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年高考政治人教版课标统考版二轮核心突破练:(2)多变的价格 一、单选题 1.下图表示商品价格与供求的关系(Q 商品供求量,P表示价格)。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①在疫情条件下线上课程需求量的变化如图①所示 ②人民币升值使中国出口到美国商品供给量的变化如图②所示 ③某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促使产量不断变化如图③所示 ④鸡饲料价格上涨引起鸡蛋需求的变化如图④所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已知某商品的供需变化(假设D表示需求,S表示供给;D1表示变化后的需求,S1表示变化后的供给)如下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下列经济现象符合该图示的是( ) ①春季来临后冬季服装的市场供需变化 ②智能手机普及后传统相机的供需变动 ③居民就地过年对当地禽蛋供需的影响 ④W商品价格上涨对其替代品供需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某品牌皮包店规定:顾客买一件、二件、三件以上(含三件)商品,可分别享受九折、八折、七折的价格优惠。一位顾客只买了一件商品,他找了两位陌生的也是各买一件商品的顾客一起结账,结果三件商品都享受了七折优惠。对这种似乎违规的交易行为,商家欣然允许,其原因可能是( ) ①商家想加快资金回笼,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②顾客凑足商品数量,可以减少消费支出 ③顾客巧用规则,符合商家扩大营销的愿望 ④品牌皮包需求弹性小,对价格变化不敏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甲、乙、丙三种商品都具有需求弹性。其中,甲与乙是互补品,甲与丙互为替代品。图示反映的是甲商品的市场变化情况(S表示供给,D表示需求)。下列经济现象中,会使下图出现如此变化的是( ) ①甲商品的生产能力提高,乙商品价格下降 ②甲商品的生产能力提高,乙商品价格升高 ③甲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丙商品的价格上涨 ④乙商品的生产能力下降,丙商品的生产能力上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车厘子,近90%产地为智利。2020年,作为进口车厘子主产地的智利整体气候适宜,雨水丰盈,促成了车厘子的大丰收,产量比往年增长30%左右。此外,疫情影响下,消费者对于冷链进口产品趋于谨慎、需求下滑。(图中D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正确反映短期内我国进口车厘子价格变化的图示是( ) A. B. C. D. 6.甘肃张掖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绿色有机为方向,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其蔬菜品质好,价格高,内销南方沿海城市,外销西欧、中亚等国家和地区,蔬菜产业已成为该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产业。对此,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有机蔬菜物美价廉,能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B.绿色有机蔬菜耗费的劳动量大,决定其价格高 C.发展特色农业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唯一途径 D.规模化生产使蔬菜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 7.W企业实施智能技术改造,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不考虑其他因素,从劳动价值论看,该企业这样做的依据是( ) ①创新能力增强→掌握核心技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 ③单位商品生产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竞争优势增强 ④缩短单位商品生产时间→商品价值量增加→拓展企业的营利空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依托主播推介,直播“带货”不仅成为一种销售的重要渠道,也带动了消费,形成了新的消费方式,为互联网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直播“带货”行业也存在着产品质量货不对板,平台主播向网民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等情况。2020年7月1日起实施的《网络直播营销活动行为规范》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等行为进行了规范。这是因为( ) ①虚假宣传违背了使用价值决定价值的规律 ②商品质量关系商品价值能否顺利实现 ③假冒伪劣商品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④消费者更关注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甲商品属于生活必需品,乙商品属于高档耐用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销商往往通过调整价格以提升营利空间。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有利于经销商营利的正确做法是( ) ①当商品供过于求,进行降价促销,对乙有利,对甲不利 ②当商品供过于求,进行降价促销,对于乙、甲都有利 ③当商品供不应求,进行涨价销售,对甲有利,对乙不利 ④当商品供不应求,进行涨价销售,对乙有利,对甲不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1年1月,受寒潮天气影响,南菜北运难度加大,蔬菜供应增量有限,再加上临近春节,居民对蔬菜的需求大幅增加,北方蔬菜价格迎来了持续上涨。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能够正确描述北方蔬菜市场价格变化的图示(P表示蔬菜价格,Q表示数量,D1、D2分别为变化前后的需求曲线,Si、S2分别为变化前后的供给曲线)是( ) A. B. C. D. 1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常被用来形容过去的一些昂贵商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B.商品的供给量减少 C.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D.商品市场日益繁荣 12.下图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变化,S、D分别代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E代表均衡点,工资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的劳动价格。下列选项与图中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 A.就地过年,“共享员工”模式实现了人力资源再分配 B.全力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加快适用型技术工人培养 C.“十四五”时期,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D.发展新型工业化,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13.关于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正确的是( ) ①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适合薄利多销策略 ②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适合薄利多销策略 ③某种商品价格看涨,厂商会减少现在的供给量 ④某种商品价格看涨,厂商会尽快抛售现有存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4.下图反映的是M商品的需求变化情况(S表示供给,D表示需求)。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能引起该商品的需求从 D 移动到 D'的是( ) ①该商品的中间流通环节成本大幅降低 ②该商品的互补商品开展降价促销活动 ③某企业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④国家加大对该商品购置税的优惠力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用洗衣机洗衣服时一个普遍的烦恼是洗衣液多了既浪费又会引起泡多冲洗不干净,少了则达不到预期的洗衣效果。新款美的洗烘一体机可以智能感知衣物的重量及水量,实现自动投放洗涤剂,从而避免上述烦恼。美的洗衣机的这一优势( ) A.能够因供不应求而大幅度提高洗衣机的价值 B.因率先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而增强了竞争力 C.有可能因供不应求而卖出高于其价值的价格 D.能因其独特的使用价值而使价格大幅提升 图表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2019年广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表(单位:%) 消费品 区域 全广西 城市 农村 食品 9.5 9.1 10.3 交通和通信 -1.9 -2.0 -1.6 注:数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材料中选择一种消费品,分析其价格变化对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17.请看下图并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两图表明商品生产和交换受什么规律支配? 三、材料分析题 18.在双十一到来之前,各电商就开始利用各种媒介进行造势,提前预热,烘托节目氛围,以“预售”“红包”等一系列活动开始宣传,吸引消费者眼球;双11最直接的促销就是低价折扣,双十一当天很多商家折扣低至五折、三折甚至一折;双十一的促销商品虽然准备多样,但是促销力度最大的还是集中在女装、手机、美容护肤、数码配件、男装、箱包等。 结合材料,运用价格变动的影响,简要说明电商促销行为的经济学依据。 参考答案 1.C 【详解】 ①:在疫情条件下,其他因素不变,线上课程需求会增多,需求曲线右移,图①不符合以上信息,①排除。 ②:人民币升值,其他因素不变,使中国出口到美国商品用美元标价的价格升高,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其供给量减少,图②反映的经济信息是该商品价格不变,其它因素的变化导致供给减少,二者的信息一致,②观点符合题意。 ③:图③反映的经济信息是随着价格上涨,供给增加,而某企业因为生产技术的进步促使产量增加,二者供给增加的原因不同,二者的信息不一致,③排除。 ④:鸡饲料价格上涨,会导致鸡蛋价格上涨,鸡蛋价格上涨会引起人们对鸡蛋需求减少,图④反映的经济信息是随着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二者的信息一致,④观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 2.A 【详解】 ①:服装换季时过季服装的需求减少,其供给也会减少,①符合题意。 ②:智能手机有照相功能其普及后会导致传统相机的需求减少,供给也相应减少,②符合题意。 ③:居民就地过年会使当地禽蛋需求增加供给增加,③不符合题意。 ④:一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3.A 【详解】 ②:该选项是从消费者角度来讲的,不是商家欣然允许的原因,该选项与设问不构成因果关系,②排除。 ④:可品牌皮包需求弹性大而不是小,故④不选。 ①③:商家想加快资金回笼,改善企业财务状况,顾客巧用规则,符合商家扩大营销的愿望,因此, 似乎违规的交易行为,商家却会欣然允许,故①③正确。 故本题选A。 4.A 【详解】 ①②:图示反映的经济现象是甲商品供给和需求同步增加,实现了供需动态平衡,其价格没变。甲商品的生产能力提高,意味着甲商品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乙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会增加,由于甲与乙是互补品,甲商品需求也会随之增加,需求曲线向右平移,①可选,②排除。 ③:甲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甲商品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丙商品价格上涨,其需求会减少,由于甲与丙互为替代品,因此甲商品的需求会增加,需求曲线向右平移,③正确。 ④:中的信息无法判断甲商品的市场变化情况,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A。 5.C 【详解】 依据题意,智利整体气候适宜,雨水丰盈,车厘子的大丰收,产量比往年增长30%左右,这表明供给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供给曲线向右平移;疫情影响下,消费者对于冷链进口产品趋于谨慎、需求下滑,这表明需求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需求曲线向左平移。 A:选项A表示需求增加,不选。 B:选项B表示供给减少,不选。 C:选项C表示供给增加,向右平移,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均向左平移,符合题意,入选。 D:选项D表示供给减少,不选。 故本题选C。 6.B 【详解】 A:其蔬菜品质好,价格高,表明绿色有机蔬菜“物美”,但没有体现“价廉”,A观点不符合题意。 B: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劳动量越大则价值量越大,价值决定价格,B说法正确。 C:发展特色农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种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C说法错误。 D:其蔬菜品质好,价格高,内销南方沿海城市,外销西欧、中亚等国家和地区,表明其蔬菜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但材料并未涉及规模化生产使蔬菜质量提高,而且规模生产与蔬菜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也没有必然联系,D排除。 故本题选B。 7.C 【详解】 ①:本题设问角度是从劳动价值论看,该选项未反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①排除。 ②: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但该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使得其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缩短,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增加,所以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②正确。 ③:由于W企业实施智能技术改造,单位商品的生产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生产成本降低,有利于企业竞争,③符合题意。 ④: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④错误。 故本题选C。 8.D 【详解】 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①说法错误。 ②:商品的使用价值,即质量会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但这不是对售假行为进行规范的原因,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假冒伪劣商品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而消费者通过交换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A 【详解】 ①②: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其需求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映程度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其需求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大。因此,当商品供过于求,对高档耐用品进行降价促销,可以增加其销售量,对高档耐用品的销售是有利的。而对生活必需品进行降价促销,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并不会大幅增加,对生活必需品的销售是不利的,①符合题意,②错误。 ③④: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其需求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映程度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其需求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大。因此,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进行涨价销售,生活必需品需求并不会因此而大幅减少,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却会大幅减少,可见,对于生活必需品的销售而言,涨价是有利的,对于高档耐用品的销售则是不利的,③符合题意,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0.D 【详解】 蔬菜供应增量有限,意味着供给增加,但增幅有限;居民对蔬菜的需求大幅增加,意味着需求增加;北方蔬菜价格迎来了持续上涨,意味着价格上涨。A:A图显示,供给曲线左移,意味着供给减少;均衡价格由P1上移至P2,意味着价格上涨;需求曲线左移,意味着需求减少。 A不符合题意。 B:B图显示,供给曲线右移,意味着供给增加;均衡价格由P1下移至P2,意味着价格下降;需求曲线左移,意味着需求减少。B不符合题意。 C:C图显示,需求曲线右移,意味着需求增加;均衡价格由P1上移至P2,意味着价格上涨;供给曲线左移,意味着供给减少。C不符合题意。 D:D图显示,供给曲线右移,意味着供给减增加;需求曲线右移,意味着需求增加;均衡价格由P1上移至P2,意味着价格上涨。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A 【详解】 A:过去的一些昂贵商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量降低,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下降,故A入选。 B:供过于求会导致价格下降。因此,商品的供给量减少与事实不符,应该是供给量增加,同时,供给因素也不是价格变动的根本原因,故B不选。 C:人民生活质量提高,需求增加,但不是引起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故C不选。 D:商品市场日益繁荣不是引起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故D不选。 故本题选A。 12.C 【详解】 根据题干中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可知,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分别右移,均衡点右移,说明供给和需求分别增加,工资率没有变化。 A:就地过年,“共享员工”并不会导致劳动力供给增加,A错误。 B:加快适用型技术工人培养会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劳动价格,B错误。 C:“十四五”时期,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分别增加,C正确。 D:发展新型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减少,并不符合图表中劳动力供给的增加,D错误。 故本题选C。 13.A 【详解】 ①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要量的影响比较大,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适合薄利多销策略,故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某种商品价格看涨,厂商为了预期更多的利益,会减少现在的供给量,不会尽快抛售现有存货,故③正确,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4.C 【详解】 图表反映的是M商品的需求变化情况(S表示供给,D表示需求)。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商品的需求从 D 移动到 D'意味着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升。 ①:价值决定价格,该商品的中间流通环节成本大幅降低,价格下降,①不合题意。 ②:该商品的互补商品开展降价促销活动,该商品的互补品需求增加,该商品需求也增加,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②符合题意。 ③:某企业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意味着供给增加,但没有涉及需求的变化,③不合题意。 ④:国家加大对该商品购置税的优惠力度,人们购买该商品的成本降低,需求增加,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C 【详解】 A: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A错误。 B:材料涉及的是商品功能的变化,没有涉及个别劳动生产率,B与材料无关。 C:美的洗衣机有可能因其独特的功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供不应求而卖出高价,C符合题意; D: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不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D错误。 故本题选C。 16.示例一: ①答“食品价格上涨”或“获利/收入增加”。 ②答“扩大生产/规模”或“调节/增加产量”。 ③答“调节生产要素投入”或相关表述。 示例二: ①答“交通和通信产品价格下跌”或“获利/收入减少”。 ②答“压缩生产/规模”或“调节/减少产量”。 ③答“调节生产要素投入”或“寻找相应替代品”或“降低生产成本”,或其他相关表述 【分析】 本题以2019年广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 本题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材料中选择一种消费品,分析其价格变化对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图表食品价格变动情况可知,2019年广西食品价格呈上涨趋势。根据所学可知,食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同时也会带动生产者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变化。由图表交通和通信的价格变动情况可知,2019年,广西交通和通信消费价格相较去年呈下降趋势。交通和通信消费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或寻找相应替代品,或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盈利空间。 【点睛】 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17.(1)图一反映了供求、价格、生产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图二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受价值规律支配。 【分析】 本题以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为情境,考查经济生活相关知识。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供求关系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考生科学精神素养。 (1)本题要求考生指出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一反映了供求关系对价格和生产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图二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2)本题要求考生指出两图表明商品生产和交换受什么规律支配?难度较小,受到价值规律的支配。 【点睛】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 A.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B.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什么价格不会无限制上升或下降) C.等价交换:价格与价值相符的交换。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不存在于每一个个别场合。 ③作用: 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原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结果: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 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18.①价格变动影响生活消费,价格下降,需求增加。②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反应程度不同,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手机、美容护肤等作为高档耐用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形成薄利多销的结果。 【分析】 本题以价格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双十一各电商价格战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价格变动的影响,简要说明电商促销行为的经济学依据。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主要是对生活消费的影响,考生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一般影响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价格变动影响生活消费,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②对相关商品消费的影响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反应程度不同,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手机、美容护肤等作为高档耐用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形成薄利多销的结果。 【点睛】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需求定理):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现实中“买涨不买跌” 不违背这个定理,因为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这种现象受消费心理影响。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不同: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也就是说价格的涨落不会引起人们购买量的大幅增减,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注意:无论商品的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都不可能是零。 (2)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的影响:①互为替代品:可以满足人们同一种需要的商品。②互补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使用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分配:进行生产需要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如果生产要素可以替代,当某一种要素价格变化,就会引起该种生产要素的增减。如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会引进机器设备,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量。③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归根到底都是价值规律起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