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检测试题word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检测试题word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
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一、单项选择题。
1.A县人民政府为建宾馆,向该县B银行贷款500万元,届期未能偿还。B银行以A县人民政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  )
A.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B.应属政府行政行为,不应由民法调整
C.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纵向经济关系
D.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答案】D
【解析】D:根据题目的表述可以得知,政府向银行贷款属于借贷合同法律关系,在这种法律关系中,政府机关与银行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因此该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故D项表述正确入选。ABC:三项表述均错误,ABC排除。故本题选D。
2.何某有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别墅,当他得知有一栋大楼将要建设,从此别墅不能再眺望海景时,就将别墅卖给想得到一套可眺望海景房屋的张某。何某的行为主要违背了民法的哪一条基本原则(  )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诚信原则
D.绿色原则
【答案】C
【解析】A:题干没有反映平等原则,所谓平等原则,指在民事活动中一切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当事人的人格完全平等,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它是宪法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表现。A排除。B:题干没有反映自愿原则,B排除。C:何某隐瞒了该房屋不能再眺望海景的信息,违背了诚信原则,C正确。D:题干没有反映绿色原则,D排除。故本题选C。
3.下面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说法正确的是(  )
①2020年5月28日正式施行
②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法律文化
③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④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故③④正确。①②: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故①②错误。故本题选D。
4.下列属于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A.交警对小王的交通违规行为所进行的行政处罚
B.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电脑的合同
C.小偷甲因偷盗他人财物被警察逮捕拘留
D.张三与李四约定周末一起去看电影
【答案】B
【解析】A: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交警对小王的交通违规行为所进行的行政处罚属于行政法律关系,与题意不符,
A排除。
B: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也就是说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故甲乙两公司签订买卖电脑合同的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B符合题意。C:刑事法律关系是指刑事法律所调整的国家与公民(包括某些特定法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甲因偷盗他人财物被警察逮捕拘留属于刑事法律关系,C排除。D:张三与李四约定周末一起去看电影不属于民事法律调整的范围,与题意不符,D排除。故本题选B。
5.阿娟婚后全职在家料理家务、照顾两个子女,丈夫阿杰开店经营建材。阿杰多次因家庭顼事殴打阿娟致其受伤。10月15日,阿娟被醉酒后的阿杰打成重伤,社区工作人员得知后报了警。
下列关于本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阿杰的行为侵犯了阿娟的身体权
②醉酒的人犯罪,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③阿杰的行为,应由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
④阿杰的行为构成犯罪,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②④:按照法律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同样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同时虽然二者是夫妻,但是阿杰将其妻子打成重伤,也是构成犯罪,应追究其法律责任,②④应选。①:说法错误,侵犯了阿娟的人身权,①不选。③:说法错误,其行为应该受到刑法的惩罚,而不是行政处罚,③不选。故本题选D。
6.甲系知名歌手,乙因外形酷似甲,时常参加一些营利性商业演出,外人难以分辨两人,而乙对此未做说明。后甲多次打电话给乙,并在电话中对乙进行指责。在一次通话中,乙将手机设为免提模式让一起吃饭的朋友听到,并将该通话内容发布于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媒体。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行为没有侵害乙的名誉权
B.乙的行为侵害了甲的姓名权
C.乙的行为侵害了甲的肖像权
D.甲的行为侵害了乙的人身权
【答案】A
【解析】BCD: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保护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及人身权,材料中乙因外形酷似甲参加一些营利性商业演出,并没有涉及侵害甲的姓名权、肖像权及人身权。故BCD不选。A: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以侮辱、诽谤为主要方式,甲多次打电话给乙,并在电话中对乙进行指责,双方交涉,并没有涉及侵害乙的名誉权,故A正确。故本题选A。
7.老张是小王的上级主管,二人因公入住酒店相邻房间。入住期间,小王无意间听到老张在跟公司经理通电话,内容涉及对小王工作上的不满。小王感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就跑到老张房门外偷录,并将录音发给了公司的有关领导和同事。因调解不成,老张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中(  )
①小王侵犯了老张的名誉权
②小王侵犯了老张的隐私权
③小王没有侵犯老张的权利
④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格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②:小王感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就跑到老张房门外偷录,并将录音发给了公司的有关领导和同事,说明小王侵犯了老张的隐私权,而非侵犯其名誉权,②正确,①不符合题意。③④:因调解不成,老张向法院提起诉讼,反映了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格利益,④正确,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8.农家女陈某2020年参加高考,以546分的成绩被某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外贸专业(专科)录取,却被李某顶替而未上成大学。本案中(  )
①陈某的姓名被盗用
②客体是人格权
③陈某的姓名被冒用
④客体是身份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①③:姓名权盗用是在当事人不允许的情况下利用他人的姓名获得自己的利益,而冒用是直接冒用他人的姓名做一些事情,本案中,李某直接使用陈某姓名上了大学,而陈某根本不知情,姓名被冒用而不是被盗用,①错误,③正确。②④:自然人的人格权基于出生而取得,法人,其他组织的人格权基于依法成立的事实而取得,身份权则是基于特定的身份而取得,本案是关于姓名,这是基于出生而取得的人格权,而不是身份权,②正确,④错误。故本题选D。
9.W市B区的李某与W市A区的张某出现矛盾。为了泄愤,李某于2017年8月在700人的微信朋友圈公布了张某的照片,并配以“此人关进派出所了”等捏造的内容。2019年9月,张某得知此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李某侵犯了张某的隐私权
②若张某在2020年9月起诉,则超出诉讼时效
③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
④若张某向W市A区法院起诉,法院将不予受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名誉权是指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法律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为了泄愤,李某在700人的微信朋友圈公布了张某的照片,并配以“此人关进派出所了”等捏造的内容,这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③符合题意。民事诉讼法一般是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W市B区的李某与W市A区的张某出现矛盾。若张某向W市A区法院起诉,法院将不予受理,④符合题意。①:本案中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不是隐私权,排除①。②: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若张某在2020年9月起诉,没有超出诉讼时效,排除②。故本题选D。
10.在我国,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侵犯自然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即使大义灭亲也是不允许的。这是因为(  )
A.大义灭亲也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
B.大义灭亲也是侵害生命权的行为
C.漠视生命权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D.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
【答案】B
【解析】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大义灭亲是侵害生命权的行为,不是侵害健康权,A错误,B正确;C说法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题意;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不选。
11.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有(  )
①自然人甲与乙之间的继承纠纷
②某银行多付储户存款纠纷
③某公安机关与汽车经销商之间订立的汽车买卖合同
④某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丁之间的税款征收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①属于自然人之间的财产关系,符合题意;②属于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财产关系,符合题意;汽车买卖合同的法律关系是买卖关系,合同的双方是平等的,所以,即使是公安机关,其买车的行为也属于合同行为,归民法调整。③正确,④属于行政法,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下列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①甲不在家,朋友乙为其接待来客
②甲答应与乙一起吃饭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
③甲养的虾因池塘出现缺口顺水游入乙的水塘,甲请求乙予以返还
④甲将石头堆放在乙家门口致乙通行困难,乙要求甲清除石头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②属于道德层面,不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也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故选D。
13.]2020年3月1日,山东省成武县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庭审系统,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山东省首例疫情防控期间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案,被告人田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法院判决的理由是田某违反了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故意隐瞒其武昌、汉口接触史造成医护人员及同病房病人等37人被隔离观察严重影响了医疗机构对疫情的防治,并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了恐慌。田某的行为(  )
①危害了他人的生命权、健康权
②维护了自身的隐私权
③妨碍了他人身体权的行使
④是对他人的人身权的侵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田某故意隐瞒其武昌、汉口接触史,造成医护人员及同病房病人等37人被隔离观察,是对他人的人身权的侵犯,危害了他人的生命权、健康权,故①④正确。②③: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田某的行径涉及公共利益,其行程信息不属于隐私权;身体权所保护的是身体组织的完整及对身体组织的支配,田某的行径没有涉及妨碍了他人身体权的行使,故②③不选。故本题选B。
14.李某因闯红灯被电视台新闻节目录入并播出,李某起诉电视台侵犯了其肖像权和名誉权。在这里,电视台(  )
A.侵权,因为没有征得李某同意
B.不侵权,因为新闻节目出于公益而非营利目的
C.侵权,因为电视台具有营利性质
D.不侵权,因为电视台可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公民肖像
【答案】B
【解析】自然人享有肖像权。他人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法律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电视台此举是出于公益而非营利目的,且没有侮辱、诽谤李某,因而不构成侵权,B正确,A、C、D说法均错误。
15.L医院在其主办发行的、以男性疾病治疗项目为主的刊物中擅自使用了吴某在某部电影里的正面剧照,并配以“仅需7天,重回年轻态做最猛的战狼”等广告语。导致观众误以为吴某接受过该医院的治疗,给吴某带来相当大的困扰。本案中(  )
①L医院侵犯了吴某的名誉权
②吴某如起诉则应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③L医院侵犯了吴某的隐私权
④吴某可以通过仲裁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由题意知,L医院主办发行、刊印和散发的刊物擅自将其肖像用于广告宣传,导致观众以为吴某接受过该医院有关男性疾病的治疗,影响了他的社会评价,侵犯了其名誉权。吴某可以向法院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如起诉则应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本案中L医院侵犯了吴某的名誉权,而不是隐私权,故③不符合题意。④:仲裁是指纠纷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由第三者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和方式。本案中L医院侵犯了吴某的名誉权,吴某可通过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不是通过仲裁方式。故④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
16.2020年5月,谢某的石料厂自投入生产以来基本上24小时不间断的开采,灰尘噪声污染特别大,引起附近村民不满。家住在附近的王某一怒之下将谢某的石料厂告到法院,要求对方赔偿噪音补偿费5万元,并负担本案诉讼费。
(1)运用民法基本原则的知识分析谢某与王某行为违法的特点。
(2)谢某与王某的做法对我们参加民事活动有何警示?
【答案】(1)①谢某的石料厂灰尘噪声污染特别大,说明违反了民法中的绿色原则,需要承担民事责任。②王某的诉讼请求对石料厂要求的赔偿费过高,违反了公平原则,法院肯定不予支持。
(2)参加民事活动应该遵守民法的基本原则,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解析】注意谢某与王某行为都有违法的一面;注意从民法的作用的角度说明违法的危害。
17.某公司职员李某与王某同住一室。一天,李某偷看了王某的日记,并将日记中的有关内容在公司员工中传播。王某对此非常恼火,顿生报复李某的念头。于是王某给公安机关写信,信中列举了李某盗窃公司的财物、赌博等问题。公安机关经过调查证实,李某没有盗窃、赌博等行为。
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李某和王某的行为是否违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李某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李某偷看王某日记,并将日记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传播,侵犯了王某的隐私权。
(2)王某的行为也属于违法行为。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王某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不是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对李某进行诬告陷害,侵犯了李某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题,认真阅读材料,即可知本题的关键信息,李某偷看王某日记并到处传播;王某诬陷李某来报复李某,在结合课本相关权利的内容分析可知,李某的行为违法,日记属于个人隐私,所以侵犯隐私权,法律依据是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王某的行为违法,诽谤他人属于侵犯名誉权,法律依据是公民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王某没有用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
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一、单项选择题。
1.A县人民政府为建宾馆,向该县B银行贷款500万元,届期未能偿还。B银行以A县人民政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  )
A.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B.应属政府行政行为,不应由民法调整
C.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纵向经济关系
D.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2.何某有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别墅,当他得知有一栋大楼将要建设,从此别墅不能再眺望海景时,就将别墅卖给想得到一套可眺望海景房屋的张某。何某的行为主要违背了民法的哪一条基本原则(  )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诚信原则
D.绿色原则
3.下面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说法正确的是(  )
①2020年5月28日正式施行
②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法律文化
③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④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下列属于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A.交警对小王的交通违规行为所进行的行政处罚
B.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电脑的合同
C.小偷甲因偷盗他人财物被警察逮捕拘留
D.张三与李四约定周末一起去看电影
5.阿娟婚后全职在家料理家务、照顾两个子女,丈夫阿杰开店经营建材。阿杰多次因家庭顼事殴打阿娟致其受伤。10月15日,阿娟被醉酒后的阿杰打成重伤,社区工作人员得知后报了警。
下列关于本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阿杰的行为侵犯了阿娟的身体权
②醉酒的人犯罪,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③阿杰的行为,应由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
④阿杰的行为构成犯罪,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甲系知名歌手,乙因外形酷似甲,时常参加一些营利性商业演出,外人难以分辨两人,而乙对此未做说明。后甲多次打电话给乙,并在电话中对乙进行指责。在一次通话中,乙将手机设为免提模式让一起吃饭的朋友听到,并将该通话内容发布于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媒体。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行为没有侵害乙的名誉权
B.乙的行为侵害了甲的姓名权
C.乙的行为侵害了甲的肖像权
D.甲的行为侵害了乙的人身权
7.老张是小王的上级主管,二人因公入住酒店相邻房间。入住期间,小王无意间听到老张在跟公司经理通电话,内容涉及对小王工作上的不满。小王感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就跑到老张房门外偷录,并将录音发给了公司的有关领导和同事。因调解不成,老张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中(  )
①小王侵犯了老张的名誉权
②小王侵犯了老张的隐私权
③小王没有侵犯老张的权利
④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格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农家女陈某2020年参加高考,以546分的成绩被某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外贸专业(专科)录取,却被李某顶替而未上成大学。本案中(  )
①陈某的姓名被盗用
②客体是人格权
③陈某的姓名被冒用
④客体是身份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W市B区的李某与W市A区的张某出现矛盾。为了泄愤,李某于2017年8月在700人的微信朋友圈公布了张某的照片,并配以“此人关进派出所了”等捏造的内容。2019年9月,张某得知此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李某侵犯了张某的隐私权
②若张某在2020年9月起诉,则超出诉讼时效
③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
④若张某向W市A区法院起诉,法院将不予受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在我国,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侵犯自然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即使大义灭亲也是不允许的。这是因为(  )
A.大义灭亲也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
B.大义灭亲也是侵害生命权的行为
C.漠视生命权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D.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
11.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有(  )
①自然人甲与乙之间的继承纠纷
②某银行多付储户存款纠纷
③某公安机关与汽车经销商之间订立的汽车买卖合同
④某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丁之间的税款征收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下列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①甲不在家,朋友乙为其接待来客
②甲答应与乙一起吃饭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
③甲养的虾因池塘出现缺口顺水游入乙的水塘,甲请求乙予以返还
④甲将石头堆放在乙家门口致乙通行困难,乙要求甲清除石头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3.]2020年3月1日,山东省成武县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庭审系统,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山东省首例疫情防控期间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案,被告人田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法院判决的理由是田某违反了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故意隐瞒其武昌、汉口接触史造成医护人员及同病房病人等37人被隔离观察严重影响了医疗机构对疫情的防治,并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了恐慌。田某的行为(  )
①危害了他人的生命权、健康权
②维护了自身的隐私权
③妨碍了他人身体权的行使
④是对他人的人身权的侵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李某因闯红灯被电视台新闻节目录入并播出,李某起诉电视台侵犯了其肖像权和名誉权。在这里,电视台(  )
A.侵权,因为没有征得李某同意
B.不侵权,因为新闻节目出于公益而非营利目的
C.侵权,因为电视台具有营利性质
D.不侵权,因为电视台可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公民肖像
15.L医院在其主办发行的、以男性疾病治疗项目为主的刊物中擅自使用了吴某在某部电影里的正面剧照,并配以“仅需7天,重回年轻态做最猛的战狼”等广告语。导致观众误以为吴某接受过该医院的治疗,给吴某带来相当大的困扰。本案中(  )
①L医院侵犯了吴某的名誉权
②吴某如起诉则应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③L医院侵犯了吴某的隐私权
④吴某可以通过仲裁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2020年5月,谢某的石料厂自投入生产以来基本上24小时不间断的开采,灰尘噪声污染特别大,引起附近村民不满。家住在附近的王某一怒之下将谢某的石料厂告到法院,要求对方赔偿噪音补偿费5万元,并负担本案诉讼费。
(1)运用民法基本原则的知识分析谢某与王某行为违法的特点。
(2)谢某与王某的做法对我们参加民事活动有何警示?
17.某公司职员李某与王某同住一室。一天,李某偷看了王某的日记,并将日记中的有关内容在公司员工中传播。王某对此非常恼火,顿生报复李某的念头。于是王某给公安机关写信,信中列举了李某盗窃公司的财物、赌博等问题。公安机关经过调查证实,李某没有盗窃、赌博等行为。
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李某和王某的行为是否违法,并说明理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