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上信息技术 1.4认识计算机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七上信息技术 1.4认识计算机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认识信息技术
第四节
认识计算机
【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学期课本,本节课的内容是第一单元的第四节,让学生来初步认识计算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电脑),了解计算机基本组成的有关知识。
【学情分析】
经过上堂课的教学,学生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还不太了解。本文通过情景教学法,揭示计算机各个部分的组成,学生必对学习计算机有极大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一般工作原理。
(二)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5个组成部分及计算机的软件。
(三)知道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
(四)知道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
(一)通过了解计算机的机构,辨别计算机的不同组成部分。
(二)通过对计算机发展历史的了解,把握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畅想未来的计算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计算机的每个部分是智慧的结晶,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并能从中发现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一)计算机系统组成。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5个组成部分。
(三)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四)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
二、难点:
(一)辨别计算机的不同组成部分。
(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课时安排】
建议2个课时。
【教学策略】
本节课首先采用任务驱动法,设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然后通过情景教学法,通过演示计算机各部件的图片,展示计算机的组成。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本节课内容。
【教学准备】
PPT课件、关于计算机组成和发展的文字、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认识计算机)。提出问题: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总结“我们的身边到处是计算机”。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二、任务驱动、情景教学
(一)出示本节课教学任务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3.计算机软件的组成
4.计算机工作原理。
5.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
6.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7.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法,展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学生自主学习,如遇到问题先记录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学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带着问题学习有利于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师通过情景教学法展示计算机的部件,同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解答学生的疑问;可以加深师生的了解,培养师生的感情。
(四)在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感性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一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设计意图:知识的迁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总结归纳,体验成功
(一)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二)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三)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激发学生再学习的乐情。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大的操作基本没有。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本课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问:“生活中的计算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