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上7.1《关爱他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关爱的力量,增强关爱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心怀善意、相互尊重,主动关爱他人、帮助他人。2.能力目标: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关爱他人的意义,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知识目标:知道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懂得关爱要尽已所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教学重点】1.理解关爱的重要性。2.懂得如何关爱他人。【教学难点】理解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情景所需幻灯片,认真备课。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场景激趣展示照片,请同学思考:这些照片有什么共同之处?教师总结:反映的主题都是关爱他人。可见,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又该如何去关爱他人?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七课第一课时:关爱他人。二、授讲新课本节课有两部分:一是目标解读;二是活动探究,聚焦主题。(一)目标解读1.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1)通过亲身经历感受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2)通过小品《扶不扶》引发学生思考:关爱他人的结果一定是好的吗?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3)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2.自主学习多媒体展示自主学习的问题和要求。带着问题预习课本,并且把问题写到相应的段落前面。(二)活动探究,聚焦主题1.探究一:知关爱活动一:体会爱 乐分享运用你的经验:(1)说一说自己在家、学校、社会生活中被他人关爱及关爱他人的事例。(2)你还知道社会上哪些关爱他人的示例,结合示例谈谈这些行为为他人、为社会、自己带来了哪些影响。提示:(1)从长辈、老师、同学、陌生人、社会、国家等。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设计意图:让同学体验自己在生活中得到的关爱与帮助,感悟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会对关爱自己的人感恩,进而关爱他人,关爱社会。(2)进一步提问你还知道社会上哪些关爱他人的示例,结合示例谈谈这些行为为他人、为社会、自己带来了哪些影响?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关爱的重要性,明确关爱他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做到关爱他人,快乐自己,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多媒体展示社会中奉献爱心、关心他人的照片。教师总结:我们从照片中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的相互关爱,体会到关爱带来的美好,得出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2.探究二:话关爱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关爱他人的结果一定是美好的结果吗?活动二:探究与分享认真阅读教材77页-79页的探究与分享及阅读感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假如你遇到类似需要帮助的人你会怎么办?(2)帮助别人时你可能会遇到那些问题?(3)遇到这些问题时你会怎么办?设计意图:此活动旨在使学生懂得关爱他人要讲究技巧、策略,明确珍爱自己与关爱他人是相辅相成的。一致的,要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理性选择传递爱心的方式,避免盲目冲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教师总结: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要心怀善意;要尽已所能;要讲究策略。3.探究三:献关爱关爱他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付出努力和共同行动。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拟定一份关爱宣言,并且与大家分享你的关爱宣言!设计意图:在学生对关爱的重要性及怎样关爱他人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去感悟、去践行、去升华。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的中心话题是“关爱”,重点讲了关爱的重要性及怎样关爱他人两个方面的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探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关爱他人,认识到关爱他人并不难,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句话等都能体现对他人的关爱。同时,明确关爱他人并不是单纯的付出,还会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板书设计】【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习题【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为什么关爱他人,以及怎样关爱他人,教材中的事例通俗易懂,蕴意明显,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可就地取材,通过讨论、辨别明确事理。为了激发学生尽己所能地关心他人的情感,设计了关爱宣言,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践行。不足之处有很多,比如教学方法单一,课件设计过于简单,对材料的探究不够深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