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上信息技术 1.4认识计算机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七上信息技术 1.4认识计算机 教案

资源简介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掌握存储器容量单位及其换算;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学会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交流、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行为与创新:科学地解答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问题;积极参与各种创新设计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难点: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教室,课件,用于演示拆装电脑。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精美的计算机图片)
这些漂亮的计算机大家一定看过,但是同学们肯定很少有人看过计算机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大家也一定很好奇,今天我们就一块儿去认识计算机吧!
(二)新课讲授:
师:首先,让我们先看一段计算机的录像,简要地对它作一个了解。
看了这段录像,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打开桌上的这台计算机看个究竟。今天我们就一同去探索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吧!
现在我们动手拆拆看,把里面的部件拿出来,请跟各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看看它的名称、作用……(出示课件)
(教师巡视、倾听讨论)
师:你们认识这些部件吗?哪个小组能说说它们的名称、作用?
(小组推荐,学生回答)
1、主板
师:主板是计算机主机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其上布满了电子元件、插槽、接口等以及为CPU、内存及各种适配卡(声卡、显卡、网卡等)提供的安装插座,为各种存储设备、打印机、扫描仪等外设提供的接口。计算机的整机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板的性能。
(课件出示主板图)
学生讨论各接口的名称和作用。
依次介绍:
CPU插槽、内存条插槽(2个)、主板电源插口、外存储器插口(SATA)、供电电池、显卡插槽、扩展槽插口(2个)、键盘、鼠标插口、USB插口等。
2、CPU
CPU全称为中央处理器,它是计算机的心脏。
CPU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主频,主频的大小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即主频越大,计算机速度越快。
(课件出示一CPU的包装盒)
学生讨论。
师讲解:
CPU的技术规格和性能
主频:主频是CPU的时钟频率,即每秒钟计算的次数,单位为KHz、MHz、GHz
1
KHz=
1024次/秒
(约等于1000次,因此称1K)
1
MHz=
1024
KHz
(约等于1000K)
1
KHz=
1024
GHz
(约等于1000M)
1024=
2
10

10
3,我们平时称为1k,按1000记忆
1G=1024×1024×1024

10
9
(10亿)
比如:我们家里的电脑是1.7G、2.4G,双核2.2G,就是指的主频为1.7GHz、2.4GHz、2.2GHz×2。
3、内存条
内存简介:
内存是计算机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元件,是一组或多组具有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功能的集成电路。
内存的主要技术指标:
内存的容量:内存是计算机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对于外存而言的。内存容量越大越好,但要受到主板支持最大容量的限制。单条内存的容量通常为128MB、256MB、512MB、1GB、2GB等。
注意:B为Byte的缩写,汉语意思为“字节”,它由8位二进制数构成,数值在0~255之间,例如:10110001=177。
一个字母可以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两个字节表示。
(2)
存取时间:存取时间是指读取数据所需要的时间,目前大多数的DDRAM芯片的存取时间为3ns,品质较好的能达到2ns。
(3)
时钟频率:时钟频率是内存稳定运行的最大频率,支持的时钟频率越高,其性能就越好。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你的内存条容量是多大的?
生:256MB
师:MB是兆字节,是存储器的容量单位。你们还知道哪些容量单位吗?
生:B字节、KB千字节、GB吉字节(其中B是基本单位)
师:你们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吗?
生: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2、硬盘:也是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设备。(它属于外存储器)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你们的硬盘,容量是多大?
生:容量:40GB
师:除了硬盘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外存储设备?
生:移动硬盘、光盘、U盘、MP3、MP4……
讨论学习:
请将常用的外存储器的容量和特点填入表中。
外存
容量
特点
硬盘
光盘
U盘
师:学习了内存和硬盘后,我们知道存储器可以分为:(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讲到内存条时,教师让学生观察上面的容量多少,这样,就引出了存储器容量的单位以及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说到硬盘时,让学生观察它的容量,同时引出外存储器。另外,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外存储器,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后讨论学习常用的外存储器容量和特点,增加学生的常识知识。
3、CPU:中央处理器,又称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师:CPU由哪两个部分组成?
生:运算器和控制器。
师:衡量CPU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时钟频率,又称主频,如:3.0GHz。
目前,常见的CPU由Intel公司和AMD公司制造的。
请大家观察一下,你们的CPU是哪个公司制造的?主频是多大?
生:Intel公司制造的,主频是2.66GHz。
师:那么,我们如何从电脑上查看到CPU、内存的参数以及硬盘的容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实践学习:
右击“我的电脑”,执行“属性”命令,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查看CPU和内存参数。在“我的电脑”窗口单击C盘盘符,可查看C盘的容量。
4、主板:是硬件系统中的基础部件,为CPU、内存及各种功能卡提供安装插槽,为存储设备、打印机和扫描仪等外部设备提供接口。
师:大家能把刚才的内存和CPU插到主板上吗?请大家动手试试看吧!
(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讲完主板的功能后,让学生动手把内存和CPU插入到主板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也会乐于去实践。
5、风扇:散热的功能。因为CPU工作的时候会散发大量的热量,风扇就是装在CPU上面对它进行散热的。
6、电源:主要给主机中的各个部件供电。
师:计算机从外观上看,除了有主机外,还有什么?
生:键盘、鼠标、显示器……
师:对,这些称为外部设备。外部设备可以分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那么,什么叫输入设备,什么叫输出设备呢?
生:交流、回答。
师:键盘、鼠标和显示器分别属于哪种设备呢?
生:回答。
师: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输入设备、哪些输出设备吗?
生:回答。
师:你们能把键盘、鼠标连接到主机上吗?大家试试看。
(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讲到这里,计算机的主机内部结构已基本讲完,这时教师提出疑问:“一台计算机从外观上看,除了主机,还有什么设备?”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键盘、鼠标和显示器等设备,此时,引出了外部设备的概念和分类,接着教师提出“键盘、鼠标和显示器分别属于哪种外部设备?”、“你还知道哪些外部设备?”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师:现在请大家动手把你们没安装好的部件安装好。
(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师:好,现在同学们把计算机部件都安装好了,你们打开它,能用吗?
生:不能,因为没有安装软件。
师:对,计算机就跟人一样,除了要有健康的身体外,还要有思想。那么,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除了要有硬件系统外,还要有软件系统。比如:Windows、Word、Excel这些都是软件。
设计意图:这里教师通过设疑,让学生懂得: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不但要有硬件系统,还要有软件系统。同时掌握什么叫做软件。
师: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计算机都属于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你们还了解前面三代的计算机吗?
生: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三)课堂小结:
从这四代计算机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
设计意图:把计算机的发展放到本节课的最后面讲,不但便于上下文的衔接,而且可以在小结时,通过四代计算机的发展,反映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这时对同学们提出新的希望。
内存
只读存储器(ROM):只能读不能写,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
存储器
随机存储器(RAM):既可读又可写,断电后信息全部丢失。
外存: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