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第1课时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学习目标: 1、描述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重点) 2、尝试从生产实践和生活常识中发现可探究的问题,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问题;根据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已有的知识作出合理的假设;尝试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中的对照实验进行合理的设计。(难点)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爱护植物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运用抽测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难点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三、教学准备: 1.种子萌发的视频。2.提前完成课本中的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3.准备萌发1、3、5天的豌豆、玉米种子若干。4.学生两人一组,每组配备一个小烧杯、一个培养皿和一把镊子。四、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教师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背景,让学生解释其含义并播放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 投影课件。 提问: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哪些?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节课。 结合校园中的植物,理解诗的含义。 观看分析录像及投影课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问题的提出 播放种子萌发的课件。 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 播放课件,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课件,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作出假设 引导学生看书,鼓励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大胆假设。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 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制定计划 出示讨论提纲,指导学生讨论,针对性制定实验方案。 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1.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 2.实验探究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用具? 3.怎样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怎样设置实验对照组,对照组应提供什么样的温度、水分、光和空气等的条件? 参照教师给出的方案,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探究计划。推测实验结果。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提出注意事项,督促、检查并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 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得出结论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引导学生说明自己的结论。 学生分组出示结论并作简单地说明。五、练习反馈:1.种子萌发不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A.适宜的温度B.充足的空气C.一定的水分D.阳光2.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是( )①一定的水分 ②阳光 ③适宜的温度 ④充足的空气 ⑤营养物质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⑤3.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主要原因是缺乏种子萌发所需的( )A.适宜的温度B.充足的空气C.一定的水分D.充足的光照六、板书设计:七、课后反思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