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华师大版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该内容的教学难度不大。主要是在初识因特网概念(第一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作用,了解网络的初步分类。是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基础内容。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及功能。2.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使学生了解因特网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上网查询的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意识。三、教学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及功能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四、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协议。五、教法与学法任务驱动法、谈话法、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六、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2.因特网。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一、导入课题由学生回顾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引出课题。二、新课1.计算机网络。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要素是什么。进而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得出什么是计算机网络。2.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教师提出问题:你曾经利用计算机网络做过哪些事情?教师与学生一起概括计算机网络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教师提问:要组成一个计算机网络需要哪些设备和软件呢?①网络服务器②工作站③传输介质④网卡⑤网络软件⑥网络协议TCP/IP协议WWW协议FTP协议SMTP协议4.计算机网络分类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课堂上正在使用的计算机网络应属于哪一种网络?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依据教学目标自学教材内容,师生共同归纳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学生回答问题(举实例说明)。学生与教师一起概括网络的作用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2、对有争议的问题上网搜索查询并做好记录。3、老师巡回指导4、小组回答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观察本校计算机之间进行联网的情况。?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网络的定义:人们用通讯线路将若干台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通信、共享软硬件资源,就构成了计算机网络。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可以了解网络的作用通过学生讨论查询可以正确回答问题。对以上网络协议——TCP/IP协议等概念,本课要求学生了解即可,要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中逐渐理解和掌握。网络的分类方法及类型按通信距离长短分类①局域网(LAN)②城域网(MAN)③广域网④互联网三、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网络的组成及分类。四、布置作业1、整理本节课内容。2、上网搜索查询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的其它分类方法等扩展知识。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2、上网搜索查询网络分类的常见方法并做好记录。3、老师巡回指导4、小组回答常见的网络分类方法及类型。??学生参加小结。?通过师生的交流,使学生了解网络的分类方法和类型。?复习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意识。九、板书第二节计算机网络简介(第一课时)一、计算机网络及作用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①网络服务器②工作站③传输介质④网卡⑤网络软件⑥网络协议2.计算机网络的作用(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局域网(2)广域网(3)城域网(4)互联网十、教学反思本课时的教学总体上看,课堂设计比较合理,教法和学法比较新颖,教学效果比较好。但存在以下的不足:1、由于是初一的新生,小组合作学习还不是十分适应,所以组内讨论不是十分充分。2、不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搜索查询功能还不是十分熟悉,影响了教学的时间分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