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要点提炼
1.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2.阐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明确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3.阐释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深刻理解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政权,才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两大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两个步骤:第一步,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3.两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封建统治下的近代中国日趋落后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当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仍然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判断说明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加剧,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判断说明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目的。
答案:错误。这个说法颠倒了二者的关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3.近代中国复兴之路的探索
(1)探索过程
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2)基本结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程
(1)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判断说明
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答案:正确。国情不同,决定了革命道路与方式不同。俄国和中国的国情不同,所选择的道路也不相同。
(2)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说一说
毛泽东明确指出:要想领导中国革命达到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再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能够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谁来领导?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2.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2)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
①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想一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诞生以来,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再到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而社会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革命,因此它们的性质是不同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
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判断说明
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答案: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连一连
答案:
4.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
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说一说
中日签订“二十一条”后,年轻的周恩来在文章里写道:“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
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民族复兴之路的是谁?
答案: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
查一查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创立了一条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探索了三条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独特的革命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三套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
填一填
在历史长河中,发生过很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根据提供的相关信息写出相关的事件。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 
。?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近代中国复兴之路的探索
情境导引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复兴之路》是一部大型电视政论片,以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重大事件为视角,展示一幅幅振兴图强的全景画面。下面是部分解说词: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但是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窃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20世纪早期的中国已到了国将不国的地步,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就在这个时候,从俄国传来了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反复比较中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1)《复兴之路》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怎样的梦想和追求?
(2)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基本结论?
提示:(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对中国复兴之路的追求和探索。
(2)只有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关键能力
主体
重大事件
时间
评 述
农民
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51—
1864年
发生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肩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使命,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地主
阶级
洋务运动
19世纪60
—90年代
主张“自强、求富”,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运动是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不能拯救中华民族的灾难,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主体
重大事件
时间
评 述
资产
阶级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9世纪
末到20
世纪初
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一次伟大的探索,但中国国内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没有足够的资产积累,加之反革命势力实力强大,革命注定会失败
无产
阶级
五四运动、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新民主
主义革
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通过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1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体现科学精神。
思路解读:A、B、C三项都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比较
情境导引
某班思想政治学习小组在搜集五四运动的资料时查到如下资料: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之后开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革命的性质与前面的革命有着本质的区别。
(1)请指出“五四之后的革命”是什么革命。
(2)“五四之后的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提示:(1)新民主主义革命。
(2)五四之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就是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发展趋势。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关键能力
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目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革命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指导思想
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
马克思主义
发动群众的
深度、广度
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比较项目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革命结果
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任务
所属的革
命阵营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③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项目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社会主义革命(1953—1956)



革命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是要消灭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整个资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革命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大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的三大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
革命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相同点
①领导力量相同: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②所属革命相同: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2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B.无产阶级斗争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C.它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D.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体现科学精神。
思路解读: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领导阶级不同,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于五四运动的斗争主力是学生和工人,所以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B项。
答案:B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1.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门被打开,国家主权被破坏,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A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都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故排除C、D两项。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2.毛泽东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描述的是哪一理论的实践(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新民主主义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答案:A
解析:从“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中可以看出,这描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实践,所以选A项。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
A.红军长征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历史,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项正确;红军长征胜利、抗日战争胜利时,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A、B两项错误;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排除C项。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走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完成土地革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故B项正确;A项是群众基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D两项是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形成的,故排除。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纪元”指的是实现(  )
①国家独立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工业化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实现独立和人民实现当家作主,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6.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100多年时间,是中华民族最动荡、最屈辱的历史时期,是中国人民最悲惨、最痛苦的历史时期。为了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
(1)请列举几个探索和斗争的典型人物或事件。
(2)这些探索和斗争的结果证明了怎样的结论?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答案:(1)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奕?、李鸿章、张之洞等“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代表的戊戌维新运动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
(2)很多探索和斗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但一次又一次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近代中国不可能模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析:第(1)问具有开放性,可以列举人物,也可以列举事件,结合自己学过的政治、历史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要求从漫长的探索历程中,总结出党的领导和革命道路的重要性等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