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周长》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上册83至84页的内容。这一课是
“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教材通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帮助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紧接着呈现几位同学小组讨论的情景,有的用绳子围树叶,有的用尺子量数学书封面的边,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逐步感知周长,体会周长的概念,另一方面为探索后一节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学情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对“边线”的含义有一定的理解,因此我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辨一辨、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他们乐于通过图形观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有趣的活动来解决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要为他们搭建平台,创设情境,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以及相应的指导,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调控,定会使学生在这个有趣的探索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其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必将得到发展与提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一周。
2、在说一说、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计算出规则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关键: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辨一辨、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在体验、交流中升华为理性认知。
教学准备:各种图形,尺子、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顾名思义,唤起认知
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教师板书:周长)。请看,它的名字叫什么?(生回答:周长)
师:见到它,你有什么想说的?你对它认识有多少?(生回答:什么是周长?周长的意思就是一周的长度等,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刚才我们从字面上认识周长,接下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深入去认识周长。
【设计说明】开门见山,将周长直接引入课堂,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交流探究,深入理解
(一)、认识周长
1、看一看、说一说,理解怎样是一周
师课件出示动画片段《小胖跑步》
:小胖要减肥,爸爸给他制定了减肥计划“每天沿着操场跑一圈”,请看他是怎样跑的吗?
动画演示第一天跑步的情形:
你觉得他跑的怎样?(生答:他走到操场里面去了;他没有沿着操场的跑道走……)
你觉得他应该怎样跑?(生答:沿着操场的边线跑等)
动画演示第二天跑步的情形:
你有什么想法?(生答:它虽然沿着边线跑了,但他没有跑完一圈;还有缺口……)
你觉得他应该跑道哪里?(生答:跑一圈;跑回原点……)
动画演示第三天跑步的情形:
这次他跑对了吗?他是怎样跑的?(引导生回答: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回到原点,就是一圈,数学上一圈也叫一周,操场一周的长度就是他的周长。
【设计说明】引入小胖跑步,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也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一周”的含义,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
2、描一描、辨一辩,完善周长的概念
(1)、描出实际事物的一周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也有它的周长,比如:树叶、时钟、三角板、数学书的封面、五角星(师把相关的图形贴到黑板上),你能描出它们的一周吗?(学生先自己选择一个图形用手描一描,再请四个学生上台描出树叶、时钟、三角板、数学书的封面的一周。
【设计说明】动手描一描,进一步感知物体表面的一周。
(2)、从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完善周长的概念
师:老师把这些实物拿开,剩下刚才同学们描出来的实物的一周,看看它们是什么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出:封闭图形,师板书)
师:它们有周长吗?为什么?
师(黑板出示一个角):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周长吗?为什么?(引出:不封闭图形)怎样的图形才有周长?(根据生的交流,完善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师板书)
【设计说明】有具体到抽象,理解“封闭图形”的内涵,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什么是周长”。
3、辨一辩、描一描,巩固对周长的认识
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把它的一周描出来。哪些没有,为什么?
【设计说明】及时练习,巩固周长的概念.
(二)、测量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
1、动手操作:小小测量员(课本第83页“做一做”

操作要求:
(1)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2)、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数;
(3)、算出周长并写在图形的下面
(4)、完成后全班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2、归纳方法:计算这几个规则图形的周长,就是求它的所有边的长度之和。
【设计说明】
通过动手操作,学会测量计算简单规则图形的周长。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1、下面哪些图形是封闭图形?哪些不是?为什么?
【设计说明】巩固周长的概念
2、下图是一个公园的示意图。王奶奶绕着公园走一圈是多少米?
【设计说明】运用周长的含义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猜一猜:下面两组图形的周长相等吗?
(1)
(2)
【设计说明】通过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比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周长关注的是图形的边线,而不是整个面,进一步巩固升华图形的周长。
四、课堂小结:
1、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2、请您欣赏: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说明】回顾新知,及时反馈学习成果,并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课外实践:
回家量一量爸爸、妈妈的腰围和头围,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说明】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周长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教学反思:
周长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作为教师,我觉得我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理解“什么是周长?”。
在上这课之前,我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阅读课程标准。要正确理解周长的定义,首先要理解封闭图形的一周:围绕图形一周的边线。其中有两个关键:“封闭图形”和“一周”。上课前我初步了解了一下,很多学生对周长这个概念都有一定的理解,虽然一知半解,但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于是本课我开门见山将周长直接引入课堂,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后再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感知周长。为了让学生理解“封闭图形”的概念,我由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通过“说一说、描一描”等活动,体会“从起点回到原点,首尾相接”。在此基础上来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从“形”和“量”去感知周长。学生亲身体验,学习兴趣浓厚。
知道理解了周长的定义,测量计算简单的封闭图形的周长就水到渠成了。但有周长的图形就有面积,学生容易把两者混淆,于是在练习中我设计了相关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周长关注的是图形的边线,而不是整个面。
学生通过亲身感受、经历周长概念的认知过程,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