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山东人民版)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检测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山东人民版)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检测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山东人民版)第六单元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为中国乃至世界找到了解决饥饿问题的法宝,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杂交水稻的“母亲”,就是他在海南发现的一株名不见经传的野生稻。据考证,这种野生稻的生存对环境有极强的依赖性,倘若当时该地区环境遭到破坏,杂交水稻的问世可能因此而推迟。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
①要保护环境,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 ②物种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③破坏环境会造成经济损失 ④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13年元旦过后,我国三分之一的国土遭遇严重的雾霾天气。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京到贵阳,出现了大范围严重的空气污染。材料说明( )
A.我国资源的开发难度过大
B.资源短缺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C.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生存
D.环境保护是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
3.“十二五”规划在减排部署上,首次把减排范围扩大到农业领域和广大农村地区,农用机动车污染治理也被纳入生活污染减排的范畴,并反复强调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一举措( )
①有利于促进发展的结构性转变 ②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③能够增强市民的低碳意识,进一步推进城市和谐发展 ④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
4.2013年1月,我国华北地区成为全球雾霾天气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全球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这引起了人们对于春节期间是否还要燃放烟花爆竹的思考。材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逐步提高
B.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正在逐步消失
C.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D.燃放烟花爆竹太危险
5.“光盘行动”倡导人们就餐时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光盘行动”旨在倡导( )
A.拒绝购买盗版光盘,维护知识产权
B.妥善回收废旧光盘,保护生态环境
C.积极满足市民需要,接受市民监督
D.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勤俭节约
6.在1楼养鱼,2楼养猪……12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自循环体系( )
①是解决资源短缺的根本方法 ②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③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④是节能环保的唯一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013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
①网民发起“光盘行动”,号召大家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②北京交大采用新技术节水节电,以科技支撑节约型校园建设 ③在辽宁省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在白天开幕,不放烟火,压缩规模,节省经费 ④某校中学生发起倡议,反对身边浪费,做一名“节约达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中规定,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除医院等对温度有特定要求的单位之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这一规定有利于( )
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②发展循环经济 ③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④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9.2013年年初,全国各地频发雾霾天气,北至北京、河北,南至四川……多地空气显示“重度污染”,部分测量值突破上限。这警示我们( )
①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②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④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13年年初,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有些城市空气中悬浮的有毒颗粒竟然超过了标准值的10倍以上,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这说明( )
①环境问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②发展经济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③我国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我国仍然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2012年7月1日开始,全国实行阶梯式累进电价,把户均用电量设置为若干个阶梯分档次计算电价,随着消费电量的增长,每千瓦时电价逐级递增。实行阶梯电价有利于( )
①增强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②低碳减排,保护环境 ③引导公民做成熟的消费者 ④提升我国资源总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青岛市市长代表市政府倡议:让我们每个公民,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选择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开展此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能减排活动的开展 ②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的重大举措 ③有利于建设对外开放型城市 ④能够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进一步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说明( )
A.生态文明建设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都只是国家的事情
B.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保护和改善环境
C.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控制人口,节约资源
D.我们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4.众多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纷纷要求公布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数据,让公众来了解和共同监督空气质量。2012年,实施PM2.5项目监测,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材料表明( )
①我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公民的节能意识日益增强 ③我国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④公民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右面漫画《同命相怜》反映了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 )
①分配问题 ②资源问题 ③教育问题 ④环境问题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6.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奋斗目标,像嘹亮的号角,响彻赣鄱,声震云霄。实现这一目标就要( )
A.经济先行,再谋环境
B.坚持同步富裕的根本原则
C.利用一切手段谋求发展
D.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协调发展
17.“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已经从一句口号逐步演变为人们身体力行的日常行动。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
①就是要求我们过艰苦朴素的生活 ②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④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8.“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里的“国情”主要指我国( )
A.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B.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C.资源和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D.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19.以“扩大低碳合作、发展生态经济、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南昌召开。会议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我国发展生态经济,必须履行与世界各国均等的减排义务 ②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③发展生态经济,关键靠技术创新 ④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必须协调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12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3月22日至28日是第二十五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12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国各地纷纷以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开展宣传节约保护水资源活动( )
①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②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③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材料一 汽车尾气和发电厂烟尘的排放形成的颗粒物,污染空气,威胁人体健康。近年来,我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有所成效,但如果采用更为严格的PM2.5监测标准,我国会有约2/3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注: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材料说明我国目前环境的总体形势是怎样的。(5分)
材料二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向公众征求“是否要把对PM2.5的监测指标加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意见。有人在参与讨论时,引用了“飞雁效应”理论来阐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学者把治理污染对经济增速的影响称为“飞雁效应”。该过程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阶段,即一段时间增速下降的阵痛期——短时间止降企稳的舒缓期——更长时间增长的愉悦期,其轨迹形似展翅的飞雁。
(2)根据“飞雁效应”理论,你认为政府要不要把PM2.5监测指标加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5分)
22.材料一 目前,在我国655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用水消耗的大量增加,我国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
材料二 观察漫画与图片:《熟视无睹》和《有水难喝》。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3分)
(2)请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3分)
(3)请你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4分)
23.关注生态,分析说明。
材料一
材料二 自1989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实施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多部环保法律。2013年,国家启动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重点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大气污染治理策略和技术体系。
材料三 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舒适的人居环境……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哪方面的不协调?(3分)
(2)材料二体现了国家为解决上述不协调采取了哪些策略?(4分)
(3)材料三中的“需求”反映出人与自然应是什么样的关系?(1分)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对自己的行为应有怎样的反思。(2分)
24.下面是南京某校开展公民法制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部分资料。由于保管不慎,有一部分出现了污损。
实践活动主题: A ,建设美丽南京
序号 存在的问题 产生的原因 解决的方案
1 B 不少中学生习惯于让父母开车接送…… ①开展少开私家车出行的宣传 活动②建立方便快捷的公交体系 ①宣传PM2.5的危害②C
2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现象严重,在禁止燃放区也有不少人燃放 燃放烟花爆竹虽然会增加PM2.5,但别人随意燃放我也可以…… 开发和推广电子烟花爆竹
3 吸烟人群增加,且不少人吸烟不分 场合 烟瘾难耐才会不分场合吸烟,且认为这一点烟雾对增加PM2.5没有太大 影响…… ①宣传吸烟危害②多设立禁烟区
4 …… …… ……
(注: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物质、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滞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1)请你根据表中的信息,还原ABC三处内容。(3分)
(2)请针对上表中“产生的原因”一栏中的具体内容,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建设美丽南京需要我们增强哪些方面的意识?(7分)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山东人民版)第六单元检测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本题题干强调了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意在说明大自然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每个生命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保护大自然的每一个生命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因此,这一事例告诉我们,保护环境、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证,破坏环境则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④与题意不符。故选A。
2.C 解析:我国三分之一的国土遭遇严重的雾霾天气,说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因此,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建设是当前工作的中心,D项说法错误。故选C。
3.D 解析:本题以“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有关节能减排的措施为背景材料,考查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意义。由题意可知,①④说法正确,故选D项。②“从根本上解决”说法绝对化,排除;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把“农业领域和广大农村地区”纳入减排范围,治理“农用机动车”污染,③强调的是这项措施对城市发展和市民环保意识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
4.A 解析:雾霾天气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于春节期间是否还要燃放烟花爆竹的思考,说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提高,A项正确。春节期间是否还要燃放烟花爆竹的讨论不是要让传统习俗消失,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题意无关。应选A。
5.D 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光盘行动”是一种正确的消费观,有利于我们勤俭节约,杜绝浪费。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
6.B 解析:①“根本方法”说法绝对化,不选;④“唯一途径”说法绝对化,不选;②③说明了自循环体系的作用,正确且符合题意。
7.D 解析:本题考查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美德。①②③④都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的具体体现。
8.B 解析:国务院办公厅对公共建筑空调温度的限制,可以提高人们的资源环保意识,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无关。应选B。
9.B 解析:全国多地空气“重度污染”,警示我们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环境污染属于生态文明建设。
10.D 解析: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说明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保护环境,但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①③④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
11.A 解析:实行阶梯电价有利于增强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有利于保护环境,引导公民做成熟的消费者。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与题意无关,排除。
12.C 解析:开展绿色交通出行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进一步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
13.D 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布局,说明我们要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错误。
14.C 解析:实施PM2.5项目监测,并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①正确。普通民众纷纷要求公布大气中细颗粒物数据表明公民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④正确。实施PM2.5项目监测是应对环境问题的举措,没有涉及资源问题,排除②③。应选C。
15.D 解析:本题通过漫画形式考查我国的环境问题,难度较小。分析漫画可以很容易总结出漫画反映了环境污染严重,已经危及生物的生存,加剧了资源的匮乏,②④符合题意。因此本题应选D项。
16.D 解析: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奋斗目标实际上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目标。要坚持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并重,A项错误;坚持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B项错误;谋求发展应遵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C项错误;我们要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协调发展,D项正确,应选D。
17.C 解析:倡导低碳生活是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方面落实的行动,有利于我们应对资源环境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③④符合题意。这一举措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②错误。①与题意无关。应选C。
18.C 解析: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是针对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国情而提出的,反映了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应选C。
19.B 解析:发展生态经济需要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确定减排任务,而不是均等的,①错误;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正确;发展生态经济需要依靠科技创新,③正确;我们实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要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④正确。应选B。
20.D 解析:开展宣传节约保护水资源活动是适应资源短缺现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①正确;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正确;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④正确;这一活动与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直接联系,③排除。应选D。
二、非选择题
21.(1)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要。理由:①空气污染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②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方,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③政府把PM2.5监测指标加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符合我国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解析:本题以对社会热点词语“PM2.5”的介绍和“飞雁效应”的理论为背景材料,考查我们对我国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知识的综合运用。第(1)问只要能答出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的内容即可。第(2)问说明理由实质是答出保护环境的原因,要联系的知识包括环境问题的危害和我国保护环境的国策和战略等。
22.(1)材料一说明我国绝大部分城市严重缺水,水资源形势严峻。材料二说明水资源浪费和受污染严重。
(2)原因:①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用水量越来越多;②公民的节水和环保意识淡薄;③公民和企业缺乏环保意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没有规范,没有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社会氛围。
(3)建议:①国家要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②全体公民和相关企业要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履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义务,落实环保行动。③中学生要增强环保意识,把环保行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如节约用水、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向身边人宣传环保知识等。
解析:第(1)问,从城市缺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角度回答。第(2)问,要针对城市缺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现象分析其原因。第(3)问,要从国家、企业、个人等角度分别提建议。
23.(1)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不协调;生活水平提高与生态环境之间不协调。
(2)运用法律;依靠科技。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善待自然;珍爱自然。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可以看出,2008年至2011年机动车的排污量的增速超过汽车保有量的增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不协调。第(2)问,制定法律对汽车排量作出严格规定,运用科技手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第(3)问,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人与自然之间应该和谐相处。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24.(1)A.减少PM2.5;B.开私家车的越来越多;C.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
(2)①不少中学生习惯于父母开车接送说明需要我们增强培养自立品质的意识;②认为别人随意燃放烟花爆竹自己也可以说明需要我们增强克服盲目从众心理的意识;在禁止燃放区燃放烟花爆竹说明需要我们增强法律意识;③难以控制烟瘾说明需要我们增强磨砺意志和拒绝不良诱惑的意识;不分场合吸烟说明需要我们增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意识,增强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道德素养的意识;④同学们调查的这些原因都说明建设美丽南京需要我们加强对我国环境现状的了解,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意识。
解析:本题为实践探究题,综合考查遵纪守法、自立自强、培养坚强意志、抵制不良诱惑、保护环境等问题。第(1)问应结合每处前后的提示内容,切中主题。第(2)问综合性较强,要建设美丽南京,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去做,包括个人的良好品质的形成、锻炼坚强意志、做到自立自强、参与环境保护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