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上信息技术 2.3组织管理文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七上信息技术 2.3组织管理文件 教案

资源简介

《组织管理文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已学习了windows
窗口界面,认识了窗口的基本组成。部分学生在课余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他们只是感性地记得操作步骤,对如何组织管理文件资料,缺乏系统的、理性的认识。另一部分学生课余电脑操作较少,不懂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对文件名的组成更是闻所未闻。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掌握利用“我的电脑”管理计算机资源,包括文件夹(文件)的创建、选定、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操作,认识文件、文件夹的概念、文件名的命名规则以及路径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以具体的任务为外驱动力,通过启发、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和互相间的协作学习来提高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增进学生间的相互感情和合作能力,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文件复制和移动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文件的移动和复制的异同;同时移动多个文件的操作方法;文件名命名是内容上的要求。
[教学方法]
1.这节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准备上做了较多的工作,主要是视频加微课的形式来开展课程。并打破常规的新课引入法,通过一段视频——“凌乱的房间”来引入本节课让学生意识到对资源进行整理的必要性。在操作演示上抛弃传统现场
演示的方式,使用微课的形式来进行,让信息课老师出能像其它老师那样优雅的上课而不必忙于应付演示操作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以后同样的课的时候也不必重复演示。当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因为没有看清演示的同学可以重复观看演示。
2.探究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贯穿这节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个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重点讲解微课演示、学生练习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本节要求的内容。而且每一个任务环环紧扣,承上启下,自然流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教学过程]
1、
情景创设
先给同学们看一张凌乱房间的照片,让大学感觉一个房间不整理就会让人很不舒服,接着展示一段视频一个帅小伙用魔术的方式整理房间,引入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让学生们认识到一个房间的东西只有管理有序才会给人好感。
师:那么我们的电脑不整理会是什么样子呢?
生:学生想像
师:展示两张没有非常凌乱的电脑桌面的照片。并向学生提问这样的桌面要怎么才能干净好看呢?(顺利引入本堂课)
2、
目标展示
(一)、认识资源管理器如何管理文件
(二)、了解文件名的命名规则
(三)、学会文件及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三、进入内容一:认识资源管理器
提问1:电脑里资源由谁来管理?
提问2:windows中采用什么结构来组织和管理文件?
生:阅读P30页(一分钟)然后回答提问。
师:这个内容同学们有直观感受没有啊?然后向学生展示“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操作演示
生:同学们跟着演示一起操作,体验如何使用资源管理器
四、进入内容二:文件的命名规则
师:请同学们阅读p31页然后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
文件名的基本构成?
(2)
文件名在内容上的要求?
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师:以ppt文件为例向学生展示文件名的构成及文件名在内容上三个方面的要求。
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电脑上看见扩展名了吗?如何展开扩展名呢?通过视频演示向学生展示这个操作。
生:跟着操作展开自己电脑中文件的扩展名。
五、进入内容三:文件及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师: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文件及文件夹基本操作
生:观看演示并跟着操作
师:展示任务:
(1)
在D:\新建三个文件夹。
(2)
将三个文件夹重命名为:操场、食堂、夜景。
(3)
将相应的照片放入文件夹中。
(4)
删除多余的照片。
生:学生操作
六:教师总结本堂内容(也可一并回顾本节课的操作)
七:展示一个思考内容:如何快速建立多个文件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主要的特点在于,使用微课这种形式来讲解需要现场演示操作的内容。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与质量,因为现场演示有的时候会出错,语言可能出没有那么精练。同时也让信息课老师也能像其它老师那样优雅的上课,而不必一会要演示课件一会儿又在操作一会儿又要去看学生操作得对不对。使用这样的方式之后老师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学生学习的效果上就可以了。这样上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大减少教师的劳动量,同一个内容可以反复使用。只不过这样的方式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微课的制作很考验老师的水平和精力。同时课堂上的灵活性不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