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延续文化血脉 课件(34张ppt+2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延续文化血脉 课件(34张ppt+2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1 延续文化血脉
一、新课引入
欣赏歌曲《中国看见》
思考:
从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中华文化元素
提示:古汉字、瓷器、刺绣、故宫、剪纸、京剧、绘画、书法、空竹、木版画等。
教师:视频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本课时我们就借着中华文化元素一起走进灿烂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
5.1延续文化血脉
二、讲授新课
一、中华文化根
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那达慕
春节
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前。
盘王节起源于对始祖的祭祀。今天的盘王节也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在每年七、八月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
一、中华文化根
戏曲进校园
青少年练习太极拳
儒家著作总汇
旗袍时装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一、中华文化根
中华文化的形成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中华文化根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实际上,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在河南贾湖发现的一些刻在龟甲上的符号,距今已达8000年。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
(1)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汉字的产生和发展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2)除汉字外,你还知道中华文化的哪些内容 这些文化是由谁创造的
探究与分享
一、中华文化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特点
一、中华文化根
辨析: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没有实用价值,没必要保护。
探究与分享
一、中华文化根
说法错误。
世界文化遗产是珍贵的,不可复制的,代表了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
我国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各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提。
文化遗产的价值
历史信息价值
启迪后人的价值
一、中华文化根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革命、先进文化
精神追求
精神标识
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中华文化根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埃及
古希腊
一、中华文化根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以及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或由于地震、洪水、瘟疫、灾荒,或是由于异族的入侵,或是由于内部的动乱,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的文明。唯有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骄傲与自豪
思考:为什么中华文化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
一、中华文化根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原因?
创造力
包容力
一、中华文化根
原因: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做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华文化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原因及做法
一、中华文化根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材料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
结合以上材料,探讨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探究分享
一、中华文化根
(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原因?
一、中华文化根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
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一、中华文化根
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美德万年长
苏武牧羊
负荆请罪
立木为信
卧薪尝胆
请说出这些故事蕴含了哪些传统美德
二、美德万年长
美德万年长
——《孟子 梁惠王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中华传统美德代代传,虽隔千年,但孟子与范仲淹的忧乐观一脉相承,思考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二、美德万年长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
孝敬父母的伦理规范
抑恶扬善的处世准则
二、美德万年长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中华美德代代相传,读一读孟子和范仲淹的名言,他们相隔千年,忧乐思想却一脉相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美德万年长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现阶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
二、美德万年长
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顺其自然,作为青少年如何弘扬传统美德?
探究分享
二、美德万年长
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课堂小结
  本课时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中华文化的组成、特点以及价值,知道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懂得了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了解了文化自信的含义和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来源以及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内涵、影响和发展。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身体力行,让美德走进生活,接受文化熏陶,让生活更美好。
青春寄语:遵循美德行事,纵使没有增加快乐,也可减轻焦虑!
板书设计
延续文化血脉
中华文化根
美德万年长
中华文化的内涵
中华文化具有创造力和包容力
文化自信的来源
代代相传的美德
传统美德的内涵
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践行传统美德
坚定文化自信
三、达标测试
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占有突出位置。关于文化自信,下列同学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小明: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B.小梅: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C.小梦: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仅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
D.小美: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三、达标测试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启发我们与人为善、平等待人;“和而不同”,启迪我们尊重不同文化并与之和平共处……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B.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D.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达标测试
3.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带动全国兴起一股“汉字热”。汉字文化节目的举办(   )
①有利于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②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爱国情感
③不利于学习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
④表明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唯一的元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三、达标测试
4.
2018年5月10日,第14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开幕。在本届文博会上,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文博单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当代文创精品,同时通过数字化展示手段让文物活起来。本届文博会共分九大展馆和67个分会场,涵盖影视动漫、新闻出版、非遗等领域,呈现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本届文博会共吸引101个国家和地区的20
000多名境外展商前来参会。
(1)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答案: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三、达标测试
(2)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案: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