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主备人:
授课人:
第___周
第_3__节
教材分析
课标:探究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对大量数据进行批量运算的技巧。本节主要探讨表格数据的运算。很多情况下,单从收集上来的原始数据中很难发现数据背后的价值,需要对数据进行再加工,通过加工、运算得到新的数据,从而加深对数据的分析。因此,对数据的运算是数据分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情分析
Excel中强大的数据自动处理和计算功能,能够帮助我们快速高效地完成对数据的加工。生活中,学生往往忽视数据价值的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报表的实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数据展开二次计算和探索,以便增强对数据的分析。
教学目标
1.
掌握通过构造公式高效完成计算的方法和技巧。2.
能够使用函数进行特殊计算。3.
掌握定义名称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定义的名称完成相应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式的构造。难点:函数的应用。
评价设计
小组交流自评、作品展示互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小明最近很烦恼,因为他的父母总是不停的争吵,他们吵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原来小明父母争吵是因为家里这个月的消费又超支了,大家分析一下,他们家为什么会超支呢?对,由于小明的父母没有合理的理财才导致了超支。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也就是说钱财是需要打理的,我们要善于理财,要理财就要先记帐。小明利用学过的Excel知识,帮父母做了一个电子记帐本,记录家里的消费情况(出示图表),小明想求助大家,能不能帮他计算一下这些数据,让他的父母了解每个月到底花费了多少钱,哪几个月超支了……大家能帮小明一起计算吗?这节课我们就和小明一起来学习在Excel中计算生成新的数据的方法。【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入手,通过漫画短片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帮助别人的成就感。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环节一:输入公式计算(12分钟)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在数学中,你会怎样计算一月份的合计支出和节余呢?和数学中的运算相类似,在excel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加(+)、减(-)、乘(
)、除(/)、圆括号等运算符将数值或单元格名称连接起来,构造数据运算公式进行计算,需要注意的是:excel中的公式必须以“=”开头。【实践】输入公式计算每个月的“合计支出”和“节余”师演示强调:1、可以用鼠标单击单元格添加单元格的名称,减少输入错误2、可以使用填充柄复制公式来提高计算速度3、Excel可以自动重算,是因为我们在公式中引用了单元格的名称环节二:插入函数计算(18分钟)利用公式能帮助我们轻松地计算生成新的数据,但是当参与计算的单元格很多的时候,表达式会很长,输入很麻烦。电子表格中提供了一些预先设计好的特殊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运算,叫做函数。这个函数与我们数学中的函数是不一样的。【实践】学习SUM函数的使用方法,计算“总计”师演示讲解函数的结构(图)强调:尽量使用鼠标拖动来确定参数,减少错误【拓展】参考sum函数的使用方法,完成表格中其它内容的计算(平均值AVERAGE、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加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IF函数观察这些数据,对于小明家的消费情况,你可以给出哪些建议呢?【设计意图】学生体验用公式和函数计算生成新的数据的方便三、学以致用
大显身手我们已经体验了Excel强大的计算功能,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数据都可以在Excel中轻松地计算,同学们想不想试试?【实践】在“计算生成新的数据.xls”文件中,有四个不同主题的工作表,请小组协商选取一个主题,对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四、归纳总结
再接再励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在Excel中计算生成新的数据的两种方法: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和插入函数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用最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也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我们也要将我们在课堂中学到的本领应用于我们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设计意图】回顾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个性化修改
效果评价
本节课85%的学生能够完成任务,部分学生操作不熟练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