修改中要增加上述内容?
(3)为培养青少年对宪法的认同和尊崇,维护宪法权威,请你为同学们提出几点建议。
23.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2018年两会期间,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进行了相关资料收集,请你一起参与讨论。
材料一:在1982年现行宪法施行后,我国遵循宪法修改规律,对究法作了五次修改。其中,在宪法的五次修改过程中,为贯彻党中央落实宪法修改的总体要求,将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写入宪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将宪法修正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于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这表法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观点?
材料二: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残,在总体保持我國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对我国宪法做出适当的修改。同学摘录了以下两个方而内容。
修改前内容
修改后内容
第一条第二款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一百条
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设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
准后施行。
(2)上述宪法内容的修改(补充)是如何体现宪法是国家的根木法的?
材料三:2018年2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对宪法宣警制度相关规定做出适当修改。2018年宪法修改第27条增加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对此有同学说:只要国家公职人员带头遵守宪法,就能维护法律权威。
(3)请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24.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第一条规定:“为了维护国歌的尊严,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十五条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材料二:根据宪法规定,提议宪法修改的有两个主体,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宪法之外,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法律和其他议案,则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1)材料一表明宪法与普通法律有哪些不同?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宪法具有什么显著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显著特征存在的必要性?
(3)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重要结论?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CDADC 6-10.DAADD 11-15.DCCAC 16-20.CCDDD
二.材料分析题
21.
材料一说明了: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材料二说明了: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材料三说明了:
 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2.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体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3)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②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③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积极与破坏宪法的行为做斗争。
23.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严格;理由: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捍卫宪法。
(2)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的根本制度。修改内容是对国家根本制度的补充。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内容的补充,说明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该同学的观点是片面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宪法宣誓有助于国家公务人员树立宪法观念,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据宪法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只是做到了有法可依;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人人都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法遵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4.
(1)①内容不同: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普通法律所规定的内容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②效力不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2)显著特征: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要坚持依宪治国;我们每个人都要牢固树立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理念;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