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观 (对应)方法论
1、联系的普遍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多样性条件性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的含义和特征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复习回顾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联系观
发展观
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联系观
发展观
正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学习目标
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
2.识记发展的实质,新旧事物的区分标准.(教学难点)
3、理解联系、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阅读教材P60-63页,思考下列问题:
(认真阅读、勾画答案,标记疑难、提出问题。)
1.为什么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3.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4.新旧事物的判断标准
自主探究
哲学上把世界分为几大领域?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
无机小分子物质(氨、无机酸 水蒸气、氢等)

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核苷、有机酸、单糖)

有机高分子物质(蛋白质、核酸)

多分子体系(高分子物质凝聚成小滴)

原始生命
生命的起源
原始生命

藻菌植物出现

藻类植物繁盛

原始陆地植物出现

裸子植物出现

被子植物繁盛
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有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类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上升的过程中。
无生命物质
有生命物质

低级
高级
1、结论:自然界是发展的

100多年前,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0多年前,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
70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走上强国之路;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约18美元
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900美元;总体小康水平
2005年,人均GDP1600美元 ,综合国力世界第六
十七大: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十八大: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十九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社会形态由低到高的更替说明了什么?
2、结论: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雷为天怒”
雷电属自然现象。
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产生的放电现象。
雷公扣击连鼓产生雷声;电母持镜,形成电光。
人们对雷电的认识说明了什么?
不知
知之
不多
知之较多



3、结论: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巅峰。
思考:这些发展的过程有何共同特点?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原始社会
低级
高级
人类社会
不知
知之不多
知之较多


人的认识
自然界
低级
高级

生命物质
无生命物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是普遍的
思考:袁世凯称帝和新中国成立中哪个是发展?
倒退下降的变化
前进上升的变化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发展的实质
注意:运动、变化 ≠ 发展
运动、变化
前进的、上升的
倒退的、下降的
循环往复的
(1)
(3)
(2)
注意 1.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
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不是凝固不变和僵化的
联系:
区别:
变化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以至性质的改变。
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没有表达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
揭示运动变化的趋向性
拓展
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运动
变化
发展
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
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
C.候鸟迁徙
D.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E.气温由10度上升为15度
F.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
发展:ABF
运动变化:ABCDEF
判断下列哪些是发展,哪些是运动变化?
注意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新、旧事物的含义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有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日趋灭亡的事物。
判断下列那些属于新事物?那些属于旧事物?
1.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
3.袁世凯恢复封建帝制
2. 新冠病毒袭击人类。
(新事物)
(旧事物)
5、电脑算命
4、1921年,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召开,到会代表13人代表全国党员57人。
(新事物)
(旧事物)
(旧事物)
(1)新出现的事物不等于是新事物
(2)不能以一时力量的强弱判断新旧事物
(3)不能从事物的名称、旗号上判断新旧事物
(2)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1)是否__________
(2)是否__________
(3)是否__________
符合客观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
具有远大发展前途
错误标准之一:
时间的先后标准
※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错误标准之二:
力量的强弱标准
※ 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错误标准之三:
形式的新、旧标准
※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比较新颖的就是新事物。
人们判断新旧事物时常出现的错误标准
新事物
符合客观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
具有远大前途
旧事物


(2)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归纳:把握发展要注意两点
(1)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发展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原理】世界是永恒发展,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归纳: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及方法论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发展的实质
(1)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2)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堂小结
新旧事物的含义
判断依据
1、下列能体现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是( )
①青藏高原海陆变迁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③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巩固练习
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与联系之间的关系( )
A.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变化和发展
B.由于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才构成联系
C.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原因是发展
D.联系是发展的结果和表现
A
C
3、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后来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神话。这说明( )
①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②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④任何理论都有局限性,都是不正确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区别在于 (  )
A. 运动、变化是看得见的,发展是看不见的
B. 运动、变化是倒退的,发展是前进的
C. 运动、变化既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倒退的,而发展则是前进、上升的变化
D. 运动、变化是旧事物的变化,发展则是新事物的变化
解析:运动、变化包括倒退的变化与前进、上升的变化,发展是前进、上升的变化,C 项当选,B 项排除;“看得见”与“看不见”不能区分运动、变化与发展,排除A 项;D 项说法明显错误。答案:C 
5.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大自然也是如此。下列名句能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是 (  )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解析:无边落木、陈叶和前波指向旧事物,不尽长江、新叶和后波指向新事物,故①③正确;②④体现不出新旧事物间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故不选。答案:A 
6.我国全面步入4G 网络时代,还有很多手机用户没有感受到,5G 又来了。这表明 (  )
①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③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 ④后出现的事物才是真正的新事物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5G 是新事物,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强大生命力,终将取代4G,这说明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①符合题意;5G 是在4G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对4G 的完善和深化,这说明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②符合题意;认为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③错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其间既有新旧事物并存的情形,也会出现旧事物暂时复辟的现象,后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④错误。
答案: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