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音识别【教学内容名称】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1课《语音识别》【教学内容分析】《语音识别》这节课选自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整个单元都是人工智能知识,主要包含文字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三块,虽然它们内容不同,但是原理相通,所以学好本课对整个单元的知识掌握极为重要。同时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学习第12课语音合成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者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文字识别和人脸识别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工智能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人工智能的一些原理仍旧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层次。预测在本课的学习中,对于语音识别的应用和影响,以及语音输入法的使用,学生不会存在问题,但是在了解语音识别的过程与原理时,学生会遇到困难。【核心素养指向】1.了解语音识别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能主动去发现身边的语音识别应用。(信息意识)2.通过对语音识别过程的解析,初步了解其过程与原理。(计算思维)3.学习一种语音输入方法,应用于学习生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4.了解语音识别的新进展,新应用,并能适当运用于学习和生活。(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教法学法】教法:如果直接采用讲解演示的方法,虽然学生也能大致了解知识点,但是会缺少很多源自自身的体验与理解,缺失了从学生本位出发的思考。所以我通过创设情境,采用实验教学法,把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总结出语音识别的过程和原理,还原学习本质,并通过评价量规,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语音识别的应用与影响,能主动去发现身边的语音识别应用。2.学习一种语音输入方法,应用于学习生活。3.通过对语音识别的过程解析,初步了解其过程与原理。4.初步了解信息安全意识,知道保护个人隐私的必要性。重点:学习语音输入的方法,应用于学习生活。难点:对语音识别过程和原理的认识。显而易见,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了解语音识别的过程和学习语音输入的方法。但是要了解语音识别的原理,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对语音识别原理的认识,通过把语音采集为波形图像,再把波形图像处理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上的突破。【教学环境】硬件: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机房、小爱音箱、小米手机、学生人手一个耳麦。软件:慧编程、截图软件FSCapture90、极域电子教室。资源:课件。【教学效率分析】教师人力: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准备一些课堂教学素材:1.PPT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过程展开,明确各环节教学任务,总结提升。2.评价量规表。新技术资金开销:无。目标达成:在试教中,通过查看实际效果和教师巡视,发现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会讯飞语音输入法,并知道搜狗等其他语音输入法,教学重点顺利完成。通过评价量规,发现学生基本能够理解语音识别的过程及原理,教学难点顺利突破。【教学过程设计】思维导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我们先来放松一下。玩一个模仿动物叫声游戏?谁能模仿羊叫?大象叫?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个嘉宾,它模仿动物叫声特别像,想不想听一听?小爱同学:大象的叫声它不仅模仿能力强,学习能力更强,不信?试一下。小爱同学,猫的英文是什么?谁想来试一下?还有更牛的,小爱同学,用“一边…...一边……”造句。你喜欢这个嘉宾吗?与教师互动两名学生上台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出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为课堂教学做铺垫。互动参与,增加趣味,加深印象。二、揭示课题1.提问:刚才的小爱同学厉不厉害?它用到了人工智能当中的一种技术,你知道是什么吗?老师和刚才的同学是怎么给小爱同学发指令的?语音。2.我只需要说话,当计算机听懂了我说的话,它就能做出对应操作,这就是语音识别。【板书】3.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1课语音识别。思考、讨论、回答接导入环节,为引出课题做铺垫。板书定义,揭示课题。三、揭秘语音识别1.老师很好奇,语音识别是如何实现的呢?它的过程是怎样的?谁能先来猜一猜?前面两个课是不是学习了文字识别和人脸识别?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文字识别过程人脸识别过程是不是有相同之处呢?老师想先请大家猜一猜语音识别的过程,然后记录在纸上。2.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猜想,板书。是不是和同学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有一个好办法: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模拟计算机识别语音的过程,好不好?4.实验怎么做?步骤如何?按刚才的猜想步骤来。5.进入第一步:语音采集。声音看不见,摸不着,它被采集后是长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借助实验工具:慧编程,来看一看声音长什么样。5.教师演示用慧编程采集“猫”。(拖长音,显示出波形,引出声波)6.声音长什么样?长得像波浪一样,板书:声波文件。来播放一下老师刚才采集的猫,前面一段是无效部分,我们把它去掉,这一步叫做预处理环节当中的端点检测,同学们等下采集时也要注意,截取有效部分。点击保存,重命名7.你能不能在你的电脑上也采集一个“猫”?板书【语音采集】【预处理】8.声音“猫”有很明显的形状特征,我们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探索出更多关于声音特征的奥秘呢?老师有一个提议:小组讨论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并设计对应的实验,记录在实验单上。9.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多组学生的实验单。10.做实验:一起开始做实验,并进行记录,得出结论。11.学生汇报:做了哪些实验?得到什么结果?同一个人内容不同实验?不同的人同一内容实验?同一个人语速快慢、音量高低实验。教师截图放入课件演示。12.小结:经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内容不同,声波形状不同。内容相同,声波形状相似。每个声波文件包含音量、音调、音色等多个特征。13.特征提取好了,怎么进行模型匹配呢?这个过程能不能模拟呢?可以。让我们通过两个实验来体验一下。老师提问羊叫,同学们第一反应“咩”,因为记忆产生了作用,那么计算机的记忆是什么呢?声学模型。看图辨声一:“小爱”?“同学”?实验内容:请分别采集“小爱”和“同学”两个声波文件,和老师的声学模型进行匹配。看图辨声二:“收音机”?“计算机”?实验内容:请分别采集“收音机”和“计算机”两个声波文件,和老师的声学模型进行匹配。14.原来计算机是通过与已有的声学模型进行匹配,得出结果,最后进行文字输出。15.小结:所以语音识别的过程应该是:语音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匹配和文字输出。16.这里我们进行的是模拟实验,在现实生活中,语音识别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看到的是声波,其实在计算机里是编码为二进制后提取特征,而模型匹配是需要进行多次匹配,这些都涉及了大数据和云计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了解一下。学生猜思考,回答观看,回忆学生猜过程,记录在纸上。上台展示多个学生学生回答思考回答观察,思考学生说一说声音的样子。观看,思考学生采集观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记录。上台展示、汇报。学生做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思考实验结论。学生汇报思考、回答思考、回答。学生采集,匹配,汇报学生采集,匹配,汇报思考、回答通过激趣提问,激发学习动力。回顾旧知是为了知识迁移,方便学生猜语音识别过程。记录在纸上是为了便于汇报。展示是为了下一步实验做准备。确定实验步骤,方便课程组织。设疑,激发学生兴趣。怎么样让无从下手的实验变得能操作,首先要打好基础,知道声音长什么样。先用自己的语言形容,更容易记住教师的定义。强调操作要点,为接下来的实验打下基础。强调重命名,培养好习惯。自己动手操作,熟悉操作技能。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实验内容,激发思维。让学生上台展示是为了收集学生设计的实验信息。以生为本,自己实验得出的结果才是最真实的结果。演示学生实验结果,并让他用自己的话汇报,得出自己的实验结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截图是为了方便对比,更容易得出实验结论。教师汇总提炼结论,强化知识点。按照刚才设想的流程,设疑过渡,进入下一步实验。对比人与计算的记忆原理,方便学生理解。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比单纯教师示范效果要好。通过同学的参与得出的实验结论,清晰明了,学生认可度高,印象深刻。小结提升,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总结出语音识别的过程和原理。联系生活,现实生活中的语音识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四、体验语音识别1.模拟实验非常成功,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来体验一下了,语音识别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老师接下来要介绍其中的一种,是什么呢?先来回答一个小问题:平时键盘输入,每分钟几个汉字?2.如果老师能让每个同学每分钟输入一百多个汉字,你们信吗?3.今天老师就让你们每个人都当一回输入小超人。4.怎么做呢?借助讯飞语音输入法,在Word中输入自己的作文,计时三分钟。5.教师演示:打开Word,选择讯飞输入法,打开语音输入,戴上耳麦,按住说话按钮进行语音输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6.学生实践:输入自己的作文。7.演示学生作品8.发现问题:出现错别字?而且奇怪的是错别字和我们要输入的字发音是一样的。你觉得语音识别中的哪一个环节导致了这个现象?特征提取汉语中的多音字9.语音识别正确率:语音识别正确率目前没法达到100%。讯飞是目前识别率比较高的软件之一,能达到90%多,剩下的10%左右,可能需要同学长大以后,有你们来攻克这个难关了。10.接下来还要来尝试什么呢?讯飞语音输入法还有一种多语种功能,在哪呢?11.教师演示切换到英语的方法,学生尝试输入英语。12.生活中还有很多语音输入法,比如百度语音输入法、搜狗语音输入法,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尝试一下。学生回答回答观看、思考打开Word,切换讯飞输入法,用语音输入法输入自己的作文。观看。思考、分析、回答试一试用语音输入英语。通过提问平时的键盘输入速度,对比出语音输入的强大,激发学习兴趣。激趣设疑,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语音输入法的便捷体验,感受语音识别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便捷。通过演示,展示操作要点,方便学生掌握。选择输入自己的作文而不是其他内容,是为了后面正确率环节作铺垫。通过学生出现输入错误字的实际样例,引出语音识别正确率问题。多音字的特征相似,导致语音识别正确率的问题。语音识别正确率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激发好好学习,长大攻克难关的雄心。新奇的发现是指讯飞输入法还能识别英语和方言等多种语言。讯飞语音输入法只是语音输入法的一种,生活中还有很多语音输入法值得一试。五、拓展延伸1.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的语音识别应用呢?2.听歌识曲:生活中可能会碰到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曲,但是不知道歌名,让人非常烦恼,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音乐识别技术,今天老师要介绍一款“QQ音乐听歌识曲软件”,我们来考一考它,看是不是这么神奇。呼叫“小爱同学”播放音乐打开“QQ音乐听歌识曲”识别2.你还知道哪些语音识别应用?它们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欣赏思考、回答。提问过渡,进入拓展延伸环节。介绍音乐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现场感受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唤起生活回忆,呼应课题。小结评价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2.问卷星“自我评价”问卷。⑴下面哪一项计算机技术能实现人与计算机进行语言交流?⑵语音识别有哪几个流程?⑶你知道语音识别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分别是如何实现的吗?⑷你学会语音输入的方法了吗?⑸有陌生人想请你帮忙,在他的手机上录制一段语音,你同意吗?回答完成自我评价问卷。在项目评价环节,教师通过两个环节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是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二是完成问卷星中的“自我评价”问卷。通过评价量规,对参与项目的过程进行回顾,同时梳理本课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并确定下一步学习目标。【课后反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本与教学设计的预设保持一致,激趣引入环节,小爱同学的强大功能瞬间将学生征服,虽然很多学生家里都有小爱同学或者天猫精灵等,但是有些功能并未使用,尤其是造句,一出场,惊叹声一片,成功地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达到了教师预期的目的。实验揭秘阶段的三个揭秘小实验,也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理解了语音识别的的过程和原理,教学难点顺利突破。在体验应用环节,我采用了讯飞语音输入法,通过对比平时键盘输入的速度和语音输入的速度,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有强烈的以后继续使用的意愿。然后通过QQ音乐听课识曲软件识别出歌曲“少年”,以及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语音识别应用,它们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教学重点顺利实现。但是回顾整堂课,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1.本节课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除了教师要准备小爱同学,学生都有人手一个耳麦,要进行语音识别,所以硬件的准备是第一步。本节课发现在嘈杂的环境中,手机唤醒小爱同学会出现时灵时不灵的情况,所以用小爱音箱来替代手机进行。2.为了对比出效果,教师采用了截图软件截图软件FSCapture90,截取声波文件放到课件里进行对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软件操作很方便,时间也不多,但频繁地切换,总体感觉,还是略显繁琐,希望找到一种快捷方法,能迅速实现截图对比。3.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节课的设计一直努力向学生主体性靠拢,希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己得出结论,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但是在课堂上,学生的表述效果不理想,概括能力较弱,后期打算尝试系统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归纳,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进而培养计算思维。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