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掌握充要条件的判断;2.在师生、学生间的数学交流中增强逻辑思维活动,为用等价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打下良好的逻辑基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三个概念,并在分析中正确判断教学难点:充分性与必要性的推导顺序【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内容分析】这一节是在上一节学习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重点是充要条件。关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还是控制在对初中代数、几何的有关问题的理解上为宜。【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叫做充分条件?什么叫做必要条件?若pq(或若┐q┐p),则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2.指出下列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1)p:x>2,q:x>1;(2)p:x>1,q:x>2;(3)p:x>0,y>0,q:x+y<0;(4)p:x=0,y=0,q:x2+y2=0.解:(1)∵x>2x>1,∴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2)∵x>1x>2,但x>2x>1,∴p是q的必要条件,q是p的充分条件。(3)∵x>0,y>0x+y<0,x+y<0x>0,y>0,∴p不是q的充分条件,p也不是q的必要条件;q不是p的充分条件,q也不是p的必要条件。(4)∵x=0,y=0x2+y2=0,∴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又x2+y2=0x=0,y=0,∴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3.在问题(4)中,p既是q的充分条件,p又是q的必要条件,此时,我们统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下面我们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这个概念。二、讲解新课:1.什么是充要条件?如果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pq。此时,p既是q的充分条件,p又是q的必要条件,我们就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当然此时也可以说q是p的充要条件)例如,“x=0,y=0”是“x2+y2=0”的充要条件;“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是“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的充要条件。说明:(1)符号“”叫做等价符号。“pq”表示“pq且pq”;也表示“p等价于q”。“pq”有时也用“pq”;(2)“充要条件”有时还可以改用“当且仅当”来表示,其中“当”表示“充分”,“仅当”表示“必要”。2.几个相关的概念若pq,但pq,则说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若pq,但pq,则说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若pq,且pq,则说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例如,“x>2”是“x>1”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x>1”是“x>2”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x>0,y>0”是“x+y<0”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3.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四种“条件”的情况反映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在判断时应该:(1)确定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2)尝试从条件推出结论,从结论推出条件(方法有:直接证法或间接证法);(3)确定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4.怎样用集合的观点对“充分”、“必要”、“充要”三种条件进行概括?答:有两种说法:(1)若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此时B也是A的充要条件)。在含有变量的命题中,凡能使命题为真的变量x的允许值集合,叫做此命题的真值集合。(2)若pq,说明p的真值集合q的真值集合,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q,说明p,q的真值集合相等,即p,q等价,则p是q充要条件(此时q也是p的充要条件)。三、范例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在“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1)p:(x-2)(x-3)=0;q:x-2=0.(2)p:同位角相等;q:两直线平行。(3)p:x=3;q:x2=9.(4)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解:(1)∵(x-2)(x-3)=0x-2=0,(x-2)(x-3)=0x-2=0,∴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p是q的充要条件;(3)∵x=3x2=9,x=3x2=9,∴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4)∵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