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上信息技术 1.1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七上信息技术 1.1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教学难点:
●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观看视频: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
教师提问:这段视频说明了什么?
结论: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
2.什么是信息
教师提问:请大家看下面的图片,可以看到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可见,信息就是指对人们有价值的数据、消息。
教师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解释信息的定义
信息的定义(广义):凡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能为人们感知的事物和现象都是信息源,人们可以从中获取信息。
信息的定义(狭义):信息技术有关的信息是指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信息。
3.信息的一般特征
①信息的依附性
②信息的不完全性
③信息的普遍性
④信息的实效性
⑤信息的可共享性
⑥信息的可伪性
4.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问: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讨论辨析。
教师活动:教师归纳总结,并梳理清晰。
结论: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5.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简称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信息技术主要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主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光盘技术、机器人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的综合技术。
6.信息处理及工具
教师提问:你知道过去的信息获取、信息存储和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与现在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信息获取
信息存储
信息加工处理
过去
书刊、报纸
人脑、录音带、文字和录像带
人脑、算盘、计算器
现在
书刊、报纸、电子书籍(电)、因特网
人脑、录音带、文字和录像带;计算机
人脑、算盘、计算器、计算机
7.信息社会
教师提问:为什么当今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因为当今的社会,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文化水平的标志。信息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
6.课堂小结
一、信息的概念
二、信息的表现形式
三、什么是信息技术
四、为什么当今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