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走近人工智能》科技赋能智慧防洪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走近人工智能-科技赋能智慧防洪学科信息技术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对“滑行指令”有了基本理解后,学习使用“滑行指令”中修改时间参数优化程序,并运用KOI人工智能模块的图像识别实现智慧防洪。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初步掌握程序设计思路和基本流程,对常用的程序指令比较熟悉,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对开源硬件已经有所接触,因此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同时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对各种自然现象、新生事物等充满了兴趣,喜欢用自己的方法探索这个世界。三、教学目标1.学会在“滑行指令”中修改时间参数,优化程序。2.运用KOI人工智能模块,编写水位识别程序,感知AI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3.正确认识防洪知识,树立安全意识,感受科技的便捷与强大,培养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四、教学重点1.掌握“滑行指令”时间参数的修改。2.学会KOI人工智能模块“添加标签”指令、“运行特征分类”指令的使用。五、教学难点综合运用KOI人工智能模块中“当检测到标签”和“运行特征分类”指令解决实际问题(检测水位)。六、教学设计思路以“学本式卓越课堂”构建模式为支撑,采用“先学后导、互助展评”的教学模式。结合防讯时事,选择科技防洪主题,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处理。现用教材是基于编程平台进行的编程学习,为了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入了KOI硬件模块,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通过演示法、讲述法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事物过程的理解;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乐学善学,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帮互学、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最后的作品展示让学生积极主动展示自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学生用资源(微课、学生用书)、水位图、KOI人工智能模块,Kittenblock编程软件。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回忆近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前一段时间晴空万里,最近持续大雨,未来天气也是暴雨连连,提问持续降雨会给我们造成什么影响呢?2.播放视频《2020年特大洪涝灾害统计》3.强调:洪水到来时,要提前转移、快速撤离到安全区域。引出新课。1.思考持续降雨会给我们造成哪些影响,回答问题。2.观看视频。3.思考洪水到来时应该做什么。通过图片、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洪水会造成很大损失,让学生知道在洪水到来时要快速撤离。自主学习初探方法1.出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任务。任务一:安全撤离(1)自学教材1、2页的知识。(2)上传背景“撤离路线”。(3)选择两个人物角色。(4)按撤离路线编写撤离程序。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3.师生互助解决问题。1.借助教材和微课进行自学;上机操作,初探撤离程序编写。2.展示自学作品,互相评价,提出意见。3.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和优化程序。通过自主学习,人人实践操作,掌握撤离程序的编写方法。通过自学反馈,解决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小组合作综合运用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开始撤离?2.提问:什么方法能让我们预测洪水的到来呢?3.播放《专家说洪水》视频4.出示水位模拟图,介绍如何进行水位拍照采样。(请一位小助手)5.布置合作任务。任务二:侦测水位(1)添加标签,完成水位拍照采样。(2)参考教材第4、5页,编写水位识别程序。(3)根据水位识别结果,优化程序,撤离不同区域人员。1.认真思考,回答问题。2.观看视频。3.学习拍照采样操作。4.小组合作,完成合作任务。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合理使用KOI拍照采样、编写水位识别程序,巩固基本技能,体会分享的乐趣。互动展评引领提升1.组织小组,提出展示要求:(1)声音洪亮,表现大方。(2)一人介绍程序设计,一人操作演示、补充。(3)其他小组提出他们作品的优点或不同意见、建议。(4)根据展示作品及表现,为展示小组加3—5★。2.引导学生评价、质疑,进行思维碰撞。1.小组展示作品。2.组间质疑、提出建议,评价作品。3.根据评价标准,为展示小组加星。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算法设计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突破本课的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升华。畅谈收获升华主题1.总结知识:运用KOI人工智能模块,添加标签指令进行拍照采样,运行特征分类指令进行水位识别,当检测到相应水位,编写对应程序。2.提炼升华:我国的灾害预测已经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风云四号“洞察先机”、智能分析“明辨水势”、智慧方舱“信息集成”、北斗预警“避免伤亡”。激励大家努力学习,为我们的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畅谈收获:从编程操作,防洪知识等方面。感受科技的便捷与强大,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强国梦贡献力量。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