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算法及其描述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算法及其描述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3.2算法及其描述》教案
教材分析
《算法及其描述》讲的是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会算法的定义与特征、算法描述的三种方式,以及算法的三种控制结构。他是教材中程序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理解算法对现实生活意义,也是后续程序设计内容的核心基础。
本课将重点放在算法的描述和三种控制结构上,难点在于的掌握和理解三种控制结构的使用场景,所以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通过前一个阶段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且,通过本章第一节的学习,了解算法解决问题的基础流程。但是,学生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是这样设想的:在任务设计时围绕教材和主体学生,适当加以拓展;教学活动中需要让学生及时自主地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
学科核心素养告诉我们,现代学生需要形成信息意识,并以能通过计算思维的方式解决分析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基于此点,我设计了这一课时,去达到和满足他们的需求,一方面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算法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通过以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例子,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和信息社会责任。
三、教学目标
1、章节学科核心素养:
⑴信息意识:理解算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⑵计算思维:形成算法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在小组协作中,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协作工具提升效率
⑷信息社会责任:理解数据在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
2、三维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算法的定义与特征
②掌握算法的三种描述方式
③掌握算法的三种控制结构
⑵过程与方法:
①理解三种控制结构的应用场景和过程
②形成算法解决问题的流程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使用算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②理解算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算法解决问题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算法的三种描述方式和控制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算法三种控制结构的应用场景,并形成算法解决生活问题的流程方法
四、教学法设计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情景教学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通过创设使用计算机解决一道数学题的情景,以此为整节网络课的线索,讲授相关的算法的定义、特征、三种描述方式以及三种控制结构。
以下是教师活动图:
(设计任务→启发讨论→讲解辅导→作品展示→归纳总结→知识迁移)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温故授新,师生互动,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4分钟]
提出问题:如何求出方程3x+2y=30的正整数解个数?
在课程导入中,向同学们提出上述问题。并让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归纳总结解决办法。并通过总结归纳同学们的想法,提出计算机解决该问题的自然语言描述。并且讲解这9条运算规则的运算过程。以此讲授算法的定义与特征。
2、温故授新,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通过分析导入中自然语言描述的利弊,向同学们提出和讲授流程图描述法。并以导入为例,展示和讲解流程图描述法的过程。
然后,以上述流程图为例,截选其中部分结构讲解算法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最后,展示算法描述的伪代码描述法。
3、归纳总结,完成建构[5分钟]
在完成学习后,完成两道课堂练习。并且归纳总结本堂课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的设计是在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之上,贴近其学生生活引申出来的新的课题,具有很好的实现基础。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部分学生可能出现死搬硬套的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注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制作出具有浓郁个性化色彩的作品是本次课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