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柳江中学1264920011912600高二文科11月政治周测试题 2020、11、15 一、选择题 1.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说过“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启示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 ) 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创新发展 C.推陈出新、求同存异、以我为主、引领风尚 D.履行责任、服务大众、继承传统、展望未来 2.优秀文化作品不仅要思想积极、鲜明,而且在艺术上也应响当当、站得住,叫好又叫座,在社会上具有普遍而强烈的反响。这表明优秀文化作品( ) ①应立足于满足市场的需求 ②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③应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④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精品的生命在哪里?我们应该鲜明地回答,精品的生命在人民和生活中。只有广大人民群众认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并获得历史检验的作品才是精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民群众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B.文化创新要适应大众的审美要求,不需要体现文艺家的风格和审美取向 C.真正的精品一定要立足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 D.大多数人认可的作品就一定是精品 4.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由此可见,现代传媒 ①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创新 ②有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在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逸事”。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 ①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和限制 ②控制大众传媒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③提高辨别眼力、拒绝文化污染 ④弘扬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文化综艺类节目《上新了故宫》开播后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用创意让故宫焕发出新 1 的意趣。该节目还唤起了人们深藏心中的共同记忆以及对美的追求,使人们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品味传统文化的美,复苏中华文化基因。这表明该节目 ①抓住了观众的文化情结,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 ②创新传播途径,让观众感知文物中的人文精神和民族力量 ③借助市场的力量,坚持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④推陈出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需要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②创新传播手段,提升各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④发挥大众传媒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其中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2020年,以《隐秘的角落》《重生》《奇门遁甲》等为代表的一批网络影视剧,因制作精良而获得较高的口碑。这些网络影视剧的创作者们,大量投入现实主义领域,将对社会议题的关注、真实生活的观察注入到作品中,并在这些现实性的创作中,始终贯彻着主流价值观。这些网络影视剧的成功制作表明( ) ①网络使文化资源的传递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创作的源泉 ③当今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趋于一致 ④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中华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这些思想和理念,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应( ) ①坚定文化自信 ②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0年5月21日,海尔服务工程师胡云川徒手爬楼救下悬在六楼窗户外的女童。为弘扬其见义勇为精神、传递正能量,海尔做出嘉奖决定:授予胡云川“人单合一见义勇为奖”,奖励胡云川价值60万元的房产一套。这一举措有利于( ) 2 ①激发群众积极向善、见义勇为的积极性②在全社会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抓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④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在全媒体时代,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对此,媒体建设者应 ①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创新 ②把信息技术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④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思想引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意识形态领域,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采取放任的态度。为此必须( ) ①提高主流媒体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权 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③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④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4.习近平说,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这告诉我们要( ) ①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 ②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发展 ③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④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当今时代,随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已然成为现代国家和政党维护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通过在广大党员干部中通过上党课、警示教育、推广学习“学习强国”APP、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等方式,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维护并增强了党的公信力。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①要认识到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②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③取决于意识形态是否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可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本遵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二、非选择题 16、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和“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荻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颁授勋章奖章。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最高荣誉,大力宣传抗疫英雄的卓越功绩和光辉形象,强化国家尊崇与民族记忆,强化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示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不畏艰险、愈挫愈勇的民族品格,为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党心军心民心。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对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授予国家最高荣誉的意义。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亲自谋划、亲自指导、全面布局,主持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举国上下进一步坚定了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信心。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请你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合理化建议。 高二文科11月政治周测参考答案(2020、11、15) 1.D D:“横渠四句”最能表达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和使命。“为天地立心”即为世界确立文化价值,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为生民立命”即确保人民生活幸福,体现了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往圣继绝学”是传承先贤文明成果,即继承传统;“为万世开太平”表达了开辟长久和平的社会愿景,也就是在展望未来。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看,与之对应的就是“履行责任,服务大众,继承传统,展望未来”,故D入选。 ABC: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不选。 故本题选D。 2.C ②③:题中强调优秀文化作品叫好又叫座,强调质量高同时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表明优秀文化作品,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同时应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②③符合题意。 ①:题中强调优秀文化作品叫好又叫座,强调质量高同时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而不是立足于满足市场的需求,①说法错误。 ④:题中强调优秀文化作品叫好又叫座,强调质量高同时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并没有涉及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3.C A: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社会实践,A说法错误。 B:适应大众的审美要求与体现文艺家的风格及审美取向并不矛盾,B说法错误。 C:精品的生命在人民和生活中。只有广大人民群众认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并获得历史检验的作品才是精品。这说明真正的精品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C符合题意。 D: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大多数人认可不是判断精品的标准,D错误。故本题选C。 4.C 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体验文化之美,说明了现代传媒有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从侧面说明了现代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题肢②和③说法正确。社会实践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创新,题肢①夸大了现代传媒的作用,故排除;材料中没有说明现代传媒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的作用,故题肢④排除。本题选择C选项。 5.B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的知识。面对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我们应该提高辨别眼力、拒绝文化污染、弘扬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③④正确;我们应当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而不是限制,不能控制大众传媒的发展规模和速度,①②错误。故选B。 1 6.A 本题考查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上新了故宫》开播后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用创意让故宫焕发出新的意趣,唤起了人们深藏心中的共同记忆以及对美的追求,使人们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品味传统文化的美,复苏中华文化基因,说明该节目抓住了观众的文化情结,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推陈出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④符合题意;文化综艺类节目《上新了故宫》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而是文化传播的手段,②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效益,“借助市场的力量,坚持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与题意不符,③不符合题意。故选A。 7.A 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大力发展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①③两项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主流媒体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以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公信力,不是提升“各媒体”的公信力,②项不合题意;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大众传媒无此功能,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8.D AB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这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ABC不合题意。 D: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D ①:科技使文化资源传递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①说法错误。 ③: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有不同,但不是趋于一致,③观点错误。 ②:将对社会议题的关注、真实生活的观察注入到作品中,表明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创作的源泉,②符合题意。 ④:在这些现实性的创作中,始终贯彻着主流价值观,说明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B ①: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表明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应坚定文化自信,故①入选。 ③: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这表明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故③入选。 ②:题干并未涉及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故②不选。 ④:题干并未涉及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B。 11.A ①②:海尔服务工程师胡云川徒手爬楼救下悬在六楼窗户外的女童,为弘扬其 2 见义勇为精神、传递正能量,海尔做出嘉奖决定。这一举措有利于激发群众积极向善、见义勇为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②符合题意。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党,材料未涉及,③不选。 ④:应该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2.C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创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①:在全媒体时代,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这说明媒体建设者应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创新,①符合题意。 ②: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错误。 ③:中国共产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③错误。 ④:“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这说明媒体建设者应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思想引领,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A ②③: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意识形态领域,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采取放任的态度。为此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②③符合题意。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①错误。 ④: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无关,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4.A ①②:习近平总书记是说我们要坚决反对“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要充分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来引领文化发展,①②应选。 ③:习总书记的是要我们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没有反对“守旧主义”,③不选。 ④:材料未涉及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④不选。故本题选A。 15.A ①②:由课本知识可知,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因此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故①②正确。 3 ③:意识形态要与时俱进,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但这不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决定因素,③说法错误。 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本遵循,而不是意识形态工作,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6.①有利于彰显文化自信。展示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不畏艰险、愈挫愈勇的民族品格,实现百年奋斗目标; ②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国家尊崇与民族记忆,强化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有利于公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有利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宣传抗疫英雄的卓越功绩和光辉形象,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17.(1)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3)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