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课件38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课件38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资源简介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预习要求]
1.通过学习,坚持依法治国,认同我国法治发展的成就。
2.明确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实践,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
3.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4.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法律的权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教学重点:我国法治法治发展的成就。
教学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是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课前预习案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法律的产生:
2.法律的本质:
3.中国法治发展的历程
(1)中华法系 ,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最终归于失败。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法的产生:
决定因素:
法的历史类型:
4.法的特征
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原因
2.成就
(1)
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②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2)
①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②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
③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3)
①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②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
(4)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课堂探究案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资本主义法的本质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思考: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感悟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论述是如何理解法的产生、法的本质、法的决定性因素?
案例一 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处无期徒刑。
案例二 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关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全额向农户支付购粮款。
思考:结合案例,说说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区别于联系。
课后巩固案
1.宪法至上,法治才有权威和尊严。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因为(  )
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宪法是国家所有法律的总和
③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这是因为(  )
A.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B.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
C.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最高行为准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关于我国法治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
②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宪法
③党领导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
④我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施法治可以(  )
①保证公民的各项权利
②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④消除现阶段基本矛盾
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参考答案
1-4CCDB
人教版(2019年)思想政治必修3高一第七课第一框教学设计
课题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一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坚持依法治国,认同我国法治发展的成就。 【科学精神】
明确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实践,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
【法治精神】
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公众参与】
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法律的权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重点
我国法治法治发展的成就。
难点
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是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同学们,为了全面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020年2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充分体现了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法治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抗击疫情也促进了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为了更好更快的加快法治建设,我们需要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追溯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讲授新课】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本框的课标及核心素养要求。我们将围绕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这个总议题,分三个小议题,进行本框的探究。
议题一:我国法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史?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了解我国法律的发展历史,思考:法律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怎样的作
用?,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正如视频中所讲的:“法律在人类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古往今来,成功的执政者无不视立法为治国理政之要务。”法律是一种国家机器,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法律。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法律的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法律才逐步
产生的。
2.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实现其职能的工具,是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保障正常社会生活的工具。
从古代至近代,法律地位不断提升,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思考:结合我国古代法律发展的历史,分析,为什么近代一些仁人志士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都破灭了?
3.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法治建设,应符合历史和国情,移植他国法治模式,往往难以适应本国国情,终究归于失败。
中国法律的发展经了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从毛泽东法律观到习近平的法律思想的演变,都是结合中国国情,立足中国实践,结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简言之,中国法治思想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那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新”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探究议题三: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新”在哪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感悟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论述是如何理解法的产生、法的本质、法的决定因素的?
(探究与分享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资本主义法的本质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
[探究任务]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感悟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论述是如何理解法的产生、法的本质、法的决定性因素?
学生:探究与思考。
教师:解读材料,马克思恩格斯揭露的是资本主义法,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意志,由资产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法的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反映的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2.法的决定性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法的历史类型: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其中法律是最特殊的社会规范。因为它具备其他规范所不具备的四个特征。
4.法的特征:维持社会秩序、 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具有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社会规范。
(1)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 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2)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3)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政治职能,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社会职能,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探究与分享2)
案例一 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处无期徒刑。
案例二 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关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全额向农户支付购粮款。
[探究任务] 结合案例,说说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探究与思考。
教师:解析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区别与联系。
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什么会取得巨大的成就?
议题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原因
(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相适应的。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2.表现
(1)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重大成就。(人权保障方面)
(探究与分享2)
[探究任务]1.依法治国的前提是立法,在这方面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2.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法律的贯彻,在这方面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2)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方面)
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②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3)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法律的贯彻方面)
①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②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
③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探究与分享3)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深化司法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法治社会建设向纵深发展,全社会法治观念和人权法治保障意识显著增强;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为人权法治化保障提供了坚强保证。法治建设在路上。
学生思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课堂总结】
同学们,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板书设计】
课件38张PPT。思想政治统编人教版(2019年)必修3
高一下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新知导入 为全面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2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坚持依法治国,认同我国法治发展的成就。 【科学精神】
明确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实践,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
【法治精神】
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公众参与】
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法律的权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核心素养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主题探究思考:法律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1.法律的产生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法律的本质思考:结合我国古代法律发展历程,分析为什么近代一些仁人志士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都破灭了?主题探究春秋
战国
时期西汉
时期唐朝
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制定成文法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3.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思考: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感悟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论述是如何理解法的产生、法的本质、法的决定性因素?主题探究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资本主义法的本质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法的产生2.法的决定因素3.法的历史类型4.法的特征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反映的是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
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政治职能,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社会职能,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4.法的特征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
思考:结合案例,说说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区别与联系。主题探究 案例一 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处无期徒刑。
案例二 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关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全额向农户支付购粮款。 政治职能社会职能区别:1. 法律的政治职能:是指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国家的政治职能是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 法律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联系:1. 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都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2. 都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区别与联系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什么会取得巨大的成就?主题探究1.原因(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1)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人权保障方面)
①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②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2.表现思考:1.依法治国的前提是立法,在这方面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2.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法律的贯彻,在这方面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主题探究 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才是真正的法治。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谓先行者,对于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说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2)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立法方面)
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②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2.表现七个法律部门 目前,我国有法律260多部、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9000多部、行政规章1100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还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加快形成完备的
法律规范体系(3)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法律的贯彻方面)
①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②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
③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2.表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开启法治建设新纪元。1949年1954年1982年1999年2004年2014年2018年  法治建设在路上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1949年1954年1982年1999年2004年2014年2018年  法治建设在路上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1949年1954年1982年1999年2004年2014年2018年  法治建设在路上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法治建设揭开新篇章。1949年1954年1982年1999年2004年2014年2018年  法治建设在路上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1949年1954年1982年1999年2004年2014年2018年  法治建设在路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1949年1954年1982年1999年2004年2014年2018年  法治建设在路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我国宪法进一步完善。1949年1954年1982年1999年2004年2014年2018年  法治建设在路上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课堂总结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法治建设的历程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决定因素
巨大成就
坚持法治法律的产生
中国法治史课堂练习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仁人志士的法治建设梦想最终归于失败。其原因在于(  )
①法治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
②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③他们试图移植的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不适合中国
④一国法治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课堂练习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集中表现为(  )
①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不断发展
②建立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④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