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决策执行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第十四条明确指出: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第一篇 监督之由第一篇 监督之由强化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原因:① 主要原因: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用的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用的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第一篇 监督之由 全国公安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严厉查处扰乱社会秩序类案件377起,干扰疫情防控类案件83起,妨害公务类案件55起;破获非法猎捕珍贵野生动物,非法狩猎等刑事案件19起,破获涉疫情诈骗案件1116起……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一篇 监督之由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原因:① 主要原因: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② 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第二篇 监督之策如何加强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 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要建立 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习近平第二篇 监督之策(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第二篇 监督之策①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人民是无所不在的监督力量。 ——习近平第二篇 监督之策②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第二篇 监督之策《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监察法》《公务员法》……第二篇 监督之策第二篇 监督之策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行政责任追究制度行政复议制度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行政审批制度……第二篇 监督之策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朗朗乾坤,还人民和社会以清风正气。第二篇 监督之策(2)初步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行政系统内部监督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第二篇 监督之策行政机关审计部门下级政府上级政府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指国务院是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对全国行政机关实行统一领导和监督;各部、委和国务院直属机构对地方的对应部门实行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自己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实行监督。指下级行政机关也可监督上级行政机关,提出批评和建议。指国务院审计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审计局的监督第二篇 监督之策 为了使监督取得更好的成效,同时还需要加强外部监督。我国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行政机关审计部门下级政府上级政府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要通过政府向人大作报告形式进行。人民政协主要通过建议和批评方式进行监督。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向政府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主要是通过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进行。 公民、社会团体、群众性自治组织、新闻媒体对政府的监督。(P46)司法机关通过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我国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合并而成,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公权力人员监察的全覆盖。第二篇 监督之策 《焦点访谈》被称为“群众喉舌、政府镜鉴”。 1994年以来,一直坚持“用事实说话”,为新闻舆论监督树立了一面旗帜,创造了中国新闻界这一舆论主体监督的一个“奇迹”。第二篇 监督之策关于监督主体的误区警示:①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中纪委) 、中央巡视组的监督代表中国共产党的监督。②反贪污贿赂总局的监督属于司法机关的监督。③公安局,司法局属于行政机关,它们的监督不属于司法机关的监督。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是非国家机关的监督。国家机关具体指哪些?第二篇 监督之策分类 机关部门 国家机关 行政机关 权力机关 司法机关 监察机关 军事机关 国家主席 非国家机关 党的组织 社会团体 群众自治性组织 第二篇 监督之策 材料二: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郑兰荪等3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限制公款消费烟酒。 材料一: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三:2018年2月24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十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 材料四:2020年2月9日,环球时报赴武汉特派记者跟踪采访发现,武汉武昌区由于工作滞后、衔接无序、组织混乱,导致移送中重症病人长时间等待而情绪失控,做法十分恶劣。中央指导组彻查后对相关责任人严厉问责。四则材料分别体现哪种类型的监督?第二篇 监督之策 材料二: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郑兰荪等3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限制公款消费烟酒。 材料一: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材料三:2018年2月24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十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 材料四:2020年2月9日,环球时报赴武汉特派记者跟踪采访发现,武汉武昌区由于工作滞后、衔接无序、组织混乱,导致移送中重症病人长时间等待而情绪失控,做法十分恶劣。中央指导组彻查后对相关责任人严厉问责。人民政协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四则材料分别体现哪种类型的监督?第二篇 监督之策(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①政务公开的内容: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第二篇 监督之策第二篇 监督之策披露细节、公示信息,将坦诚和公开进行到底!国新办发布会在武汉召开第二篇 监督之策第一,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第二,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第三,有利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政务公开的意义:第二篇 监督之策监督之策①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①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 ,作出正确的决策;②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③才能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第三篇 监督之利决策科学执行高效防止腐败树立权威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意义——综合探究: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P491. 含义: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可的威望和影响力。2. 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3. 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4、如何树立我国政府的权威(P50)——①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坚持依法行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④审慎用权,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⑤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⑥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 五大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④加强社会建设。2. 一宗旨、一原则:①宗旨是为人民服务。②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树立政府的权威3.六个细节点: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为什么要监督?第三篇:监督之利(意义)第一篇:监督之由(原因)第二篇:监督之策(措施)①健全权力运行的 制约和监督体系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怎么样监督?树立政府的权威《决定》直面民意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聚焦人民关注的难点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决定判断并说明理由:1. 政府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说法错误。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而非所有者,人民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2.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行使政府职能。说法错误。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可以行使国家职能。政府职能由行政机关行使。3.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慎重为。说法错误。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4.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说法错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5. 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是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制度等。说法错误。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6. 环保部向相关省、市派出环境监察组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 说法错误。环保部派出的环境监察组仍属于政府机关,其监察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7.国家监察委员会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说法错误。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新成立的国家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8.我国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是为了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说法错误。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谢谢聆听!课后作业 控制雾霾需要从控制污染物排放着手。以下是对“公众期待政府如何应对雾霾?”问题的相关调查数据。 69.9%的人期待“找出雾霾成因,积极治理环境”,64.6%的人希望政府“及时公开数据、披露污染信息”,58.2%的人期待“向民众发出污染预警”。接下来依次是,54.5%的人期待“对污染企业采取限产限排措施” ,49.5%的人期待政府“加强宣传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公众对政府期待的合理性。公众对政府的期待 公众对政府期待的合理性 期待“找出雾霾成因,积极治理环境” ① 期待“及时公开数据、披露空气污染信息”“向民众发出污染预警” ② 期待“对污染企业采取限产限排措施” ③ 期待“加强宣传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④ 公众对政府的期待 公众对政府期待的合理性 期待“找出雾霾成因,积极治理环境” ① 期待“及时公开数据、披露空气污染信息”“向民众发出污染预警” ② 期待“对污染企业采取限产限排措施” ③ 期待“加强宣传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④ 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公众对政府期待的合理性。公民希望政府做什么(现实做法)政府为什么需要这样做(理论依据)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