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探索乐园集合图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集合图表示并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能用集合图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用图描述事物的直观性,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画图来分析和解决。教学重点:能用集合图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表示问题中的并列、交叉关系,能解决一些特殊的数学问题。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纸片、数学画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谈话,由数学关系图引出本节课的目的:研究用集合图表示数学问题。 板书:集合图。二、探索例11.出示题目想一想: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是什么关系?2.提出:如何用图表示男生和全班40名同学的关系呢?鼓励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画图表示。 给学生创造根据已有经验自主尝试画图表示的机会。师:如何用图表示出男生和全班40名同学的关系?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方法,试着画图表示。 让学生独立思考,画图解答,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3.交流学生的表示方法,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教师参与交流,重点介绍用集合图表示的方法。三、探索例21.出示题目,想一想: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讨论“每人只参加了一个小组”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同学不能同时参加两个小组。2.师生讨论“这个问题中三个数据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小组、合唱小组的人数是并列关系,总人数和全班人数是包含关系。师:这个问题中有3个数据:全班人数、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参加合唱小组的人数。谁能说一说这件事情中的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一部分,参加合唱小组的人数也是全班中的一部分,这两部分又没有重复。所以,数学小组的人数和合唱小组的人数可以说是并列关系。提出:并列关系的事物用怎样的集合图表示呢?师生讨论,然后教师示范介绍并画出集合图。4.进而提出:既不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又不参加合唱小组的同学有多少名?鼓励学生自主计算。师:谁知道长方形中其他部分表示哪些同学? 生:表示没有参加数学兴趣小组,也没有参加合唱小组的同学。 师:你能求出既不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又不参加合唱小组的同学有多少名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学生。5.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给学生表达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的机会。四、探索例31.出示题目,讨论“同时参加两项比赛的有8人”是什么意思。师:我们刚才研究了有并列关系的问题。下面再来看一个问题。 师:谁能先说一说“同时参加两项比赛的有8人”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讨论: 题中的三个数据和上题有什么不同?了解题中参加田径比赛的人数和参加篮球比赛的人数有交叉。师:这个问题中也有三个数据,谁来说一说这三个数据与上面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师:参加篮球比赛的人数和参加田径比赛的人数有重复,人们也说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人有交叉。3.学生尝试完成集合图。4.提出“五(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两项比赛”的问题,鼓励学生借助图解答。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方法,为交流作准备5.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计算方法的机会。交流展示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学会自主尝试解释结果的合理性,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计算的结果是多少。五、巩固练习1、五年级学生参加语文、数学考试,每人至少有一门功课取得优秀成绩。其中语文成绩优秀的有65人,数学优秀的有87人。语文、数学都优秀的有30人,问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一次期末考试,某班有15人数学得满分,有12人语文得满分,并且有4人语、数都是满分,那么这个班至少有一门得满分的同学有多少人?3、小卖部新进一批食品共30箱,其中11箱饼干,9箱蛋糕,既不是饼干又不是蛋糕的有多少箱?4、全班46名同学,仅会打乒乓球的有28人,会打乒乓球又会打羽毛球的有10人,不会打乒乓球又不会打羽毛球的有6人,仅会打羽毛球的有多少人?5、五年级96名学生都订了刊物,有64人订了少年报,有48人订了小学生报,问两种刊物都订的有多少人?六、课堂小结:你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呢?七、作业:完成91页练一练。八、板书设计:集合图包含(学生图)并列(学生图)交叉(学生图)40-19=21(名)40-18-12=10(名)18+10-8=20(名)答:女生有21名。答:既没有参加数学小组答:有20名学生参加比赛。又没有参加合唱小组的学生有10名。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的一个教学内容,我以谈话的形式,借助已学过的统计图、线段分析图引入课题,通过数学画报将集合图中的三个关系展现在孩子们眼前,这样会有针对性,通过孩子们自主探索,相互交流完成对应集合图的绘图,对于孩子们来说不太困难,再借助PPT课件以及学生的提问、探讨,使学生理解集合图中所蕴含的量与量之间的包含、并列、交叉关系,并利用集合图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集合图表示并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2、能用集合图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体验用图描述事物的直观性,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画图来分析和解决。。教学重点是能用集合图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是理解集合图表示问题中的并列、交叉关系,能解决一些特殊的数学问题,理解例二中蓝色部分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节课教学,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对于重难点的突破有些许的不到位。在评委老师的点评指导下,回过头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不到位。重复学生的话是最大一弊端,直接导致生生互动的不充分,教学时间的浪费,在以后备课时我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努力改正。2、激情不够饱满。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课堂的氛围需要老师的调动,一定要恰当地借助自己的情绪调动课堂。3、例题展现形式单一。展现形式的单一导致课堂内容重难点不突出,以后教学必须调整。4、放手不够,对于学生的放手还是不够,可以让学生走到讲台,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会更好,不能但已考虑自己的教学时间。总之,经过这次评优课,我收获颇多,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钻研、探索,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