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 辩证唯物论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课思路】实践的含义、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真理——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浏览课本,初步了解课本学习目标含义内容一:实践的含义及特点内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目录阅读课本P42、P43,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形式含义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就是 改造 的 人们客观世界 物质活动主体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使观念变成现实两层基本含义:①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指导作用)区别于主观认识判断小新一家的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吗?小新阅读妈妈洗衣服爸爸修高铁爷爷种地动物主观认识人客观世界(主体)(对象)改造实践活动非实践活动主体不是人对象不是客观世界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两层基本含义:(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活动(停留在人的头脑中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即实践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如盖房子,实践是把设计方案变成房子的过程)一、实践及其特点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区别于人的纯主观活动)(1)基本要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这些都是客观的。(2)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是具有客观性。强调受客观因素影响实践具有能动性(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1)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2)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3)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如变革社会的实践中,改革形成的新的社会关系)强调受主观因素影响强调受纵向因素影响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1)社会性:我们不是彼此孤立的个人,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的社会活动,离不开共同协作。(2)历史性:不同的历史阶段,实践活动范围、规模、方式等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强调受横向因素影响个人单独完成的科学实验活动,他的实验器材等条件也是有他人提供的,不是纯粹个人的活动小新爸爸用四个材料向人介绍他参与修建的京沪高铁,请同学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连连看,下面材料分别体现了实践的哪些特征.以方便人们的出行、改善人们生活为目的修建高铁高铁的快速发展不是一个人的成就,而是千千万万中国铁路人奋斗的成果高铁建成后,人们的铁路出行选择由普快——特快———高铁,出行方式日新月异京沪高铁整个工程水泥使用量2700多万吨、钢材470多万吨、混凝土6000多万方、钢轨37.6万吨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P42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黑格尔认为,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但是,他所说的“规定"和“改造” 只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不是物质性活动。费尔巴哈认为,理论的活动是真正的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已主义”活动。 杜威认为,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 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 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实践活动不是理论的活动,也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观念活动,而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3.实践的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形式)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 科学实验人工林林海—塞罕坝的改造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空间实验室的建立与研究一、实践及其特点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阅读课本P44—P46,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爸爸带小新坐京沪高铁,小新亲身感受到高铁“时速300公里如履平地,人性化设计安全温馨” 小新对高铁的认识来自哪里?为什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小新对高铁的认识来自于其亲自坐火车这一实践活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 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工具,同客观物质对 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强调“从无到有“——能不能说书本、电视等媒体也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的同学没有乘坐京沪高铁,但是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一样了解到京沪高铁的高速和舒适。不能。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通过自身亲身经历(实践)获得所获认识来源于他人的实践活动所以,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个,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 自主探究:从最初的5年工期到实际2年7个月完成铺轨,京沪高铁再改高铁建设速度记录。但在实际建设中,却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在修建桥墩时,项目部请了一个专业的钻孔桩队伍 ,用他们的方法打孔,直径1.5米的钻孔24小时才打进去两三厘米,按照这个速度5年根本完成不了工期。遇到了这个问题,施工人员展开新的探索和研究,发明一种新的方法——预钻,施工时间平均缩短309小时。“预钻法”发明的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明的过程: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展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强调“深化和发展”有人说高铁内手机信号很好,小新爸爸为了检验高铁内手机信号的强弱,现场打电话验证,得出的高铁内手机信号不稳定的认识,爸爸的认识到底对不对?为什么?——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一种认识是否正确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C、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比较和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不符合,认识就错误 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毛泽东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有300年之久,一直是一种假说,这个假说尽管有99%、 99.9%、 99.99%的只毕竟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中,不仅推算出必定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后来加勒确实发现了这个行星的时候,白尼的学说就被证实了。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实践符合客观世界认识指 导改造不符合实践检怎样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自主探究:“预钻法” 被评为优秀施工法,从实践中总结来的这套方法,迅速的被运用到以后的实际施工中,被推广到荆河特大桥和罗而庄特大桥上。材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做笔记)(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背诵)(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我们要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课堂小结课后练习欢迎你:点击链接进入:https://ks.wjx.top/jq/59611391.aspx;或者打开微信扫一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